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3年夏季,明军东征主帅王复臣命骁将王会、张光翠为前锋大将,率2万精兵出韶关,经南雄,直扑赣州而去。
此时的江西境内,驻防的清军全是八旗兵入关以后投降的汉人兵将,这些降兵降将心中并未真正臣服清朝,一有机会他们就想起兵反正,归顺南明的。
如今形势大变,广东清军被歼灭了,南明东征大军迟早是会开赴进入江西境内的,因此,赣州、南昌等地的守军将领们早已作好反正准备,只待王复臣东征大军一到,就立刻起兵反正,归附南明的。
王会、张光翠率领20000明军刚刚开拔到赣州城附近,就得知城内守軍已经反正归顺了。
王复臣本来准备率三万军队去攻打南昌的,可他还没有出发呢,就接到南昌和九江两处守军的反正文告。因为面对王复臣东征大军和武昌方面李定国北上大军的两面威胁,南昌和九江两处的清军将领们一商量,干脆早点起兵反正,归顺明朝算了。
就这样,王复臣率部在江西逛了一圈,就向天下宣告南明东征大军光荣收复江西全境了。
浙江方面就更轻松了,白文选率8万大军星夜行军,一直杀入浙东地区,这是反清势力的根据地,事前张煌言已经联络好各海岛上潜伏的抗清义师,等白文选大军按期到来之后,双方胜利会师,然后兵分几路,向浙江各地杀去。浙江各地的清朝满汉守军根本无意顽抗,纷纷向南京方面逃窜。
南京方面驻有一部满清八旗精锐,力量较强。他们接到浙江的告急文书,立刻派出一部八旗精兵前去支援。半路上遭到马宝、张胜和袁宗第那两万铁骑的截击,基本伤亡殆尽了。
听闻援军被歼灭,浙江境内的残余清军再也无心抵抗了。他们坚持抵抗,就是盼着南京的真正清军——正规满洲八旗精兵前来增援的。没有想到的是:明军如今战力强大,连八旗精兵都敢全歼了。
浙江清朝守军一泄气,就放弃了抵抗。白文选、张煌言的联军兵力已达十二万之众,分兵多路出击,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已经攻克浙江全省。
自从王复臣、白文选分兵两路进取江西,浙江两省以后,孙可望李定国就在胡广方面调兵遣将。集结了重兵。驻扎在与江西、浙江交界的地带。随时准备出兵接应。同时也震慑住了周边清军。让江西周边各省的清军不敢轻易动念头去增援江西浙江之清军。
东征大军一拿下江西和浙江两省,声势大涨,进一步震惊了大江南北;各地的反清势力都被南明军队的骄人战绩给鼓舞起来了,很多为了躲避清朝迫害而躲进深山的明朝遗老遗少们都走出来了,他们呼朋唤友,召集人马,想投入明军中,为光复大明王朝立功授勋呢。
孙可望可顾不上这些,他下令要求东征大军再接再厉,由白文选率部从浙江进攻江苏,重点是攻击满清八旗劲旅镇守的南京城,为了加强白文选的兵力,把张胜、马宝、袁宗第的20000铁骑拨给白文选指挥,而王复臣所部则直接进军安徽。
因为江苏、安徽与山东交界,方便清廷从北方调集援军,孙可望与李定国、刘文秀商议以后,决定动员整个南明所有的军事力量,务必一战定乾坤,一劳永逸解决清朝所有的兵力,彻底打垮它,把满洲贵族们赶回辽东地区去。
孙可望要求李定国先率本部兵马以及马进忠、冯双礼两部秦藩兵马,由武昌东进,攻入安徽境内,配合王复臣所部东征军,一举拿下安徽,再转头进攻江苏。
同时孙可望向永历朝廷请求:火速向全国各地颁布诏书,呼吁全国有志于反清大业的军民人等,要明白如今是对满清的最后一战了。希望大家能够认清形势,特别是已经投降清朝的汉人将士,只要南明军队一到,不作抵抗,就地反正,朝廷立即赦免以前降清的罪过,既往不咎。
孙可望还给四川大学士文安之写了一封信:要求夔东反清武装能够再次拨来一部兵力,支援东征大业。
此时的夔东十三家武装除了李来亨袁宗第带走的8万人马之外,剩余下来的兵马依然数量庞大,最近在刘文秀的安抚之下,这些反清武装都走出了贫瘠的夔东山区,驻扎在富庶的成都平原之上了。而刘文秀遵守诺言,给他们各部都提供了充裕的粮饷和军需物资,赢得了这些武装头领们的信任。这些兵马一边在四川过着好日子,一边聆听着李来亨袁宗第所部兵马攻取广东斩杀满清名王的英雄事迹,都陷入痛悔之中,后悔自己为何不追随李来亨去建功立业,流芳后世呢!
现在国主孙可望来信恳求大家出兵去驱逐鞑虏,恢复大明江山社稷,夔东武装纷纷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参加。最后在大学士文安之的协调下,著名的“三谭”谭文、谭弘、谭诣所部和马腾云所部以及王昌所部,总计9万人马,乘船进发,朔江而上,抵达武汉,接受李定国的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