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倭岛的山林中,足利义满正带着他的亲军在打游击。他的脸庞被岁月和风尘磨砺得坚硬而冷酷,一双深邃的眼睛里闪烁着狡黠和决断。他身穿一身黑衣,外罩着一件铁甲,身后披着一件红色的战袍,战袍上印着白色的家纹,彰显着他的身份和地位。

倭岛原本就处于火药桶的状态,北方的圆融天皇和南方的长庆天皇一直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双方之间的紧张气氛如同拉紧的弓弦,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冲突。

足利义满作为将军幕府势力的代表,一直在努力维持着这种僵持的局面,因为他深知,这种局面对于他积蓄力量,巩固自己的地位是最有利的。

然而,从来不看倭岛一眼的中原王朝居然亲自率兵,占据了倭岛南北方不小的土地。

随着大量的倭岛人口变成奴隶,被送往大明,倭岛的商贾群体被快速扶持了起来。他们利用这个机会,积极发展商业,逐渐成为了倭岛上的新兴力量。

在倭岛的繁华城市中,贸易的繁盛使得北方的势力日渐强大。街头巷尾,商贾们忙碌地交易着各种商品,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等,一片繁荣景象。然而,这种繁荣背后,却隐藏着一种不安和紧张。

在感受到南方长庆天皇的弱小之后,北方圆融天皇毅然决然地发动了对南方的战争。

战争的消息如同野火一般在倭岛蔓延开来。脆弱的和平被打破,天平瞬间失衡。

无数倭岛本地的商贾和大明的商贾,闻到战争的气味之后立刻便疯了一样涌入到战争潜力更大的北方。

大量的贷款和资源以更加暴力的方式给予到圆融天皇的手里。他本就因为北方贸易而逐渐富足,又得到了大量商贾的支持之后,面对南方圆融天皇时更是如虎添翼,以摧枯拉朽一般的速度将对方平推。

只是短短两个月,长庆天皇便一直败退到沿海的城市。整个南方都事实意义上被圆融天皇所统治。

在此期间,足利义满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南北双方势力的消长。当他看到平衡被打破,他果断地选择了出手相助长庆天皇,对圆融天皇发起反击。然而,他并没有想到,长庆天皇得到商贾的支持之后,实力竟然如此强大,即便是足利义满和圆融天皇联手也难以抵挡。

足利义满的神色变得越来越凝重,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充满了不甘和愤怒。他清楚地知道,如果这场战争失败了,他的地位和声望将会受到巨大的打击。因此,他下定决心,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赢得这场战争。

然而,事实却比他预想的要残酷得多。军队被打散之后,足利义满只能带着身边的亲军躲到大山之中,开始了东躲西藏的日子。他们穿梭在茂密的树林中,昼伏夜出,躲避着敌人的追捕。足利义满的神色变得越来越阴郁,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

当他看到长庆天皇将大量南方的土地当做战利品,分发给那些支持过他的商贾时,足利义满更是心底暗恨。

足利义满坐在幽暗的山洞里,双手紧握,眉头深锁。他的思绪如潮水般涌动,不断地在心中揣摩着自己的计划。他知道,自己必须寻求帮助,否则他将无法从这场战争中脱身。

思来想去之下,足利义满觉得,既然商贾不可能帮助自己,那是否大明能够帮助自己呢?他清楚大明对于倭岛的看法。他决定赌一把,赌大明会帮助他再次撕裂倭岛。

于是,足利义满踏上了前往南方的出云城的路程。这里是大明军队驻扎的城镇,也是他寻求帮助的最后一站。

当他来到出云城时,天色已经渐渐暗淡下来。城市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灯火通明的商铺和摊贩吸引了众多的顾客。足利义满穿行在人群中,感受着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

他来到驻守的士兵面前,亮出了自己的身份,并表示要找大明的负责人谈一把生意。

李景隆坐在华丽的椅子上,身着锦绣绸缎,神态自若,正享受着帝王般的日子,每日除了看守阿芙蓉的生长,和吕惑一起研究阿芙蓉对人的成瘾性研究,再就是每日尝一尝海鲜喝一喝花酒。

突然,一名侍卫急匆匆地走进大殿,向李景隆禀报:“启禀陛下,倭岛的三方势力之一,足利义满将军要求见您。”

李景隆听后,眉头微皱,心中不禁生出一些想法。他知道足利义满的军队早就被打散,这是大明和长庆都知道的事。此时足利义满要求见自己,无非就是想要军队,然后对圆融天皇进行报复。

本来大明对于倭岛的事没有任何态度,当然了,谁都知道。当一个壮汉在欺负瘦子的时候,你只有选择上去帮瘦子,那才叫做公平。哪怕是选择袖手旁观,那也是在助纣为虐。

所以,尽管大明在你倭岛内战时没有表达任何态度,没有选择战队,但实际上,这已经是对你北方天皇的帮助。

然而,北方的圆融天皇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后居然没有对大明有任何表示,这可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买办统治者。

既然圆融天皇不打算对大明有任何表示,那么大明就要帮你表示表示了。

李景隆轻轻拍了拍手,侍卫立刻应声而入:“传我命令,接见足利义满将军,让他在会客室等着,我一会就到。”

说罢,李景隆随意披上一件外套,便开始拿出临行倭岛之前,张中正给他写的一些地缘利益上的建议。

认真看了大概两炷香的时间,也明白了大明利益的底线在哪。起身慢悠悠地走到会客室,足利义满此时已经等的坐立不安。

他的脸色有些苍白,眼神中透露出焦急和不安。

看到足利义满凳子上好像有钉子的样子,李景隆嘴角微翘,笑着打趣道:“怎么,咱大明匠人做的椅子,不合将军的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