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话没说完,就看向用一个个硕大的西瓜堆积出来的小山,心中很是不舍,这这西瓜可都是能亮瞎人眼的金子啊。在京都很官员或者富商花高价都买不到的东西,自家姑娘可真大方,出手如此大的手笔,一送便是三千多个,只是再一看这西瓜的品相,更加不淡定了,他记得之前他可卖过三两金一个啊,关键是这么高的价格,姑娘让人送来的西瓜却是还供不应求。
李富心里那个气啊,就是因为姑娘太信任自己了,从来不看账本,也从来不过问她提供的东西卖价几何?所以才会送上价格这么高的西瓜吧?
就是不知道姑娘若是知道这西瓜可以卖三两金一个的价格,会不会也跟着自己狠狠的心痛一番?想到郊外还有三千来个,李富就忍不住在心中腹诽:这要是自家闺女,自己一定会被气的忍不住,要用家法伺候了。
李富最终没忍住,还是说:“姑娘,就马车上的这些西瓜,我之前卖出三两金一个,还请姑娘把这些西瓜交给我,我送去卖了之后,买成粮食再给他们送过来。”
我也非常吃惊,看着李富的眼神很是不友善,奸商啊!三两金买一个西瓜?这些人是不是傻……
“姑娘,就算现在一个西瓜卖二两金一个,路上运输费用算一两金一个,那么一个西瓜也净赚一两金,如今一两金可以换十三两白银,一两银子等于一千个铜板,我们店铺里普通大米才十三个铜板一斤,您提供的大米卖到了四十个铜板一斤。”估计是李富怕我不懂算术,这会正一步一步的算给我听。
我扶了一下额头,我这会好尴尬,送出来的东西要收回去吗?不过听着李富的话,又觉得好有道理,李富并没有停下来,有一种我不答应,他决不罢休的架势。
只听他接着说:“姑娘,一个西瓜至少买一千斤大米,三千个西瓜就能买,三百万斤粮食,大家可以吃大半个月的饱饭,但是这三千个西瓜,三十多万人一人只能吃到一小片,估计大家只能尝一下味道吧?”
沐泽其实刚刚就已经过来了,也听到了李富的一番言辞,他走到我们身边,对我和李富说到:“我沐泽代表边关所有将士,多谢两位的好意,不过姑娘,在下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姑娘答应。”
沐辰真诚的看向我,无比认真的说道:“刚才李富说的话我也听到了,希望姑娘能帮忙把西瓜给李富,让他帮忙跑跑腿,把西瓜换成大米,我知道我的要求有些过分了,不过我相信姑娘会同意,帮我们这一个把。”
既然您的都决定了,我还能说什么?:“这样吧,沐泽你今晚派人去郊外,将西瓜装上马车,明日一早我们就离开,不过这粮食……”
我看向李富,李富高兴的说道:“姑娘放心,我会安排周围几个州县的粮铺,先把粮食运过来,然后再安排人,从各个地方调拨过来,我定能给他们凑足半年的口粮。”
如此的话,我先许诺的粮食就不拿出来了,那就统统卖了吧,只是我还没想好,到底是我自己亲自去京都,还是让他们把东西运去……算了,还是等明日再说吧。
我直接拿了两个果篮,直接递给沐泽,调笑道:“成锋将军,我呢,两袖清风,也就这点水果,你勉为其难的尝一尝吧!”
沐泽接过水果,道了声谢,可当他看清楚篮子里的水果后,不淡定了,除了葡萄自己认识,其他的都是啥?没见过啊?这要怎么吃?看出沐泽的疑惑,我指了指身边的李富,溪水里的李泉他们几人,说道:“不知道是什么水果,不明白怎么吃的,你可以找他们几人。”
我将另一个篮子递给李富,贴心的说道:“跟冬梅他们也分一点,晚上若是饿了,就当点心吃吧,这些水果都是温和的,不会损伤肠胃,你们可以放心吃。”
我看看李富,待他拿稳果篮,我便走向小溪边,我看向忙碌的众人,一群人井然有条的忙着,两个小哥哥负责将虾头拔下来放在一旁的,然后拔虾线,一个士兵小哥哥专门负责剪掉虾尾,另一个士兵小哥哥负责把拔下来的虾头剪开,再小心的将虾黄清理出来的,放在木盆里。剩下的十一人全部在溪水里忙碌着。
我转头看向一旁的龙虾的木桶和木盆,没有处理的小龙虾,仍有满满的四个大木桶没有动。一旁装虾尾的木盆,只见处理好的虾尾,已经开始装第五个大木盆了。再看看一旁装虾黄的大木盆,一个已经堆积如山,就连另一个装虾黄的木盆,盆底都被虾黄完全覆盖住了。
如此看来,或许是因为这个年代,他们不知道小龙虾可以吃,或者是知道这玩意能吃,但他们也觉得没什么肉,甚至可能是因为不会做,再加上这是在边关,周围数百里都没有人烟,再加上小龙虾强大的繁殖力,我曾经因为好奇而去查阅过,据度娘的数据显示:野生小龙虾在6-12月龄的时候达到性成熟,然而小龙虾的产卵量是看它的体格:比如体长7-8cm的雌虾,产卵量为250粒左右,体长8-9cm的雌虾,产卵量为370粒左右,体长9-10cm的雌虾,产卵量为480粒左右,体长10-11cm的雌虾,产卵量为615粒左右。体长11-12cm的雌虾,产卵量为730粒左右。体长12-13cm的雌虾,产卵量为820粒左右。再加上小龙虾在孵化出来后,仍旧会附生于雌虾的腹部,直至能够完全独立生活后,才会离开雌虾活动,因此小龙虾的幼虾成活率也是相当高的。这么一来这小龙虾长期无人捕捉,到现在可以说是严重泛滥了。
我转头再看看他们翻过来的水草,十来个人忙活着这么久,居然扫荡面积还不足一百米,想想成果已经有了这么多,若是将整条河域清理一遍,说不定整个整个营地的士兵都可以饱饱的吃上一顿。岸边巡逻回来的人听说这玩意可以吃,居然咕咚咕咚咕咚,一下子又下去十几个人。
看看这一群人的兴奋劲儿,估计没到天黑彻底看不见,是不会停下来的,尤其是李丹,就他的性格来说,定天彻底黑了,看不见了他还会想出办法接着抓。他也相当赞同我从现代带过来的那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
结果是……我果然没猜错,在天彻底黑之前,小溪边就已经插上一排熊熊燃烧的火把,与现代的路灯有异曲同工之妙,溪水中忙碌的人将一桶又一桶小龙虾提到岸边,岸上自动过来一起拔虾线的人多了,就连用剪虾头处理虾黄的人也增加了。
至于这剪刀,那就得从小士兵们的家庭说起,都说缝缝补补是女人的事,可是这个战火纷飞,天灾连连的年代家家户户的条件都不好,哪家的男人不是劳动主力?要是不出门做苦力,估计连粗粮都吃不上,剩下的女人不但要挑起家中的一切伙计,还有地里的活也要兼顾。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所以孩子学会缝补,学会做家务,学会下厨房的也不在少数,参军后都要在军队里自食其力,家中父母为他们准备上针线剪刀之类的小哥哥也不在少数。
这不看着需要用剪刀处理虾黄,便带着剪刀过来帮忙了。有了这么多人的加入,这小龙虾清理起来以肉眼可见的减少了。
这么多小龙虾,一两锅肯定是煮不完,我让人帮忙把小龙虾送去军营里的大厨房,然后我也跟着去了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