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名为无线电报机,即可收发信息于千里之外。”

李浩站在这个新改建而成的教室中间向着一群大唐精英士卒讲解着。

“此物之原理便不做讲解,因尔等缺乏基础学识甚多,一时也讲解不清,吾只教会尔等如何使用,即将消息发出,又如何收取消息。尔等亦要学如何判断器械故障,撑握简易维修之术。”

而听讲的一众人全都聚精会神的听着,生怕有一丝一缕的遗漏。

就这样,李浩每日给这些士卒上课,其他时间哪也没去,只是在府里待着。半个月后,李浩感觉自己能讲的,都已经教授了出去,剩下的就是让他们自己勤加练习。

李浩在购买电报机的时候就搜集了几套民国时期所用的密码表,以及建国后直到1958年发行的简化汉字电码表。

李浩选了一套民国时期字数最多的电码表作为标准电码。李浩考虑以后肯定不会只有军队一方使用,到时候让其自行编辑一套电码表专用。

而这套标准备电码作为基础使用,就像明码电报一样。以后在各地建立电报局以方便百姓通信。

李浩将这些通讯人才安排好之后才有时间去城南的工坊看看。

黄文隆如今已是朝廷的四品工部侍郎,李浩到的时候,只见黄文隆正在指挥着安装一座高炉。

只见现场的吊架是用三根两人合包粗细的巨大杉木组合起来的,李浩目测这高度得有20多米,为了安装这个吊架,在高炉底座附近还修建了三个高台,中间程凹型,可以轻松吊起高达21米的高炉。

李浩并没有给他们提供多少现代的物品,只是带过来一些简易的机械,比如现在就用到的手动滑轮吊,这就是力学的现成例子,原理李浩也给黄文隆讲了。

黄文隆及一众匠人在听过原理后便直接石化了,他们怎么都想不到,用几个轮子就可以省去一半的力,这些匠人现在对李浩所学的知识简直达到了崇拜的地步。

黄文隆并没有发现李浩到了现场,他正兴奋的看着这个重达128吨的大家伙一点点被吊起。也时刻关注着组成吊架的三根巨大杉木的情况,他最怕的就是这三根巨木承受不住如此大的重量。

黄文隆站在高处,手里拿着一个小旗子指挥着上百人拉动一条拇指粗细的钢丝绳。

“再向后一尺。”说着将手里小旗子用力的向后挥动一下。

而上百人则用力的向后拉动一尺。

等到底座归位后,黄文隆便又指挥着众人一点点向前松着绳子,从而将高炉彻底安放到位,剩下的就容易多了。

这时黄文隆算是整个人松懈下来一直高度绷紧的神经,一回头发现李浩站在身后不远处,赶紧过来行礼。

“王爷,何时到来,吾正安装高炉未曾见到,还望末怪。”

李浩白了他一眼:“自家人何需如此客气。”

“王爷,礼不可废。”黄文隆赶紧回道。

“罢了,如今此地诸工坊进展如何?”

“其余几座工坊之器械俱已妥当,仅余此二高炉者,今日已成其一,然另一高炉为此炉二倍有余,吾甚为担心。”

黄文隆这时多少有点忐忑的说道。“不知王爷有何妙策可教之于吾等。”

李浩微笑着摇摇头,“汝之处置甚为妥当,即便是吾亲为,亦不过如此。放手施为便是,胆大心细便是。”

“王爷谬赞,吾定当尽力为之。”

“哈哈,大善也,汝当吾不曾来过便是,自去忙即是,无需陪我。”

李浩随即便起身离开了这里向外走去,他计划到其他几个工坊转转。这里不只是一个炼铁厂,还有水泥厂,机械厂,炼焦厂等一系列重工业所需要的工厂。

李浩一边看一边漫无目的地溜达着,工坊里到处都是在收尾的匠人,李浩看了一会儿便向着工坊外走去,这座庞大的炼铁工坊差不多要建设完毕了,他得看看其他几座工坊的进度。

当走到了门口的时候,自家的商务主管魏康宁带着几人走了进来,看到李浩后,魏康宁快步走了过来。

“大王,何事亲至?”

“我来查看进展如何?汝这是......”李浩感觉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自己客气的过分了。

“大王,吾择选几位主事,这几座偌大工坊无有放心人选如何能成,今日便观看工坊,不想与大王相遇。”

“哦,汝身后这几位便是?”李浩好奇的看向了几人。

“正是,此皆为阎少监相荐,吴管家言大王与阎少监交厚,吾便仰其荐人,近日方得。”

魏康宁当即解释道。

“哈哈,甚好,这工坊事,日后那二位阎少监少不得来烦尔等,如有不决之事,竟可要其出力,汝无需客气也。”

李浩一听便高兴了,以后京城的工业区少不了来麻烦自己,现在还不逮住他们往死里用。

魏康宁显然更是懂得,要不他也不会自作主张的去找阎立德要人。

而阎立德想着日后免不了要李浩出力,再说京城的工业区现在才刚开始建设,阎立德甚至想将两监里的各种工匠都派往李浩这里先学习学习再说。

李浩看到所有的事情都无需自己操心。就是最难的机械安装,在黄文隆能看懂图纸后,也变的容易了很多。

李浩将几座工坊都转了一圈后,便放心的回去了。

李浩对现在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事情逐渐在向着自己预计的方向发展着,看来自己离躺平的日子不远了。

当李浩顶着落日的余晖往柳树沟赶的时候,突然发现河滩田地中的作物都已泛黄,李浩随即便下到田中查看了起来。

来到玉米田中,随手剥开一支玉米穗,只见整只穗棒上颗粒饱满,手指甲微微用力,发现颗粒已然变硬,放眼打量整片田地,玉米叶梢已微微见黄。

随即又来到河滩稻田中,发现水稻要早熟一些。

李浩回到府中后,便将吴管家叫了过来。

“吴伯,如今是何日期了?”

吴俊伯一脸懵逼,这王爷是过糊涂了?

“大王,今日八月初七,是有何要事否?”

“八月初七”李浩嘴里念叨着,心里却在跟后世的公历较劲,靠,这玩意儿是怎么换算的,好像不能换算,得计算,可这要算1400多年,李浩立时就打起了退堂鼓。

“算了,我还是不算了,凭经验吧。”李浩记的今年的中秋好像正好是国庆那几天,每年一到国庆也就正赶上秋收的时候。

“吴伯,通知下去,十日后秋收,顺便跟于刺史通报一声,着其向京城各试点县通报,如有观摩者,尽早赶来。”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