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娘看推脱不过就笑咪咪的收下了。
“你都这么孝敬我老婆子了。那我老婆子就把这,这么多年的一些本事教给你。”
唐灵萱立马做出认真听讲的样子。
就是没有一个小本本方便她做笔记,要是能记下来,回去还能好好复习。
这都是一些经验之谈啊,现在只能努力用脑子记下来。
王大娘从蚕种也就是,最开始的那一张铺满密密麻麻的蚕卵,蚕纸----开始讲起。
怎样保存蚕卵,保存产卵的禁忌,如何筛选优质蚕卵,优生优育,淘汰劣质蚕卵。
这些都是唐灵萱没有在意过的。以为放在一边,等到来年天气暖和就可以自己孵化了,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么多的讲究。
在心里默默记下,明年就能用得上了。
蚕还有早蚕和晚蚕两种区别,出生上有大概五六天的差别。
可不能小看这五六天。蚕的一生也就一个多月了。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养蚕的方法。出生的蚕宝宝要把桑叶切成细条来喂养。这个她做的不错。
还有刚摘回来的新鲜桑叶要用陶翁陶坛子装好,不然会被风吹干了水分。这样蚕宝宝就不会爱吃了。
还有好多好多,知识点,原来养蚕会这么讲究。
王大娘可谓是事无巨细,将自己这么多年的经验一点点说给唐灵萱听。
毫无保留的样子。
要知道养蚕虽然很普遍,但是也算是一门能传家的技术活。
乡下人都是泥腿子,有一门技术就能养活一家老小了。
王大娘的丈夫早亡,三个儿子全靠她养蚕一手养大。现在又要养孙子,全靠她养蚕。
所以唐灵萱带来一块肉,王大娘才会这么的感动。够一家人开开荤了。
其中还有一些小诀窍在时间的把控上,蚕丝的质量会更亮更好。
期间王大娘光说都说了一个时辰,中间还喝了好几次水。
唐灵萱更是感动于老人家的无私教授。
回去自己的蚕室,更是好好改进一些,调整蚕匾的位置,远离风口。
还要多买一些石灰粉,防虫消毒。
唐灵萱在它们还是黑点点的时候,还是很喜爱的,都不舍得碰他们,可是等到稍微大一些,反而有点不敢触碰,用小竹夹给蚕宝宝移匾。
有时能看到吃剩的桑叶上面,会有一丢丢的蚕丝,唐灵萱看到,就会开心的不得了。
清理蚕沙的时候,唐灵萱可以直接用手,一点都不嫌脏,喜欢真的是可以掩盖一切的。
随着蚕身慢慢变白,一天一个样子,慢慢长大,唐灵萱蹲在一边,看它们吃叶子。
能看到蹲到腿麻。
从蚕室出来,经常会一瘸一拐的。
郗听音看到总要笑话她。
慢慢长大,吃得越来越多,唐灵萱要一天摘两次桑叶才行。
忙却快乐着。
这天她拿着剪刀,背着大背篓出门去摘桑叶,碰上沈兰花,跟她聊上几句。
“兰花嫂子,几日没见,怎么感觉你,气色好了很多?”
沈兰花摸摸自己的脸,笑笑:“这还要多谢你呢,自从我家有了那口窑,我这日子好过多了。”
唐灵萱也是由衷的为她感到开心,“找对方法途径,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看着这光秃秃的桑树,唐灵萱很是汗颜,家里的蚕也太能吃了,她的量又多。
现在开始,有针对性的把一些枝条,压在地上,用土埋起来。
等过一段时间,就能自己发芽。
长成小树后,枝叶茂盛,短时间内,都不会结果,就能很长时间内给蚕宝宝当取之不竭的食物。
唐灵萱采摘的这里,算是半个野外了,还有很多无主的田地。
就这么荒废着,也是浪费。
唐灵萱把摘好的一背篓桑叶放在一边,撸起袖子,不停地把一些枝条压在地上,刚开始还有些试探着,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
慢慢的,好像找到诀窍。
越做越顺手。
一直弯着腰,还有些累,这些事,任重道远的。
等到她真的成功把蚕养好,也可以带领村民致富了。
把一些高处的桑树枝,摘下来,背着一筐桑叶,抱着一些,慢吞吞走回去。
唐灵萱感觉这才是真的找到好玩的事情。
充满了干劲。
把摘好的叶子放进小心蚕匾里面,摸摸白白胖胖的蚕身,触手滑溜溜的,感觉还有点冰凉凉的。
有时还能感觉到体内流动的脉络。
小东西,真可爱。
把自己刚摘回来的桑枝放在陶坛子里面保存好 。
两只小狗已经长得很大,倒是没有小时候可爱了。
抱起一只在腿上玩,另一只就在脚底下打转。
不停地摇尾巴。
揉揉脑袋,顺顺毛,一撒手,就跳下去,跑到一边去玩。
还是小时候可爱一些。
现在慢慢大一些,院门长长关着,生怕把狗放出去,不小心把人咬了,赔钱还好说,一不小心把狗狗的命搭上。
唐灵萱会心疼死。
每天摘桑叶,唐灵萱是乐在其中。
可是割草喂马喂牛,唐灵萱有些吃不住。
唐灵萱手头的银子也不多了,纪行的分红,也少了一些。
她的设计一时新颖,模仿也是很容易的,又没有什么专利保护。
还是要有一些新的东西出来。
挠挠头,想着有什么简单的东西好做得。
一时之间还真想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