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小院后,杏花憋不住话,就和桂花嘀嘀咕咕说了姑娘要画白梅。

桂花说道:“看你大惊小怪的,既然姑娘要画,肯定是心里有谱,等两天姑娘画完不就能看到了。”

“我就是想不明白,白纸上怎么能画出白梅白雪。”

“咱们两个做女红,绣了多少花样,姑娘画的花样子也没见多复杂,可就是看着那么有灵气,那么不俗。所以姑娘说要画白梅,咱们就等着看是了。”

杏花点点头。

“你去里屋服侍姑娘吧?我把送给师太的衣服赶紧做完。”桂花说道。

“我就帮着泡了杯茶,姑娘在屋里拿碳笔在瞄着什么,我不敢打扰,这才出来的。”

盛颜专心抄书或画画时,身边是不留人的,俩丫头也明白,所以就坐在外间做针线。

他们从府里出来,带了几匹布,盛颜要给师太多做两件棉衣,还有夹衣,所以这活儿就落在了俩丫头身上。

屋内,盛颜在纸上画了好几张梅花图,各种角度的都有。

画了几张后,渐渐心里有了感觉,今天还没准备好,明天就开始画。

第二天,一早吃完饭,盛颜精神奕奕的铺开纸,闭目想了想,提起笔。

盛颜想画白梅,也是想到了一首诗,咏白梅的。配上这首诗,配上白梅图,那才叫应景。

画的基调就是白,可如何凸显出白梅的白,就需要绘画技巧中阴影的运用。

盛颜画的并不是整株的白梅,而是探到灰墙边的几只白梅。

灰墙上落的雪也要画进去,还有树干上挂的雪,梅花上接住的雪。

整幅画除了树干是褐色的,其它就是白,用深深浅浅的暗影突出了梅花和雪的白。

白的分明,白的有层次。

最后,盛颜又把那首千古名句写在了右上方的留白处。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

盛颜画完,自已先欣赏了下,就算画不被认同,可这诗足可为画增价不少。

等盛颜出屋后,才发现已是下午。

不知不觉,快一天了。

“姑娘,你总算出来了。师太午后来了一次,见您没出来,便先回去了。”

盛颜一放松下来,感觉有些疲惫。坐在桌上前连喝两杯水,说道:“桂花去给我拿点吃的,杏花,去请师太来。”

俩丫头分头行动,等师太到时,盛颜已把一碗素面也吃完了。”

“师太,我画完了。”

盛颜引着师太到了屋内,桂花又把蜡烛点亮。冬天天黑的早,虽然现在天还没黑,但屋内有些暗。

师太静静的看着这幅雪中白梅图,又细细品味着那首诗。

“颜颜,我都不想让你把这幅画挂出去卖,这若落到不懂欣赏的人手里,可就糟蹋了。”

随后又转过头看着盛颜,“答应我,等过了困境,不要再拿画去卖。”

“好,我听师太的。”

师太又转头看着白梅图,她发现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白梅图又有了不同的感觉,真的就像一枝白梅在雪中绽放。

这已不是简单的画艺能画出来的了。

“颜颜,京城的鸿学书局是最大的,那里不仅书籍多,文人学子们爱去,楼上更有爱诗画的学子留下的墨宝,方便相互赏鉴,自然也有开价售卖的。你若要卖,就拿到那儿去,最起码有懂画的人。”

这个盛颜也耳闻过,好的字画是要拍卖的,书局按比例抽成,不过有的字画长时间没人问,也会换下来。

第二天,静文小师傅总算把用老桃木雕刻的印章给拿了过来。

老桃木雕的印章呈灰褐色,加上桃木原有的纹理,看着倒也古朴。

盛颜看了看,又对静文小师父说道:“以前只知道你爱雕些小摆件,原来还有这个手艺。”

静文比杏花年纪大些,和她们主仆三个都很熟。

“就是闲来无事雕着玩,这个先将就用吧。”

“挺好的,我们这次来带了不少布料,杏花还帮你做了件棉袍,应该做好了,等过年时也有新衣服穿了,一会儿去找杏花拿。”

静文笑了笑,“谢谢姑娘,那我先回去了。”

盛颜回屋后,拿着印章沾上油墨,盖在了两幅画上。

“寒香居士。”

“杏花,明天让静文赶驴车送你去京城,你乔装一下,别让人认出是谁,把画送到鸿学书局。”

随后,盛颜又低声嘱咐了杏花几句。

“姑娘,我都记下了。”

第二天一早,杏花装扮一番,和静文赶着驴车去了京城。

静文也要去采购一些东西,毕竟冬天天寒,不方便出来,她们要把过年前所用的东西全部买齐。

直到天黑,俩人才回来,驴车上堆得满满当当。

众人赶忙卸货,都搬到了厨房去,杏花帮完忙,一溜烟跑回小院。

“姑娘,书局的管事看到咱的两幅画,都留下了。我按您的吩咐说了,价高者得,而且十日内若没人买,便拿回来,管事说明天就挂出来 让我十日后再去。”

杏花去书局,用的是学子随侍的身份,学子善画,为了考功名,不愿露面,不愿透露实情,也是有的。

“好,那你就十天后再去一次。”

“可是姑娘,用不了十天就到咱们该回府的日子了。”

“这你别管,我来想办法,多筹些银子,把田庄过完户,咱们再回去。若不然再出来,还不知什么时候。”

想到要应付府里来接的人,虽然盛颜已早想好说辞,可画还没有呢,第二天又继续画了幅观音像。

可师太看到盛颜这次画完的观音像,感觉比原先佛堂供奉的那幅还要有感觉,所以就把这幅留了下来,把原先挂的那幅让盛颜拿走。

盛颜也无所谓,反正是为了应付周夫人。

盛颜这次也是突发灵感,画的很朦胧,有淡淡的光辉,这一下,就把观音的面部衬得更加圣洁。

就在师太感慨盛颜画艺比以前大有进步的时候,谁都没想到,送到书局的两幅画,居然十分抢手。

鸿学书局既然是文人学子爱聚集的地儿,有了好的画作,自然吸引了更多的人来看。

知道十天后两幅画会被拿走,想收入囊中的人不少,价钱从几十两,直接炒到了过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