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风暴交汇的山谷
“等等,情况不对。”
“他们速度好快——”
中年拾荒猎人还没有来得及作出任何的应对。
酒馆的门,便砰的一声被暴力地撞开。
几台装载着冰冷枪械的无人机,飞入了酒馆的内部。
用它外放的机械声音,当场宣布对这里进行接管。
酒馆内的拾荒猎人们。
彼此面面相觑。
没有出声。
但每一个人的心中,却都意识到。
避难所这是要出大事了。
半个小时后。
不久前还在酒馆里闲聊的拾荒猎人们。
老老实实的抵达了避难所的最上面一层。
排队领取工具,准备听从入侵者的安排进行劳动。
而在那里。
他们还意外发现了几个灰头土脸的前避难所高层,他们似乎也被一视同仁的当做了普通的劳动力对待。
“怎么没看到所长?”
“好像是因为反抗被杀了。”
悄悄向先来的人打探了一下消息。
拾荒猎人们变得更加乖巧。
不管入侵者们操纵机器人说什么,他们都照做不误。
算上中途赶路的时间。
前后只花费了十几分钟。
被苏武圈定作为临时仓库的避难所中。
规模最大的青鸟避难所,便宣告沦陷。
然后没有给予那里的居民们,任何适应和缓冲的时间。
人工智能便开始安排他们就地取材。
对避难所进行改造。
以尽可能的腾出最大的空间,用于迎接后续的运输舰队。
而与此同时。
在青鸟避难所的地表和临海山区之间。
第一批满载物资的100多艘冰湖级运输舰。
在雪原中拉开一条首尾长达十几公里的队伍。
开始缓慢的朝着青鸟避难所的方向前进。
在它们前进的过程中。
不时的还会有几台或者几十台机器人。
携带着各种工具,从半途脱离队伍。
对运输舰经过的道路进行修整和拓宽。
按照当前冰湖级运输舰集群的规模。
想要在这段仅有六十公里的路程上,完全发挥出它们的运输能力。
至少需要将道路扩宽到70米以上,也即相当于20多个并行的车道才行。
“预计投入40万台机器人。”
“总施工时间13小时20分钟。”
“勉强算是可以接受。”
看了一眼人工智能提交的施工报告。
苏武视线在越拉越长的运输舰队伍上停留了一会儿。
又继续回到山区之中。
山区里的大型发电厂,以及大型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都依然还在正常的运转。
高达5000万千瓦的发电功率。
让它们每运转一个小时,就能消化掉1万多吨的燃油。
面对如此丰厚的回报。
不到最后关头。
苏武并不想贸然拆掉它们。
时间在繁忙中,慢慢过去了七八个小时。
庞大的冰湖级运输舰集群主力,逐渐入驻临海山区的物资存储地。
整片山区存储区域,占地相当广阔。
总共由一座大型峡谷,13座小型山坳组成。
包含一万一千七百座大中型仓库。
即使4000多艘冰湖级运输舰同时涌入进来,也并不显得拥挤。
不过,虽然地方足够宽敞。
但因为抽调了一部分机械军团外出拓宽道路。
缺乏足够的装卸工人的情况下。
整体的装载物资的效率,并不算太高。
平均下来。
每分钟仅仅只能装满两三艘运输舰。
也就是每小时,可以运走大约140万吨左右的物资。
好在这只是暂时的。
随着外出修路的队伍,逐渐搭乘返回的运输舰,回归到临海山区。
装运的速度,开始明显提升。
最终达到了每小时将近200万吨的运输量。
运输舰集群抵达山区的第27个小时。
来自于镇海市的分支气旋。
终于正式从临海避难所附近登陆。
这个时候。
距离临海避难所并不太远的山区中。
即使是处于白天。
天色也彻底的昏暗下来。
呼啸的狂风,掠过位于山区最高处的大型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让它下方的塔基。
不时的产生不稳定的颤动。
部分塔体上的指示灯,也开始明暗闪烁起来。
“风力还在增强。”
