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从聚宝庄开始
咸阳。
大秦皇宫之中大朝会正在进行。
因为赵高提出的变革新政,朝堂上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了。
秦王嬴政坐在高高的王座上面,看着下面乱哄哄的一片。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有些不以为意。
毕竟他对今天的这个情形,早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了。
想着就让他们去闹。
等到他们把怒气都发完之后,再让李斯出来收拾残局。
不过很快,秦王嬴政就发现不对。
他在下面的群臣之中,根本就没有找到李斯的身影。
“李斯?丞相李斯呢?”
秦王嬴政在上面这么一喊,下面的人听到秦王开口了。
一个个都很自觉的闭嘴没闹了。
他们也是在这个时候,才发现,今天的大朝会,居然缺少了一位重量级人物。
李斯。
大秦的丞相。
居然没有出现在今天的朝会之上。
这就有些奇怪了。
原本他们以为,李斯今天没有出现,是秦王嬴政对他有另外的安排,可看秦王嬴政的反应,好像也不知道李斯为什么没来。
“丞相大人为何没来呢?”
“你们知道吗?”
“不应该啊。”
“今日可是大朝会,他作为我大秦朝廷的丞相,不来参加朝廷的大朝会,这说不过去吧?”
“谁知道丞相今日为何没来?”
“……”
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
都是一脸的懵逼。
没有人知道,李斯为什么没有来参加大朝会。
好半晌之后,才有一个弱弱的声音,在人群中说道:
“我……我今天一大早来上朝的时候,好像看见过丞相大人。”
“你在哪里看见过李斯的?”
秦王嬴政坐在王座上的身子往前伸了伸,朝着开口的人问道。
其他人也都朝着这位说今天李斯的人往了过去。
大家都很好奇,这李斯今天为什么没有出现在这里。
莫非是他早就知道,今天的大朝会要出问题,所以就故意不来,想要躲过这次的麻烦?
那可不行。
变革这么大的事情,其他人努点儿力,或许能够躲,但是李斯不可能躲得了。
“臣……臣好像看见,丞相大人带着护卫出城去了。”
“出城?”
“听说丞相大人是要去聚宝庄。”
“这……他作为大秦的丞相,来参加今日的大朝会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不来参加大朝会,反而跑去聚宝庄,这是要干什么?”
秦王嬴政蹙了蹙眉头。
他也没有想到,李斯这个家伙,在关键时刻跑了。
还是跑去聚宝庄了。
如果是其他时候,这李斯不在也就算了。
但是今日是变革关键时刻,这个时候,李斯不在,这变革的讨论如何进行下去呢?
就在嬴政着急不已的时候,殿外传来了李斯的声音。
“臣李斯来迟!”
李斯快步地走进大殿,来到大殿中央跪了下来。
“李斯,今日赵高提出了要变革大秦商税的事情,你对这件事情有什么样的看法?”
秦王嬴政没有去管,李斯为何来迟。
对于他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变革。
其他的都可以暂时不管。
“臣没有意见。”
李斯抬起头,一脸严肃地说道:“臣对商税变革没有意见,臣不但没有意见,臣甚至以为,我大秦的商业已经到了不得不变革的时候了。”
“哦?为何?”
“臣最近在咸阳城了解到,有些商人随随便便的一套琉璃制品,就能够卖到上百万钱,而我们大秦百姓辛辛苦苦一年种的粮食,一石粮食的价格,现在也才几十钱而已。
也就是说,商人卖一套商品赚的钱,就相当于是百姓们种上万担粮食的收获。
百姓种粮,不单单需要出力,还得有田地,还需要耗费至少半年的时间去生长。
可商人的商品呢?
只要有了工艺,他们随时就可以做出来。
商人经商挣钱,比我们大秦的百姓种地挣钱要容易太多了。
可我们朝廷,直到现在,都在以农税为重,严重忽略了商税。
这是很不正常的。
朝廷想要维持财政的稳定。
臣以为,必须得把商税给重视起来。”
“嗯……”
秦王嬴政点了点头。
表示这个说法还不错。
其他人听到李斯这一长篇大论,一个个有想马上跳出来反对。
但是他们又发现哪里不对。
李斯口中的,那所谓的一套琉璃制品,能够卖出上百万天价的商家是谁?
不用猜,大家都懂。
然后,在场的不少人,突然就联想到了,今日早上听到的关于聚宝庄和丞相府之间的风言风语,再联想到李斯一大早跑去聚宝庄。
他们好像有些明白了。
丞相李斯这好像不是在支持商税变革,好像是想要利用商税变革,来对付聚宝庄啊。
于是。
现场有人蹙眉担忧,有人一脸的幸灾乐祸。
“那你认为,这商税变革应该如何进行为好呢?”
秦王嬴政见大臣们都保持沉默,就继续问李斯。
“臣……如果大王是要问臣的话,臣建议商税变革可以从聚宝庄开始!”
李斯都没有任何的遮掩,直接道明了自己的目的。
“聚宝庄?”
秦王嬴政的眼神微眯:“为何要从聚宝庄开始?你难道不知道,聚宝庄是谁的产业吗?”
“臣知道聚宝庄是太子的产业,可正因为聚宝庄是太子的产业,我们大秦要对商税进行变革,才第一个应该从聚宝庄开始。
因为太子作为大秦的储君,应当以身作则,支持大秦的变革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聚宝庄现在可以说是整个大秦最挣钱,如果不能从聚宝庄开始变革,其他的那些商家会怎么想?
他们会想,连最挣钱的聚宝庄都没有给朝廷缴纳赋税。
为何要让他们这些不怎么挣钱的商家,来缴纳商税呢?”
“……”
朝堂上一片沉默。
听了李斯的话,不管是支持变革的,还是反对变革的人,都沉默了。
大家都一致地看向秦王嬴政,等着他的决定。
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
要不变就不变。
要变就要从太子下手。
就看大王你下不下得去这个手。
毕竟,扶苏公子可是刚刚才成为大秦的储君不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