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明绪打眼过去一看,每一匹都是好马。
唐灵萱早就挑花了眼,看来看去,不知道哪个更好一些。
祝明绪倒是游刃有余的,摸摸这个,看看那个,马儿倒是都格外温顺,像是很喜欢祝明绪的样子。
最终,祝明绪挑选一匹枣红色的马,作为他们出行所用的马匹。纪行还想让他再挑一匹,祝明绪只说:“这匹马就足够好了,一路风餐露宿的,主打快去快回。”
唐灵萱也不懂这些,就听祝明绪的就好,她在这些事情上,是很相信他的。
挑选好一匹马,唐灵萱要给纪行银子。
纪行反而不乐意了,推拒道:“我们可是合作伙伴,这银子就从你的分红里面扣就行了,至于别的,你就不用担心了,车厢我也送你一个最好的。”
唐灵萱能交到纪行这个朋友,真的是很幸运了。
感谢的话,不必多说,以后有的是机会。
套上马车,两人就要回去,来时骑着马,冷飕飕的,回去就有了宽敞的马车,还能在里面躺着。纪行真是够意思。
祝明绪在外面驾马车,唐灵萱就在马车里面躺着,她突然想到,既然都有马车了,为何不一家人一起出去玩一趟呢?
这样,就不用对干娘有什么愧疚之感了。
掀开马车的门,探出头去,一阵冷风吹来,嚯,好冷。
祝明绪连忙将唐灵萱推进去,自己也紧跟着进来,“你出来干嘛?冷不冷?”
马车还在平稳运行着,来时的大利,自觉地带着新加入的枣红马,走在回家的路上,都说老马识途,现在连大利都认路了,唐灵萱不由感觉得到一阵欣慰。
最关键的是,枣红马,也愿意跟着大利走。
唐灵萱拉着祝明绪坐好,兴冲冲地说道:“我们现在有了马车,你说,带着干娘和干爹,跟我们一起南下怎么样?还可以一路上领略大周的大好河山。”
祝明绪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只是:“只怕,娘亲和爹不会同意的,他们都不是会给人添麻烦的人,先回去问问他们的意思吧。”
也是,哪怕最终不跟他们一起到南洋,去到南方的城市去看看,暖和一些,就当旅游了,她觉得可以一试。
归心似箭,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回去跟干娘商量一下,现在唐灵萱有钱,可以让老两口好好玩一通。
大利毕竟是未成年的马,祝明绪总归有些不放心,还是出去自己驾车。
“照夜,好样的,你就跟在车后吧。”
大利听话的慢下来,跟在马车后面跑起来。
唐灵萱一直都是叫小马大利的,祝明绪有时会叫大利,有时会叫照夜,多数情况下都是大利,只不过这次,没想到它这么棒。
她都觉得,大利这个名字,有些配不上它聪明的脑袋瓜。
唐灵萱躺在车厢里面,还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毯子,躺上去很舒服,走在大路上,摇摇晃晃,她渐渐地有了困意,迷迷糊糊对外面的祝明绪说:“我睡一会儿,你到家叫我哦。”
祝明绪应一声。
两人两马就这样回去。
一到村口,这么一辆豪华的马车,立马吸引了村民的围观,都在猜测,是哪家的达官贵人来他们这个小山村。
知到马车在祝家门前停下,村民们也不奇怪了,祝家人都是有本事的,买得起马车也没什么,众人只在远处看着,也不上前。
直到马车进去院子,众人才不舍得散开。
郗听音正在家绣花,看到家里驶进来一辆豪华大马车,枣红色的威武大马自是不用说,车厢是黄花梨木的,上面雕刻栩栩如生,顶子上还有一层防水的小牛皮,下垂者细碎的流苏,好看又实用。
唐灵萱感觉得到马车停下来,她也慢慢醒来,从毯子上爬起来,摸摸自己的脖子,睡得是很舒服的,就是没有枕头,脖子有点不舒服。
下车后,看到郗听音正在好奇打量这个马车,看到她从上面下来,也不吃惊,只是问道:“你们要驾着这个马车南下?那我也放心不少,起码不会受苦。”
唐灵萱一下抱着郗听音的胳膊说:“干娘,我们有了马车,你跟我们一起南下吧,就算不跟我们到南洋去,也可以南下,去玩玩,南方现在温度没有那么冷,过起来会舒服一点。”
把自己的暖手炉塞到郗听音的怀里,说:“纪行给我的,送给干娘,借花献佛。”
郗听音是见过好东西的,这个暖手炉一看就非凡品,商贾之家,有什么稀罕玩意都不稀奇。
这是唐灵萱的一番心意,她也就收下了。
至于跟她们一起南下的事情,“跟你们一起去,我再跟你干爹商量一下,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动身?”
唐灵萱看看祝明绪,祝明绪算了一下,用马车上路,虽然会舒服很多,只是时间上要消耗许多,这样的话还是早早动身的好。
“后天吧,明天做点吃食,带在路上吃。”
唐灵萱在这方面是无条件相信祝明绪的。
“听你的。”
这样就算定下来。
祝修竹正在准备晚饭,这段时间有唐灵萱提前备下的粮食,家里人都感觉,明显胖了一圈,虽然以前,祝家也没少过吃的,只是没有唐灵萱这么壕过。
这都是在唐灵萱看来,顿顿有肉,荤素搭配只是常规操作罢了。
祝明绪将新得的枣红马上的缰绳解下来,累了一路了,该好好歇歇。食槽里面放满草料,大家都要吃得饱饱的。
外面冷,唐灵萱和干娘快快进屋,喝口热茶暖和暖和去了。
唐灵萱想,一路南下,天气会暖和不少,薄衣衫也要带着,还有一些防身的武器,这个是不嫌多的。虽然她很相信祝明绪的武力,但是双拳难敌四手,她不能拖后腿。
美滋滋计划一番,明天做好吃食,就等着出发了。
别的不说,只出去这一趟,单单旅游也很划算。
还是要好好劝劝干娘干爹,一起南下。
数数自己这些天攒下来的银票,分成好几份,给两位老人留一份,祝明绪和她分开带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