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腊月,事情渐渐多了起来。
过了小年,府里更是谁都不得闲,当然,除了盛颜。
因为周文昌当差,在外应酬也多了起来。还有周大少爷周文宏,生意场上的朋友更是不能落下,请客送礼,忙得团团转。
大奶奶林氏也是片刻不得闲,交好的人家要送礼请客,家里还要里外照顾到。
等除夕阖家守岁后,热热闹闹又是新的一年了。
她那个情种相公忙着应酬同僚,忙着安抚李姨娘。过年时在家宴上匆匆见了一面,俩人话都没说一句。
倒是春姨娘时不时过来说会儿话。
从年三十雪就下了起来,各家都以赏雪的名义连连开宴,宴请亲朋。
初二本是回娘家的日子,可偏巧这天李姨娘因思念家人,身上又不舒服了。
周文昌自然是分身乏术,一直留在李姨娘身边安慰她。
盛颜忙深明大义的和周夫人表示,她娘家路远,若二少爷和她去,也难免挂心家里,所以今年就先不回去了。
周夫人对这个儿子也是没辙,给盛颜娘家的礼又加厚了几分,让府里下人给送了过去。
盛颜也是长松一口气,那个娘家她是一点都不想回,压根也没必要加厚礼物。
初八这天,周府请年酒,早就发出了请帖,邀请了亲朋好友来热闹一天。
林氏早就各处打点好,前院自然是由老爷和大少爷,带着家中男丁去张罗。
内院的女眷,自然有周夫人和林氏照应,今年林氏也把盛颜带在了身边。
一大早,周府主仆都开始忙碌起来,不多时便开始有客上门来了。
周府是生意人家,一贯秉承和气生财,所以今天来的人也不少。
周夫人陪着几位老夫人,夫人在屋里说笑着。而年轻的姑娘,年轻媳妇儿们则是三五成群,在园子里,暖阁里赏玩。
一时间,周府花团锦簇,暗香浮动。
周夫人陪几名贵妇说笑,其中有位夫人说道:“嫂子,我们这过年才回京城,文昌成亲没来得及回来。刚才看到大奶奶身边跟着一个俊俏的媳妇儿,那是不是新娶的儿媳妇啊。”
周夫人笑道:“偏你眼神这么好,可不就是。”
“哎呦,那小模样真招人稀罕,只是日常怎么不见出来走动。”
周夫人笑的一脸慈祥,“这孩子是个好的,又懂事又孝顺,就是身子有些弱,所以在外走动的少。”
“哦,原来是这样,不过刚才看着倒还好。”
周夫人说道:“因文昌成亲时,国丧刚过,所以便没大肆宴客。既然今天来了,那自然得让新媳妇儿见见诸位,你们都把见面礼给我准备好。”
屋内几位夫人都笑起来。
周夫人忙让人去传话,让盛颜过来见见几位夫人。
盛颜这会陪着林氏在外面应酬。
说是应酬,其实只是跟在林氏身边,该行礼行礼,该叫人叫人,端着害羞小媳妇的表情,倒是得到了一众夸奖。
等听到周夫人传话,林氏说道:“弟妹去吧,在外面这么久也有些冷了,正好去屋里暖和暖和。”
盛颜随丫头往正厅去,路过花园时见红梅开的好,就让丫头去找个白瓷瓶,折一枝红梅带进去。
丫头麻利的找来白瓷瓶,盛颜又让一个孔武有力的丫头折了枝梅花下来,插在白瓷瓶里,抱着就进了正厅。
她这一进来,倒让屋里众位夫人连声赞叹。
“哎呦,瞧瞧,这么清雅的人抱着红梅,就是光看着都让人心里喜欢的不得了。”
周夫人也是笑着问道:“怎么还折了红梅进来?”
盛颜忙屈膝回道:“刚才路过看梅花开的正艳,想到屋里诸位夫人没到园子里去,也没赏到红梅,所以便折了一枝拿进来。
周夫人连忙称好,“快,放到桌子上。”
丫头接过放到桌案上,别说,屋里多了这一枝红梅,也增添了一抹亮色。
周夫人拉着盛颜的手,一一给她引荐,屋内的人多是周家的本家亲戚,还有生意上来往的各商家夫人。
盛颜礼仪周全的和各位夫人见过礼,桂花转眼间,就替盛颜收了不少见面礼。
这时就听一名夫人说道:“咱们不常出门不知道,我听我家爷说,白梅现在才是最难得的。”
另有人说道:“白梅是雅致,可没有红梅喜庆。”
“你不知道,现在书局挂出了两幅梅花图,红梅的卖出去了,白梅的就一直挂着。”
周夫人忙问道:“可是白梅没人喜欢,卖不动。”
“嫂子说错了,是白梅留着拍卖,应该说是在等年后第一场拍卖,这幅白梅图和另外几幅一起拍卖,而且是目前叫价不低呢。”
“还有这等事。”
另一名夫人对周夫人说道:“周夫人没听说,你家大少爷也去买过,可书局不卖,吏部的主事都亲自过去了,也只能等拍卖的时候,看能不能拿下了。”
说到这,周夫人才想起来,好像听老大说过,想买件礼物送给文昌的上司,可人不卖,难道说的就是这幅画。
一时间,大家又讨论起京城的新鲜事和各家的八卦,就连边关的战事也被各家女眷议论了一番。
盛颜是各种八卦听了一耳朵,又暗戳戳的算着年后能收入多少银子。
不多时,便有人进来请示,“夫人,大奶奶说宴席已齐备,请各位夫人入席。”
盛颜忙走到周夫人身边,扶起周夫人并客气的请诸位夫人入席。
周夫人高兴的扶着盛颜,“走,咱们去入席,大家今天一定要吃好。”
众人高高兴兴的按位入座,盛颜和林氏除了要服侍婆婆周夫人,还要招呼各位夫人小姐,用菜用饭。
前院也热闹非凡,也同样讨论着突然出现的两幅梅花图。
周文锦见状,立马把家中的梅花,也折了几枝搬到了前院,
一时间,大家喝酒赏梅,兴趣高涨。
周文宏对弟弟的机灵倒是非常满意,不由暗想,家中只有红梅,没有白梅,否则就更好了。
弟弟周文昌在吏部风评不错,当差没出过差错,上司对他极为赏识,若在投其所好,那对文昌以后上升也是极为有帮助的。
周文昌年少便负才名,他跑到书局看了数次,回家后也画了几张梅花图。
虽然李姨娘连声称赞,可他自已知道,自已画的根本和书局的没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