“汪汪汪”伴随着几声狗叫,姥姥欣喜极了,她知道今天是周五,回来的肯定是孙女。

“哎呀,咋才到家啊!”

“火车晚点了。”

姥姥接过行李箱,明明行李箱有轱辘可以拉着走,可是姥姥总是喜欢拎起来,因为她说,地上都是土弄脏了行李箱。可是她不知道的是,城市里也并不是一尘不染,姥姥一辈子出去的次数屈指可数。

小时候孙女在姥姥的怀里看世界;渐渐的孙女去了城里上学替姥姥出去见了大千世界;再后来孙女长大了,她想带着姥姥出去看看繁华世界,去坐一次不再是哐当哐当的火车,去体验一次在村口争论的坐飞机到底震不震耳朵,去观赏一下电视里的大好河山……可是姥姥走不动了……

女孩从小在姥姥身边长大,就算是上学也是在姥姥身边,但随着成长女孩逐渐的陪在姥姥身边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起初,女孩每天都回家;后来,上了初中,半个月回家一次;逐渐到了高中,女孩一个月回家一次;最后,到了大学,女孩回家的间隔越来越久……

一个暑假,女孩的朋友结婚了,邀请女孩吃酒。午饭时,女孩骗姥姥说:“走了,出去做暑假工,开学之后再回来。”姥姥顿了顿手中的筷子,说:“出去干嘛?这大夏天的,又热又累,太阳死老大的,出去遭那罪干嘛……”伴随着生气的语气,我看到了姥姥眼里的泪光。看到这我解释说我是骗他的,我只是出去吃酒,第二天就会回来了,姥姥依旧沉浸在刚才女生的玩笑中,一直在唠叨着女孩出去找暑假工的不好……

小时候,女孩总盼着长高,盼着比姥姥高,后来她终于比姥姥高了,比姥姥高的越来越多,就算后来发育完全也比姥姥高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你们什么时间吃晚饭?也许你因为上学有着固定的时间去吃晚饭,也许你因工作三餐不规律,我的姥姥有着自己特别的晚饭时间。

太阳即将下班了,染红了西边的天,村子里升起了阵阵炊烟,清脆的切菜的声音和柴火熊熊燃烧的轰轰声传进我们的耳朵。睡醒午觉不久在炕上刷视频的我,露出了诧异的表情。

“姥,你干啥呢?”

“做饭呢呀,都几点啦!”

“才3:30,中午11的多才吃完,咋又做饭了呢?”

“再不做饭啥时候能吃上啊,再不做饭一会天就黑了……”

似乎在姥姥的生活习惯里,天黑之后点灯吃饭是一件不寻常之事,之前我肤浅的认为,姥姥是一个“吝啬”的人,害怕天黑之后开灯做饭、吃饭费电。但在后来我发现,也许这是姥姥的习惯,是姥姥独有的观点:天黑之前吃饭。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方逐渐迎来了冬天,过了夏至,白天越来越短,姥姥家吃饭的时间也越来越早……

小时候总想出去看看,在伙伴们还在家乡里上小学的时候,我去了城市的小学,自那之后,我便在城市与乡村中奔波,自那之后姥姥又多了一个盼着回家的人。

每次走离开家之前,姥姥就会坐到日历前面,认真的数着我什么时候回来;我总是比妈妈舅舅先放假回家,总能看见姥姥在日历前孤独的背影,姥姥眼睛不好,又经常记错日子,要看很多遍才会确定下来,虽然姥姥总是错,但是我不会去直接告诉姥姥正确答案,因为我发现,即使我先告诉他日子、天数,她也会亲自再去日历数日子,去亲自确定天数。起初,我认为姥姥不信任我;后来,我才明白,姥姥想靠着自身去生活,她不想让别人觉得她老了,生活需要别人的帮助,她不服老。

日历前逐渐出现了一抹白色,她在盼着孩子回家的日子里逐渐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