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新款26英寸轻便自行车,售价190元。”
售货员解释道:“这是新推出的实验款,明年才会正式投入大批量生产,您确定要这个吗?”
“可以让我看看吗?”
何雨柱询问道。
“当然可以!”
售货员的态度依旧和气。
到了六十、七十年代可就完全不是这样了。
何雨水好奇地打量着没有横梁、尺寸较小的自行车,问哥哥:“哥,你真的打算给我买这个?”
“嗯,二八寸的太大了,而且有横梁,你穿裙子怎么办?”
何雨柱答道:“我觉得这个不错,就算夏天穿裙子也能轻松骑行。”
“没错呢!”
何雨水只顾着开心了,而且对于这种新式的自行车也没什么认识。
——
售货员一听,眼睛都亮了,“同志啊,您说的可太对了。
这车子说它是轻便型还不如叫女式自行车更贴切。”
“我就随口一提。”
何雨柱微微诧异,总算明白为啥刚才会介绍说这是轻便自行车。
他对这类事情知道得确实不多。
“加个车筐吧!”
何雨柱直接定下来,给何雨水的车加上车筐,“对了,麻烦您再给我多拿一个,我那辆也要装一个。”
“好嘞,请稍等!”
售货员忙不迭地开票,眼下买自行车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这车从去年开始就滞销了。
没想到今天竟然有人看中了试验型号。
不过他说得没错,这确实是为女性设计的。
买下自行车后,何雨水高兴地把买手表的事情都忘了,拿了发票就想去提车。
“雨水,表还买不买?”
何雨柱只能提醒她。
何雨水愣了一下,“啊对,哥咱们赶紧去买表!”
真是把她当闺女养大了,才二十岁而已,心里却莫名升起一股老父亲的感觉。
可看着何雨水那股活泼劲儿,何雨柱也是乐在心里。
这个丫头现在已经很少想到何大清了,就算想起来也不至于失声痛哭,全靠何雨柱对她细心照顾。
兄妹俩兴致勃勃地采购了一通,接着又去打了钢印。
路上经过一个修车摊,何雨柱花了五分钱,把单买的车筐装到自己车上。
回到大院,阎埠贵一眼看到那辆新车,眼神发亮,“柱子,这什么型号啊?”
“是给我给雨水买的。”
“给雨水买的?”
“对,雨水虽小,可长得太快,也能骑车了。”
何雨柱解释道:“卖车的小哥说这是实验款轻便车型,轮子是26英寸的。”
“还真是没横梁!”
阎埠贵羡慕得不得了,但无奈自己目前买不起也根本不敢买,“啧啧,我们大院也就你们家条件好了。”
“别呀,大爷二爷的工资可比咱们高多了,只是人家不想买罢了。”
何雨柱客套着说,“三大爷,可得帮我上心这事啊!”
“放心吧,明天就有学习会遇到别校老师,我一定帮着问问。”
阎埠贵爽快答应了。
而何雨柱并未提前准备谢礼,只用“谢媒礼”
做诱饵把阎埠贵钓住了。
不能提前给好处,不然保不准他会算计成什么样。
“那行吧,先回去了,还没吃饭呢。”
何雨柱推着新车回家,一进门看见何雨水把车停在廊下正蹲着瞧。
她还不时低头看看自己腕上的新手表,大院里倒是没人围观。
——
阎埠贵第二天果然有学习安排。
从1951年起,我国推出了第一套中小学通用教材。
当天准备发布第二套教材,老师需要提前学习,因为里面包含教学大纲,大家都要依据大纲内容开展教学任务。
阎埠贵抵达学习地点后,先是全神贯注地听讲,直到中午休息时,才与重工机械厂子弟小学的一位老师交谈起来。
这家重工机械厂同样位于东直门外,是个新成立的企业,部分零件由轧钢厂供应。
“李老师!”
阎埠贵手拿饭盒,走到一位熟悉的老师身旁。
“阎老师!”
李老师非常礼貌地回应。
“我想请教您一件事。”
阎埠贵带着笑容说道。
“有事您说吧。”
李老师的语气很爽快。
“你们学校有没有二十岁左右的青年?”
阎埠贵补充道,“我们大院有个小伙子不错,到了找对象的年纪。”
“哦?”
李老师顿时来了兴致,“这个小伙子的条件怎么样?”
“他的条件很不错,是红星轧钢厂的七级炊事员,同时也是食堂班长。”
阎埠贵先谈起对方的工作情况。
然而李老师一听是个厨师,稍稍皱眉说道:“阎老师,这是个厨子啊?”
