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面世
虽然看得出,蓝小姐听到朱子顺提出的“额外”条件,心里并不痛快;董事长倒是沉吟了片刻给了表态:“这些都是毛毛雨小事情啦,你要能把市场打开,夜宵都给你报销。”
“董事长就爱开玩笑。”蓝小姐在董事长身后轻轻地拍了他一下,董事长忙抓住蓝小姐的手,笑出了声。
不知服装职高程主任最后和公司怎么协商的,除了自愿离开的学生外,最终包括杨光在内,车间里最终只留下了十一二个实习生。
杨光告诉朱子顺,说:“蓝小姐和他们留下的签了用工协议,从下个月起,按合同工工资标准,给我们发放薪资。就是试用期特长,半年。试用期期间的工资还给打了七折。”
老黄,大韩这几天从海港货运处,拉回来不少包装好的衬衣成品;让朱子顺有些不解的是,老黄说这批货不是在国际货运窗口办理的,而是由国内航线发到绿山来的。
车间里杨光带着十几个学生,开始了正式的工作。他们先把拉回来的这批衬衣包装盒,小心翼翼地拆开;再把董事长从库房里拿出来的刺绣商标,缝到衬衣领子的下面。
商标很精美,“佐拉”品牌的艺术化LOGO下,是一行英文Made in ltaly。学生们缝制好后,再整烫平整,重新包装好。
朱子顺就是带着这批衬衣样品,启动了他来“佐拉”公司后,开发本市市场业务的。
说起来,“佐拉”衬衣入市有些生不逢时。
绿山本地有家中型国企衬衫厂,本来和其它国企服装厂命运雷同,快奄奄一息,离关门就差一口气了。
没想到绿山衬衫厂提拔了一个能人主管经营。此人南下广州考察一圈后,果断停产了几十年没变过样的“绿山”牌衬衣,新推出来的产品彻底改头换面了。
款式,面料仿制了港台电视剧里大亨,公司白领的衬衣样子,最绝的是将他们这款系列衬衣换了个洋名“彼得大帝”,不知从哪里还拷贝了一个卷毛老外的剪影,做为商标LOGO。
上市后,绿山市及周边城市顿时刮起了“彼得大帝”流行风,这款衬衣价格适中,又正合现在崇洋品牌消费者的心理。
所以,朱子顺走了几家绿山最大,最有名的商场,接洽服装部的采购经理后,都表示对“佐拉”衬衣不大感兴趣。
有些采购经理提出“都什么年代了,你们的衬衣还用纯棉面料!”
朱子顺这段时间没少做功课,除了请教董事长,再就是也查找了许多面料方面的书籍,资料。
对此,他向商场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解释,“佐拉”的纯棉面料,是国内都极少能生产出来的100支纱纯棉,穿着贴肤,是现在国际上最健康,绿色的高档面料,不是粗布,粗纱的那种。
“反正没有人家‘彼得大帝’衬衣看起来五颜六色,还不起皱褶。没人懂一百支,二百支的。现在的顾客看着挺实,就是好面料。”
更多的商场经理谈到了价格,“彼得大帝”一件二三十块钱,还经常搞活动,你们这个意大利衬衣都过了百了,有几个人能买得起?
朱子顺费着口舌,给他们讲解“佐拉”的品牌价值,在欧美是高端商务人士的必选等等。那些经理都嗤之以鼻:“‘佐拉’不‘佐拉’的真没听说过,我们只知道意大利皮鞋‘老人头’是名牌。”
一连几天,朱子顺业务都没有任何进展。回到家中,母亲看出了儿子情绪低落,愁眉不展,问道:“新公司做的不舒心?”
朱子顺开始还一直摇头,不想把工作的麻烦事带到家里来。见母亲追问不休,只好把这几天开展业务不顺利的事,简单说了一下。
“别的忙,妈帮不上,中兴大厦杨总是我和你爸的学生,明天我给他打个电话,看看能不能起点儿作用。”
“那您就打电话试试吧。”朱子顺一方面不大相信当小学教师的母亲,还有什么社会活动能量;但这些日子四处碰壁,有了这么一线希望,他也觉得“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再说。
第二天还没到中午,朱子顺就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告诉他可以随时去中兴大厦找杨总,应该没什么问题。
朱子顺吃过午饭,跟蓝刚打了招呼,便由老黄开着“小霸王”直接奔向中兴大厦。
路上老黄问朱子顺:“没申请‘客情’啊?现在办业务哪有空手去的。”
“我还不知道能不能答应咱们进场呢,申请了衬衣送了人,事儿没办成,那不打脸。”这是朱子顺的真实想法。
“也是。不过成了后,可别申请咱们公司那些破衬衣,那才值几个钱。要申请就要他库房里的意大利皮鞋。我看那大皮鞋好像是真不错。”老黄想的比较多。
到了中兴大厦,来到总经理办公室,门口的秘书问了朱子顺的姓名,以及是否提前和杨总有约。
朱子顺报上了母亲的大名,说提前和杨总打过招呼。秘书拿起内线电话和里间的杨总通了话后,站起身推开门,便请朱子顺进了去。
这位杨总,朱子顺没有什么印象,似乎没去过自己家里。但他对朱子顺很热情,一再提及朱子顺父母在学校给他的教导,说让他至今都受益匪浅。
听了朱子顺进场遇到的困难,他立即拿起电话,把服装部经理叫了上来。前几天,朱子顺曾经接洽过这位服装部经理,很傲气;还没等朱子顺讲解产品的特点,就下了逐客令。
杨总指着朱子顺对服装部经理说:“他们公司的衬衣,你给办一下进场,挑个好点儿的位置展示。”干净利落,没有一句废话。
服装部经理点头哈腰,媚笑着说:“没问题杨总,您放心我这就办。”
杨总电话,访客不断,交待完后,站起身对朱子顺说:“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回家向你的父母问好,找时间我会到家里去看望二位老师。”
朱子顺谢过杨总,随着服装部经理下到三楼男装部。经理主动地表示,会把“彼得大帝”最好的位置,腾出一块儿给你们“佐拉”。
“进场合同随时都可以签,以后有什么事找我就可以了。”服装部经理掏出自己的名片,递给朱子顺,说“我姓蒋,你放心好了,你们的产品我会督着售货员,好好给你们销售。”
朱子顺一贯不待见所谓的“关系营销”,但这一回让他彻底领教了,有了关系,事情再高难,都是浮云。更何况,这还是通过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师,母亲搭得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