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张母就开始忙碌起来。家里能带的东西不多,都是上次走亲戚时相互赠送的礼物。她本想着留着给自己的女儿张文英,但为了给亲家一个明确的信号,张母只好咬咬牙,把这些东西送出去。

“英子,快起来,再晚就赶不上吃早饭了!”张母已经收拾好了,锅里蒸着红薯和玉米,香味四溢。她看到女儿还没有动静,忍不住敲了敲房门,心里有些焦急。

“哎,妈,我醒了,这就起来!”张文英昨晚忐忑不安,直到天微微亮时才稍微眯了一会儿。毕竟,前世婆婆那一巴掌的记忆仍让她心有余悸。

张文英利落地收拾好床褥,打开门就看到张母已经把饭桌和凳子摆好了,张父刚刚进门,手里提着一个蛇皮袋子,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闺女,起来了,你看我去你三阿婆家拿的老母鸡,这下去郝家就不会看不起你了,嘿嘿!”

“你去三姨家拿的?不是说过几天再给闺女补身体吗?”张母接过蛇皮袋子,里面的老母鸡不停地扑腾着,似乎也在抗议这突如其来的命运。

“爹,去郝家还要拿活鸡?妈不是说拿鸡蛋就行了吗?”张文英心里明白家里的经济状况,家里的收入主要靠那三亩田地和张父在家编篮子卖钱,平时除了给她买一些小物件,很少有额外的开支。

“没事的,长时间不去上门,拿活鸡一来显得体面,二来也告诉他们郝家我们不是那种不讲义气的人。既然定了亲,就绝不会退婚。”张父一边说着,一边急忙用清水冲洗手,招呼着张文英和张母去吃饭。

“这……那行吧。”张文英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父母,便迅速去洗漱,准备吃早饭。她心里虽然有些不安,但也知道这是家里的决定,只能默默接受。

张家庄和郝家屯相距并不遥远,但由于中间隔着一座小山头,两家人之间的往来并不频繁。这种距离感让张父对这次拜访格外重视,毕竟在这样的时刻,亲情的联结显得尤为重要。

带着家里精心准备的活鸡和张父特意挑选的农副产品,一家人踏上了前往郝家的路程。阳光洒在大地上,映照出一片温暖的气息,然而此时的郝家却显得格外安静。

在这个小院子里,愁云惨淡弥漫。似乎是从哪里传来的消息,大家都知道郝家儿子回不来了。郝母一到晚上就忍不住流泪,眼泪止不住地滑落,心中的悲痛无以言表。平时活泼可爱的小女儿,此刻也懂得了分寸,默默地收敛了许多,安静得如同一只小猫。郝老汉则在一旁闷闷不乐,抽着旱烟,心中满是忧虑。他担心刚刚定下的亲家会不会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从而反悔这门亲事。

“爹,我妈还没起来吗?都快晌午了,我就吃了一块红薯,啥时候能做饭呀?”郝家的小女儿郝晓娟,平时活泼好动,今天却显得有些不耐烦。她看到母亲在家里躺着,没有做饭的迹象,心中不禁有些焦急,便向郝老汉抱怨。

“你娘身体不舒服,你就不能自己去把饭做好,端给你娘吗?快要定亲的人,连一条小手绢都让你娘洗,你以后在婆家也得这样做才行!”郝老汉见女儿如此娇惯,心中不免感到一阵失望。他把旱烟放下,开始训斥小女儿。平日里被宠爱得无所不能的孩子,遇到事情时却毫无办法,连做顿饭都显得无能为力。

“哎,爹,你别生气,我知道啦!我这就去做,可是您看看您的架势,难道还想把气撒在我身上吗?又不是我在外面说我哥不见了……”郝晓娟一边说着,一边躲避着郝老汉挥来的旱烟杆,最后还是拔腿跑进了厨房,心里暗自决定,今天一定要好好做一顿饭,给母亲补补身子。

“珰珰,珰珰……家军他爹在家吗?”敲门的声音响起,清脆而急促。

郝老汉一听,心中一震,知道是亲家来了。看来家军回不来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张家。他叹了口气,心中不免有些惆怅,“孩他娘,你快起来,亲家来了!”

在床上,躺着的郝母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猛地坐起,脑海中一阵眩晕,顾不得整理思绪,急忙问道:“张家的人来了,干什么来的?”

