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熙才不像端华帝那样,觉得一块玉佩是小气,是不够大方,只要自己的小金库能有进账,她就开心。
【又多一块玉佩了,开森开森。】
【当小孩子就是好啊,有红包收。】
【好像我有一二三四……十多块玉佩了吧,要是变现的话,能值不少钱呢。】
【不过不到必要时候,肯定是不会变现的,都是收的礼物,人家的一片心意,当然得好好收着了。】
【大家都习惯随身带玉佩玉坠什么的,要是喜欢随身带黄金就好了。】
【虽然庸俗,不够雅致,但大俗即是大雅,穿金戴银,又何尝不是另一种雅致呢,就喜欢那种庸俗的雅致。】
【但要是那样的话,很容易被贼人盯上的吧,俗话说得好,钱不外露,财帛动人心,还是低调点好。】
端华帝扯了扯嘴角。
宝贝女儿想得还挺多的,一会儿的功夫,居然能有这么多想法,不愧是他的宝贝女儿,就是聪慧,非同一般的聪慧。
慕容熙摸着玉佩上雕刻的花纹,感觉还挺好摸的,手感不错。
【糟了,今天是中秋,是中秋!】
端华帝眉头微皱。
中秋怎么了?
中秋不是个好日子吗?
吃月饼,赏圆月,阖家团圆,哪里不好了?
【五叔五婶要捡个白眼狼回去养了,说不定这个时候,白眼狼已经在路上等着了。】
【早不回京晚不回京,五叔他们回来过什么中秋啊,过年的时候再回来多好啊,说不定就遇不上那个白眼狼了,也不会被白眼狼害得家破人亡。】
尽管相处的时间短暂,并没有多长,但慕容熙还挺喜欢明郡王这个五叔的,当然了,这其中多多少少和明郡王颜值高这一点有点儿关系,另外可能也有那么些出于对血脉亲缘产生的好感。
在一众皇族宗室中,明郡王是个异类。
明郡王和郡王妃是一对恩爱至极的神仙眷侣,可惜的是夫妻俩成婚十年,至今还没有一儿半女,但即便如此,明郡王对郡王妃始终一心一意,未曾有纳妾之心,纳小之意,对妻子始终如一地珍爱忠贞。
郡王妃迟迟没能生个孩子,眼见着郡王府后继无人,虽然明郡王自己不着急,但老夫人着急得不行,她劝不了儿子和离,更没法让儿子休妻,在某一次的选秀之年,舍了一张老脸不要,求端华帝给明郡王赐两个侧妃。
端华帝那时还不知道明郡王是个爱妻如命的,便答应了老夫人的请求,此后的半个月,他遭受到了明郡王的“毒害”,为了让端华帝打消给他赐侧妃的想法,明郡王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撒娇不行就撒泼,撒泼不行就耍赖,要是还不行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叫苦连天,诉说自己的委屈,甚至是躺在御书房的地上打滚,扬言要是不答应他的话,他就挥刀自宫,彻底地断绝了老夫人想要个孙子的念头。
明郡王态度如此强硬,半步都不肯退,端华帝还能怎么办,当然只能答应,没给他赐侧妃。
老夫人也被明郡王震慑到了,从此以后,不再提什么着急抱孙子的话,她算是看明白了,这辈子儿子就是栽在一个女人身上了,要么她没孙子抱,享受不到含饴弄孙之乐,要么孙子只能是儿媳妇生的,其他的可能性,根本没有。
因为多年来一直没能生个孩子,郡王妃对明郡王怀有愧疚,曾经主动买了两个良妾回来服侍明郡王,希望她们中能有个肚皮争气的,为明郡王诞下子嗣。
但明郡王拒绝了,如遇洪水猛兽般,避之不及,为了避开那两个良妾,甚至找端华帝帮忙,在宫里住了下来,一住就是一个月,直到郡王妃打发了那两个良妾才算作罢。
为了不要侧妃大闹皇宫,为了躲避良妾连家都不回,这么两件事,随便哪一件都是让人震惊的大事,很多人觉得明郡王行事荒唐,没有子嗣,就传承不了祖宗香火,明郡王居然对此毫不上心,还是坚持只要郡王妃一个人,何其可笑,还是大不孝。
有多事的人曾问过明郡王,为何不愿享齐人之福,难道他不想将来子孙绕膝,共享天伦之乐吗?难道他想郡王府后继无人,从此绝嗣吗?
明郡王的回答叫人惊掉下巴。
他说:“我家又没有皇位要继承,非要有一个孩子干嘛,真要后继无人家产就充公,上交国库,造福百姓何尝不好,当是为下辈子行善积德了。”
得亏他是宗室,本来就是皇室中人,自己又淡泊名利,志在山水,不然的话,单是那一句“我家又没有皇位要继承”,就很容易成为被人攻讦的借口,被人诟病,觉得他很可能有谋反之心。
不过尽管如此,明郡王的发言也是很炸裂的,至少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相当炸裂,哪家不看重香火传承,哪家不想要个儿子,那些没有儿子的,女儿招婿上门的,还要求孩子要跟女方姓呢,图的是什么,图的不就是将香火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吗?
虽然在很多人眼中,明郡王所作所为惊世骇俗,但不少女子都是羡慕郡王妃的,试问天底下有几个男子能像明郡王这般,能抵抗住来自家人,来自世俗的压力,从始至终,一直坚定地选择自己的妻子呢,如果是他们的夫君,肯定不会,巴不得再多纳几个小妾进门呢。
明郡王并非不是不喜欢孩子,不想要孩子,不然他也不会在慕容璟他们小时候时常陪他们玩,但他更爱自己的妻子,把妻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愿意为了子嗣伤了妻子的心,在妻子和孩子之间,他选择了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