“对,但他条件挺好呀!”
阎埠贵清楚对方觉得厨师不够格,“他家就他和一个妹妹,拥有两间房,一间正房在中院,另一间是耳房。”
“他还不到二十岁就成了七级炊事员,月薪四十一块五,当食堂班长每月还另有两块钱补助。”
“妹妹马上要读初中,已经不需要特别照顾,而且他烹饪的手艺相当出名。”
“通常只有领导能请得动他去做饭,普通人根本没办法邀请到他。”
“昨天他还给自己妹妹买了一辆自行车,家里已经有两辆车了,这样的条件不算好么?”
李老师听完也觉得确实不错。
“他是前天才过生日的,知道这事的人不多,不然现在准有媒婆上门求亲呢。”
阎埠贵继续为那位小伙子争取好感,毕竟这两年投喂没白费。
“在我们大院,他跟我们家关系最好,这才第一个跟我提,希望找个漂亮又有文化的姑娘。”
李老师思索了一下,“他的条件的确不错,不过文化程度可能差距大些,教师会不会跟他在精神上有点距离呢?”
“李老师,这可不是咱们该担心的!”
阎埠贵一笑,“您想想,要是差别太悬殊,事情也就难成。”
“没错,既然这样优秀的条件,我们撮合一下也算好事!”
李老师随即说:“我们学校确实有一个,是我们数学组的文丽老师。”
“长得挺好看,出身书香之家!”
“家里有父母及两个姐姐,不过姐姐都已结婚,就剩她一个了!”
阎埠贵听了很满意,“很好啊!”
“那咱俩试着约一下他们见面?”
“她在数学组听课呢,我这会儿就去找她问问。”
李老师颇为热心,顾不上吃饭,立刻端着饭盒走了。
李老师一转头在食堂里找到了人,“文老师。”
“李老师?”
文丽疑惑地看着他,“您叫我有什么事吗?”
确实有些事情,刚才红星小学的阎老师联系了我,说他邻居家有个小伙子已经到了适婚年龄,打算找对象。”
李老师提到,“我一听到就想到你了,这小伙子的条件相当不错。”
文丽眉头微皱,她向往自由恋爱,不太喜欢这种方式撮合。
不过看李老师如此热情,直接拒绝也不太合适,不如先了解下情况。
文丽略显不好意思地问:“那他从事什么工作啊?”
李老师的年纪也挺大了,和阎埠贵相仿,所以二人聊天特别投机。
于是李老师把何雨柱的状况一股脑儿都说了出来,可不能仅仅提及职业。
文丽一听——原来是厨师?
可条件真的一点儿不差,关键是家里面没有公婆,这样的情况很少见。
“文丽啊,虽然他是个炊事员,但这个条件是真的不错,否则我也不会提起这事。”
李老师解释道,“当然了,现在年轻人都追求自由恋爱,我能理解。”
“但我们的作用只是介绍认识,最后成不成还取决于你们自己的选择,这也是自由恋爱嘛。”
“这种条件的年轻人其实挺难碰到的,对方才二十岁就已经是七级炊事员,可见在业务方面也非常用心钻研呢,是不是这样?”
文丽犹豫了会儿,最后点头答应:“那行,就先见一面。”
“这就对喽,见个面而已,又没什么损失。
如果彼此有感觉就进一步相处,没感觉也就算了,可机会还是要把握住的。”
李老师很高兴,“那我现在就把这消息告诉阎老师,然后给你们找个合适的时间碰面。”
“你觉得怎么见面比较合适呢?”
文丽思索片刻说:“我觉得第一次最好单独见面吧,这样交流会更方便些。”
“没问题,就这样定了,我去安排好时间,明天再告诉你。
这次约在这个周日。”
李老师高兴地离开,而文丽却因此有点犯愁。
这件事情回去还是得问问父母和大姐的意见,毕竟听听他们的看法也是必要的,而且就算见了一面不合适也可以停止往来。
阎埠贵收到消息后,脸上的皱纹都要笑开了,“多谢李老师啊,等确定好了具体时间,明天我再来跟你报备。”
傍晚,何雨柱下班回来,这一天没有什么额外小灶任务,推着自行车进门的时候饭盒直接放在了车筐里,不用再专门拿着网兜携带。
用网兜反而容易让人注意到饭盒的重量问题,虽然他可以使用空间技能隐藏这些物品,但让饭盒经常露在外面显得更自然些。
毕竟一旦长时间将这些东西收进空间,如果自己哪天突然不做晚餐的话,反而是最明显的迹象了。
“柱子!”
阎埠贵早就站在那边等着,“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