“继续坚持下去会相当危险。”
“还是适可而止吧。”
看着全息地图上。
被放大的电力传输塔,不少位置开始泛起黄色的承压警告。
苏武知道,前期最安全的一段时间已经结束。
在控制台上操作了几下。
切断来自临海山区的电力传输。
数秒后。
屹立在临海山区最高处,持续运转了许多个日夜的电力传输塔。
塔尖的强光开始缓缓熄灭。
让本就昏暗的天色。
变得更加黑暗起来。
与此同时。
山谷中的大型发电站。
也同步关闭了所有的设备。
进入了拆除和打包的程序。
这些发电设备,价格相对较高。
等到完成打包后,会被优先运输出去。
第34个小时。
伴随着一阵沉闷的轰鸣声。
山区边缘一处山体薄弱地带,被超越音速的风暴侵蚀到临界点。
整个的自上而下的崩塌。
让临时仓库所在的,原本几乎形成一个完美闭环的山谷的外围。
出现了一处狭长的缺口。
仿佛带着毁灭气息的风暴。
沿着缺口涌入。
撞到了首当其冲的一艘刚刚装满物资,准备出发的冰湖级运输舰上。
蕴藏着不逊色于巨浪般能量的狂风。
当即如同硬控一般。
一点一点的将冰湖级运输舰庞大的舰体,推离原本的轨道。
然后又缓慢的靠向后边的一座巨型仓库。
几分钟后。
当两者碰撞在一起。
没有坚持几秒。
巨型仓库的墙体,首先浮现密集的裂纹。
然后于某一刻轰然破碎。
无数的残骸,还没有来得及落地。
便伴随着仓库内的大量物资。
一同被狂风卷起。
而作为碰撞另一方的冰湖级运输舰。
也没有讨到好处。
它的舰体毕竟也只是由一层薄薄的,廉价低温金属制成。
在碰撞产生的巨大冲击下。
整个舰体仅仅只在刹那间,便开始剧烈扭曲起来。
然后随着扭曲的金属舰体,挤压向引擎,以及庞大的固态电池存储部位。
一连串微小的殉爆,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在舰体内部。给摇摇欲坠的运输舰,带去了最后的致命一击。
而没有了外边的运输舰和临时仓库遮挡。
山谷的深处。
更多的仓库开始被卷入混乱而又狂暴的气流之中。
“不能再这么下去。”
“必须想办法把缺口堵住。”
苏武不在意一两艘运输舰和仓库的损毁。
但是却无法忽视,当整个山谷都被外界的风暴搅得一团糟之后。
那整体暴跌的装运效率。
没有经过多少犹豫。
他当即指挥几艘同样载满了物资的运输舰,朝着被风暴冲刷出来的豁口位置冲过去。
十几分钟后。
在数个万吨级的运输舰合力之下。
山区边缘那条不算太大的豁口,被暂时堵住。
狼藉一片的山谷内,暂时获得了平静。
但这种情况注定不能维持太久。
冰湖级运输舰的舰体,从制造之初就没有考虑过防御方面的事情。
哪怕它们的自重,在物资加持下超过了万吨。
也架不住太过脆皮。
仅仅在直面外界的风暴几十秒后。
位于最外侧的两艘冰湖级运输舰,便隐隐有了将要解体的迹象。
不得已中。
苏武继续又抽调了山谷中大多数的蜘蛛机器人。
将山谷中剩余的快速水泥。
全部带往豁口处进行浇注。
试图快速建立起一堵墙壁,将风暴抵御在外。
快速水泥三分钟凝固的特性。
在这危机的时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很快。
赶在前边的几艘冰湖级运输舰,被超越音速的暴风冲开之前。
一条厚达1米,高20米的城墙。
便已经被建立起来,将豁口死死的堵住。
“20米的墙壁还是有点太低了。”
“至少要加高到50米才行。”
“不过这个可以慢慢来。”
依托已经建好的城墙,继续往上加固的难度并不大。
无非是水磨功夫一点一点的延伸。
而这个工作。
也不需要太多的机器人参与。
大部分被临时征召到豁口处的机器人,都可以回去继续装运物资。
第36个小时。
横在山谷豁口处的快速水泥墙壁。
经受住了狂风的考验。
