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桂南”挺过了内外交困,前所未有的危机境遇。

朱子顺主持的销司工作,也得到了覃老板,董事局的高度认同。从生产,经营各项数据综合研判,至少企业恢复了正常良性循环。“桂南黑豆奶”市场占有率,销售额也有了一定增长。

可作为“桂南集团”大当家覃老板内心却是苦涩,不甘的。

由于自己“北海项目”决策的重大失误,“桂南集团”二次创业其中一个重要指标,“黑豆奶食品公司”上市被迟滞,集团跻身国内食品十强企业的目标遭遇了重大挫折。

覃老板很清楚,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两年国外食品业巨头,瑞士雀巢,法国达能,美国可口可乐,都在中国狼吞虎咽般兼并,收购国内一线快消品龙头企业。

这些企业本身就具备成熟的渠道,市场,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外资注入后依托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管理理念,彻底改变了所掌控的产品线格局。

不仅如此。一些以前从未见过的国产快消品新品牌,如雨后春笋乌央乌央地冒了出来;与以往那些小打小闹的厂家不同,这些新品牌的企业实力,产品类别,特别是在市场上不按常理出牌的行销思路,都无不在刺激,震撼着覃老板。

但以覃老板个性,从创业伊始,便是一个既懂得隐忍,又从不轻言放弃心中目标的人。他对“桂南集团”的规划发展,从未有丝毫懈怠,更不能动摇。

覃老板在分析了“桂南”各事业部,工厂的产能,市场销售数据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按部就班,集团总体的营业额若想达到五个亿的目标,还要至少三年左右的时间。

这还是在集团成倍增加投入,市场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覃老板是一位魄力,智慧兼具的企业掌门人。代表的履历让他视野,格局,更宏观,更深邃,这是一般企业老板所不具备的。

外资在当今大环境下可以纵横捭阖,“桂南集团”当然也可以尝试“借船出海”。唯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上市所要求的所有营收指标。

这个经营策略设想,可以在“桂南集团”无需投入任何资源的情况下,迅速一生二,二生三,独木甚至可以一夜成林。不得不说覃老板借鉴,学习的能力极强。

上面关心“三农问题”。覃老板既深谙其中的核心精神,他又了解到许多落后农业大省发展的瓶颈,掣肘方面的内部信息。

曾经有位江西地市,主管乡镇企业的负责人,在新春“会议”期间特意到广西团住地拜访覃老板。

两个人交流中,负责人对“桂南集团”,长期采购他们当地黑豆作物表示了衷心感谢;同时也透露,在江西有很多县乡,也陆续成长起来很多乡镇企业,他们利用当地盛产芋头,山果特产的建起了许多规模不等的加工厂。

“这些企业有优势,依托产地,又有政策扶持。”负责人对覃老板说“就是走向市场后,产品销路成了大问题。毕竟这些乡镇企业家低头苦干没得说,怎么和市场打交道,到头来个个有劲使不上。最终白忙活一场,即使能存活下来,也都是在苟延残喘。”

负责人希望覃老板能有时间到他们老区去,给这些在商海中“呛水”“迷糊”中的企业领导指导一二。

覃老板当时应邀到这个负责人所在县乡,实地考察过。在看过几家企业后,覃老板最大的感受是如今的乡镇企业,起点要远比他当年创业时,高出不是一星半点儿。

标准厂房,现代化的生产线,更重要的是还有政府优惠贷款的大力倾斜,支持;这些企业最欠缺的就是市场理念,意识,而这一点恰恰束缚了他们的提升,发展。

在考察中有两家企业给覃老板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家是生产芋头糊的企业,一家是制造快食米粉的工厂。

覃老板对这两家企业诊断后,向负责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芋头糊工厂的产品因为缺乏卖点宣传,加之原料加工粗糙,导致消费者很难认可去重复购买。

快食米粉企业则是因为营销团队过于薄弱,而市场定位又要与“统一”“康师傅”方便面两个霸主正面对决,被打得灰头土脸就不足为奇了。

在当时,覃老板不过是当地领导请的顾问嘉宾,对东道主工厂只是泛泛而谈,更深层次企业的症结,作为外地一家企业老板,自然不会深入其中,像对待自己公司一样全力以赴。

但眼下,这两家不景气企业的影子,却在变成覃老板要化腐朽为神奇的重要砝码。

覃老板先是做了布局推演,认定对“桂南集团”百利无一害后,便分步骤开始了自己“草船借箭”计划的推进。

他首先通过自己在江西的人脉关系,放出口风,广传“桂南集团”将在江西省境内选择合适的企业收购,兼并。

一时间与集团联络的各级领导,企业蜂拥而至南宁。都将自己的家底和盘托出,希望与这个赫赫有名的广西企业食品巨头联姻,求得自身的发展契机。

与覃老板见面的那位负责人,当然也闻风而动;数次来集团与覃老板会面,诚心诚意力邀“桂南”到他们的县市去,而且拍胸脯保证“一切条件都好说!”

这其实正是覃老板所期待要达到的结果。

外人很难搞清楚,“桂南”与当地主管部门是如何达成共识的。总之在经过数轮谈判后,“芋头糊”“快食米粉”两家工厂易帜,改换门庭变成了“桂南集团”新成立的两家子公司。

这两家企业的资产划归“桂南”,他们得到的是“桂南集团”特许的“桂南”这个驰名商标的使用权。覃老板承诺,将由集团组建新管理团队,全权负责这两家新子公司的管理,运营。

新公司将来所获得的利润六成归属“桂南集团”,四成留给当地原始股东。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绝妙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