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七年十月的那个深秋时节,秋收的工作尚未告一段落,然而原身的身体却已经出现了异样的迹象,下身开始见红。

长期的劳作以及精神上的持续折磨,终于导致了她腹中的胎儿早产。

孩子提前在七个多月时便降临人世。

原身的婆婆确实请来了接生婆,然而,当接生婆满手是血,抱着一个微弱的哭声出来,宣布是个女孩时,原身的婆婆瞬间暴跳如雷,她双眼通红,大声咆哮着。

她指着原身,恶狠狠地骂道:“你这个灾星!你这个破落户!都是你害得我儿子断子绝孙!”

她的声音尖锐刺耳,仿佛要撕裂空气,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原身的怨恨和愤怒。

那之后,原身的婆婆就像人间蒸发一般,再也没有出现过。

她连那个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小生命都没有多看一眼,更别说去抱抱她了。

至于原身,自从她生下女儿后,她的婆婆更是冷酷无情,连最基本的饮食供应都断了。

原身身体虚弱,心力交瘁,哪里还有力气去坐月子?

她躺在简陋的床上,望着窗外萧瑟的秋风,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凉。

然而,就在这个绝望的时刻,那位接生婆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羹,轻轻地放在原身床边,用她温暖的手轻轻拍了拍原身的肩膀,轻声安慰道:“吃点吧,身体要紧。”

这一刻,原身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关怀,泪水瞬间夺眶而出。

但也只有这么一次了。

之后的遭遇,更是惨不忍睹。

原身生下孩子的第三天,身体还未恢复,下体的恶露尚未排净,就被她婆婆无情地赶出了家门。

婆婆恶狠狠地咒骂她们母女俩,说她们留在家里只是浪费粮食。

她的话语极其难听,充满了恶毒。

她滔滔不绝地骂着,尽管言辞混乱,但核心意思只有一个:

原身,这个被她视为导致儿子断子绝孙的灾星,不配留在她的家里,更不配住在她儿子的房间中。

她要求原身滚出去,滚得越远越好。

即使苗翠兰并非原身,但当她触及这段记忆时,内心仍被深深触动,愤怒与同情交织。

她仿佛能感受到原身那刻的绝望与无助,恨不能穿越时空,为原身讨回公道。

然而,记忆只是记忆,苗翠兰无法真正改变过去。

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原身,那个曾经骄傲而坚强的女子,在生下孩子后的第三天,还未从分娩的痛苦中恢复过来,就被无情的婆婆赶出家门。

原身身下的恶露还未流尽,但她却强撑着疼痛与疲惫,紧紧抱着襁褓中的女儿,向朋友借了些必需品,踏上了离乡的路。

原身的心中充满了绝望,她甚至想过带着女儿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然而,在最后一刻,她犹豫了。

她不能让自已的女儿在这世上孤苦无依。

于是,她决定前往县城,将女儿托付给一户好人家,然后再去结束自已的生命。

在县城的街头,原身颤抖着双手将女儿放在了一户看似善良的人家门口。

然后,她转身走向了附近的河流。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完全抛弃她。

在她即将跳入河中的那一刻,一个军人及时出现,将她救起并送到了警局。

在警局里,原身与女儿重逢。

那一刻的喜悦与悲伤交织在一起,让她痛不欲生。

幸运的是,警局的人非常善良,他们不仅为原身提供了食物和住所,还特地联系了妇联的同志来为她提供帮助。

妇联的同志们在了解了原身的遭遇后,都为她感到愤愤不平。

然而,面对这种家庭纷争,她们也感到无能为力。

毕竟,家庭问题复杂而微妙,不是简单的调解就能解决的。

正当原身感到绝望时,那位救她的军人表示愿意为她提供帮助。

他认识钢铁厂的人,可以为原身在那边争取一个临时工的职位。

原身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得热泪盈眶。

她终于有了重新站起来的希望!

在军人和妇联同志的帮助下,原身顺利地在钢铁厂找到了一份食堂临时工的职位。

虽然工资不高,但她已经心满意足了。

她终于可以靠自已的努力养活自已和女儿了!

这段经历让原身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她感激那些在她最困难时刻伸出援手的人们。

她知道,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她可能早就走上了绝路。

因此,她决定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坚强地生活下去!

在那之后,原身在钢铁厂安定了下来,一干就是十余年。

凭借着勤劳与努力,她在第三年成功转正,成为了钢铁厂的一名正式员工。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最近一两年,由于钢铁厂业绩下滑,员工们纷纷选择外出就餐,食堂的生意逐渐冷清。

加上工厂为了缩减开支,裁员成为常态,食堂的人手也变得冗余。

最终,原身和其他几名无依无靠的员工被迫提前退休。

每人仅得到了四百元的下岗补贴,这微薄的金额,不过是一年的工资而已。

正当原身陷入困境之时,她的婆婆从遥远的村庄里得知了消息,她以养老为名,无情地夺走了原身的下岗补贴,甚至连原身辛辛苦苦攒下的一百多元也被她一并抢走。

这一连串的打击让原身心如死灰,绝望之下,她选择了上吊自尽。

尽管原身的人生充满坎坷,但她的愿望却简单而纯粹。

她渴望能够摆脱婆婆的欺凌,希望自已的女儿能够平安长大,找到一个没有恶婆婆的家庭,或是遇到一位善良宽厚的婆婆。

因为那段被婆婆折磨的日子,已经给她的心灵留下了无法磨灭的阴影。

在梳理完这段记忆后,苗翠兰的心情如同被巨石压顶般沉重。

原身的愿望和遭遇像一把利刃,深深地刺入了她的心。

她想要发泄,想要怒吼,但那股无处发泄的愤怒与悲伤,让她感到无从下口。

原身的人生并非完全由她自已掌控,她的软弱与无奈,很大程度上源于她所处的原生家庭和缺乏教育的环境。

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都难以完全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更何况原身,她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只是参加了几天的扫盲班,这样的背景又如何能让她轻易摆脱命运的束缚呢?

虽然原身的遭遇令人痛心疾首,但细细想来,却也并非毫无缘由。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决定了她的命运,原身亦是如此。

她的软弱、自卑和对家庭的依赖,都成为了她悲剧人生的推手。

然而,这一切并非不可改变,只是需要时间和勇气去面对和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