“我哪知道,还没开门呢!我猜他们是听到家军的消息了。哎,你说这好不容易订下的亲事,怎么就这样变了样?”郝老汉眉头紧锁,心中焦虑,“你别愣着,快点起来收拾收拾,别让亲家在外面等太久。”

“我这就好,你去开门,我马上就来。”郝母急忙回答,心中暗自思索着张家此行的用意。

“哎,亲家,你怎么来了?”郝老汉慢慢打开门,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看到张家人,心中略有些安慰,“赶紧进家门,路上好走不?”

“好走,好走,小段路是坐孩子二叔家的车,正好他二叔上集,亲家母,您出门了吗?”张母面带微笑,迎着郝老汉,却没有看到郝母的身影。

“哎,姐姐,我在里屋收拾呢,一听声音就想着你来了,快进屋坐坐,这是英子,路上累不累?快来屋里坐坐。”郝母手里拿着抹布,热情地招呼着,努力掩饰心中的不安。

“姨,不累。”张文英小声回答,微微点头,脸上的表情难以看清。

此时,躲在厨房的郝晓娟关上门,偷偷探出头来,目光直勾勾地盯着张母手里的篮子,心中暗自欢喜,想着这下有吃的了,也不再想着去煮饭。

郝家人口不多,只有一儿一女,老两口也是勤快人,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院子里也整整齐齐,显得温馨而朴实。

“亲家,你说你来就来,怎么还带了这么多东西?”郝母面露僵硬,心中却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没啥,英子不是好久没来看看你们吗?我和英子爹正好今天没事,就一起来看看老妹。”张母将篮子稳稳地推回去,笑容满面。

“这东西也太多了。”郝母喃喃自语,心中感到一丝压力。

“老哥哥,您这是…”郝老汉猛吸一口旱烟,试图掩饰内心的紧张。

“亲家,你把心放在肚子里,我们来没啥事,就是咱两家人多走动走动。这两孩子已经定了亲,咱就是一家人了。”张父拍了拍郝老汉的肩膀,语气中透着一丝安慰。

“那是,那是,咱们一家人…”郝老汉这才渐渐稳定下来,心中的不安也随之缓解。

“老姐姐,你说是哪一个缺德鬼说我家军不回来了?”郝母一听张家不是来退亲的,心里稍微有了谱,便开始摸着眼泪向张母倾诉着自己的不满。

“这事还没有影,先不乱想,过几天我让英子的叔叔去打听打听。他总是去镇上,消息比咱灵通。再说,家军现在不回来,等两三年,英子也等得起。不瞒你说,我还想着留英子两三年呢,这不正好么?”张母安慰道,语气中透着一丝宽慰。

“哎,老姐姐,我就知道你家人开明。你看,哎,我这还没到水,来喝水。”郝母的心里终于松了口气,石头落地后才想起家里还没准备饭菜。“亲家,你们和军他爹聊着,我去厨房看看。哎,亲家母,你先歇着,哪能让你帮忙,我家小娟已经在厨房忙活了。这顿午饭,你尝尝我的手艺,英子在这陪着你娘。”

张文英静静地坐在张母旁边,听着张父和郝老汉侃天侃地,心中也略感轻松。

郝母精神抖擞地进了厨房,刚一进门就朝女儿喊:“你干啥呢!你爹不是让你做饭吗?火都还没有烧上?”灶台还是冰凉的,心里暗自庆幸张家人没来帮忙,不然岂不是自家笑话。

“嘿,娘,我这就生火。张家人干啥来了,是说我哥的事吗?”郝晓娟一边忙碌,一边好奇地问。

“小孩子,打听着干啥?你哥能有什么事?不是你嫂子好久没来看我,现在闲了就来了呗,别瞎说了,赶紧给你钱,去村口燕妮家打包一些肉回来,说晚上去结账,快去…”郝母把钱塞给女儿,心里盘算着家里还有哪些东西能准备上。

“行,行,我这就去!”燕妮家是村子里唯一的商店,谁家有红白事都是找她家办,平时想打牙祭也是去她家打包。上次吃她家东西还是郝家军临走前,刚刚还在为吃饭发愁,现在有好吃的,当然得赶紧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