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但在它没有庇护到的更高处。
持续不断的狂暴气流,已经将山谷周围地势较高的山体一点一点的剥落开来。
不时的形成一场山体坍塌或者山体滑坡的现象。
让山谷内的环境变得不再那么的安全。
第40个小时。
轰!一阵地动山摇。
从高处坠落的亿万吨泥土。
将山谷中的几座临时仓库掩埋大半。
数千台各种型号,正在这几座仓库中工作的机器人。
被瞬间摧毁。
苏武神情平静地借助全息地图,远远的注视着这一幕。
对于这种惨烈的损失,没有任何表示。
从离开山区转移物资出去,本就是虎口夺食。
能安稳的运输40个小时。
已经算是赚大了。
“还剩下3000万吨左右的普通物资,以及6000万吨的燃油。”
“没有来得及转移。”
“再尽量多坚持一会儿。”
这个时候。
虽然因为部分机器人的损失。
让山谷中整体的劳动力下滑了不少。
但由于装运物资的动作变得更加暴力。
比如为了缩短装运过程中的距离。
可以将一座巨大的仓库周边,多处的墙壁打穿。
形成不同的出货出口。
实际的转移速度并不慢。
甚至还略微超过了最初的速度,达到了240万吨每小时。
第52个小时。
就在临海山区中,只剩下了数百万吨的普通物资,还有燃油没有转移的时候。
伴随着多处的山体坍塌同时出现。
长久被阻挡在山区外边的风暴。
终于找到了新的缺口。
咆哮着冲入了山谷内。
用积蓄已久的力量,连续摧毁了大量的临时仓库。
“该离开了。”
意识到局势已经无法挽回。
苏武没有贪心。
当机立断地对仍然还在山谷中的2000多艘冰湖级运输舰,下达了撤离的命令。
伴随着他的命令生效。
所有还在临时仓库内工作的机器人们。
当场放弃正在装车的普通资源和燃油。
开始鱼贯地登上就近的运输舰。
朝着山区北方撤离。
整个撤离的过程,并不算顺利。
由于山谷中的气流混乱而暴虐。
再加上大量山体崩塌后的碎石,被裹挟到半空中。
加速到了一个可怕的程度。
许许多多的机器人,在登舰的过程中都遭遇到了意外。
并且即使顺利进入运输舰内部。
也不代表绝对的安全。
偶尔会有一些运输舰,倒霉的被数十数百吨重的完整岩石砸中。
当场失去动力沉寂下来。
也有一些没有装载物资,本身重量较轻的运输舰。
不幸的落入了风暴交汇的地方。
失控地与山体碰撞到一起。
最终。
只有1400多艘冰湖级运输舰,成功地脱离了已经成为了风暴漩涡的山谷。
而在最后的运输舰队伍,踏上前往北边青鸟避难所的路上的时候。
远在江河市农家小院的苏武,也拿到了这一次行动损失和收获的清单。
“总共损失了700多艘冰湖级运输舰。”
“30余万各种型号的机器人。”
“转移出9400万吨普通物资。”
“还有一座5000万千瓦的发电厂设备和一套大型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剩余七八百万吨的普通物资以及 6000多万吨的燃油。”
“没有来得及运走。”
“根据撤离前的最后情况预测。”
“所有的临时仓库,这会都应该已经被摧毁。”
“在灾后,将它们重新回收回来的可能基本为零。”
这个结果。
不算最好的结局。
但也差不到哪里去。
近一亿吨的普通物资,基本就代表着镇海市大半的资产。
掌握它们。
不仅可以弥补这次行动的所有损失。
剩余的部分,还足以让农家小院更进一步的壮大。
就是没能抢救出那6000多万吨的燃油。
让苏武多少有点可惜。
“接下来,就是想办法,把它们运回农家小院。”
放下统计清单。
重新将视线放到东洲地图上。
苏武看着已然在临海避难所附近登陆的分支气旋。
还有将触角蔓延到了距离海岸线,仅有不到10公里的地质活跃地带。
知道接下来的行动。
估计同样不会太过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