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份的一个周六,我起床做了饭,打发两个孩子吃了饭。然后用电动车带着他俩,前面站着图图,后面坐着壮壮,送壮壮去上围棋课。到了棋院门口,让壮壮拿着教材和水杯自己上去了。我骑着电动车准备带图图去打疫苗,然后遇到了一个老太太。
当时是早上八点半多一点,老大是八点四十上课。老太太看着七十多岁了,一个人走路,看着身板还算硬朗。老太太主动和我搭话,说,“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很辛苦啊,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我说,“平时家里老人帮忙看孩子,今天正好都忙,我就都带出来了。”
看老二穿了个红色外套,老太太说:“这个是儿子女儿啊?”
我说:“儿子,两个儿子。”
老太太说:“你这是给社会做贡献啊,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要孩子,嫌麻烦,你这两个儿子。”
我说:“哪有啊,没想那么多。”
老太太说:“现在就是辛苦些,我们年轻的时候都是这么过来的。”
我说:“嗯嗯,谢谢您,我们先走了啊,带老二去打疫苗。”然后就和老太太告别了。
我带着图图去打了疫苗,打完疫苗在小广场玩了半个多小时,然后我们俩去接了壮壮下课,就回家了。中午我做了饭,我们三个吃了饭。
我回家后还在想老太太的话。想想我们85后,小时候受到的教育都是“少生优生,幸福一生”,小学课本宣扬的是“国内资源有限,必须控制人口”,村里的宣传语都是“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然后等我们三十好几了,国家又需要我们生二胎三胎来为社会做贡献了。已经根深蒂固的宣传,深入人心,想要一朝一夕改变,又是多么难。
其实多生孩子,也未必就是贡献。孩子成器还行,不成器的话是对社会更大的伤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所以身为父母,还是要以身作则,带领好孩子,培养好孩子,才是对社会的贡献啊。
我家第一个孩子是男孩,最开始没有想要老二。但是后来决定要老二之后,就是感觉如果再有个闺女,儿女双全,当然更好,但是如果老二是儿子,也很不错,两个孩子一起作伴成长,不那么孤单。
但是从现实来看,家里有两个儿子的经济压力会比较大。俗语说“养一个女儿是招商银行,养一个儿子是建设银行,养两个儿子是农业银行。”为什么说是农业银行呢?“因为两个儿子结婚会导致父母变成贫穷农民。”我这里只是引用了一下网上的说法,我本人对农民没有任何偏见,我自己到现在还是农村户口。
传统观念认为,生养儿女,家长要从他们出生照顾到成家立业。养育儿子和养育女儿的花销差距主要在嫁娶支出上,其他衣食住行、医疗、教育支出一般差距不大。
在老一辈人的思想里面,嫁娶支出应该由男方家庭来承担,生了儿子,在儿子成家立业之前,要为他们存下“老婆本”,包括购买房子、装修、购买家电家具、拍结婚照购买戒指等及举办婚礼的费用,而且要入乡随俗的支付一笔彩礼,这些流程走下来,一般花费不菲,在我们所在的城市得上百万计(按贷款买房计算,只支付首付)。
所以,我有两个儿子,一定要努力奋斗了,争取给壮壮和图图更好的生活,到他们成家立业的年龄不用为了金钱而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