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七安在南阳的行为传开之后,整个南阳地区的流民还有那些已经吃不上饭的百姓都跑到南阳城了,甚至一部分河南地区的也被吸引过来了。

余七安来者不拒,但凡跑那么远来的,那肯定不会是为了混一天一碗稀饭的,家里有饭吃谁愿意当流民不是。

要是真的有那种为了蹭吃蹭喝这一碗稀饭的,有这个毅力,那真是活该他当个懒汉。

余七安是本着大明的百姓,多活一个那就能在这个世界为华夏多占据一片领土,哪怕是那种十成的懒汉,只要送到那些岛上去,给几个土著女人,将来生下的孩子,那也有一半的华夏血脉,那都是好事。

反正那些土著女人酋长娶得,大明的懒汉乞丐怎么就娶不得?那些酋长的用处,其实跟大明的懒汉跟乞丐也差不多,甚至还不如大明的懒汉乞丐啥的,毕竟这些人虽然懒,心向大明那是肯定的,那些酋长就不一定了。

所以有人建议对这些人进行甄别的时候,余七安拒绝了,只要他愿意吃,那就来吃,哪怕他以前是个乞丐,哪怕他每天啥都不干,混完一碗稀饭就躺在那熬着,这种抗饿能力,余七安也佩服!

很快南阳的事情通过锦衣卫和东厂就传到了崇祯的耳朵里,一开始的时候崇祯只是皱了一下眉头没有在意,灾难年,这种行为简直就是早死。

这种圣母多了去了,一开始看到别人可怜,就在家门口设个粥棚,可是可怜人太多了,这人越聚集越多,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少,最后的结局要么是倾家荡产,最后流民吃无可吃,就会攻破你的宅院,甚至吃掉你这个好心人。

要么就是你破釜沉舟,带着这些流民去别处讨生活,从地主变成流民的一份子,最后变成流寇头领。

再或者就是聚集的人太多了,你拒绝施舍,然后好人变坏人,这些流民攻打你的宅院,你挡住了,然后死了更多的人,更多人为你枉死。

所以很多时候,也不是地主一个个蛇蝎心肠,见死不救,实在是饿急了的人,那就不是人了,是一只只野兽,你告诉野兽自已家里有粮食,那只会引来更多野兽。

看的多了,崇祯也就习惯了,只是这唐王世子以前都没有出过头,最近怎么突然活跃起来了?要是只是发发善心,那还好,把唐王府的粮食消耗完了,知道心疼了就老实了。

但是要是有别的心思,那就要好好的处置一下了。

然后崇祯拿着锦衣卫和东厂最近汇总的唐王府资料看了之后直接背后冷汗津津的:“这群废物!怎么这个时候才上报!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快,传温体仁!”

很快温体仁被崇祯从内阁那边叫过来,然后崇祯把锦衣卫和东厂的资料丢给温体仁:“你好好看看!”

温体仁打开一看是关于唐王府的,立刻明白了什么事情,内阁虽然没有收到锦衣卫和东厂的奏报,但是南阳知府的奏章却有啊。

温体仁:“回禀陛下,南阳府那边有一封给唐王世子表功的文章我已经看过了,世子贤德有爱心,也是陛下之福啊,正是因为陛下圣心感染,唐王世子才能以陛下为榜样……”

崇祯:“你先闭嘴!让你仔细看看资料!快点看!看完再说!”

温体仁这才愣了一下,不是说功劳?难道陛下是怀疑这唐王世子?这个时候他也不敢发表什么意见了,仔细看起了这资料。

看完之后温体仁也傻了:“这……这……唐王世子竟然和余七安有关系?”

崇祯:“肯定有关系,你看看,唐王世子使用手枪的时间甚至都要早于余七安出现之前,而且一直以来唐王府的护卫队和商队都在使用手枪作为武器行商。余七安做的是金银兑换生意,唐王府自从唐王世子掌权之后也是主要做金银兑换生意,他们肯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肯定不是巧合!”

温体仁:“那陛下以为,我们该如何?”

崇祯要是有办法,那还用找温体仁干嘛,这不是想不出来,才找温体仁出主意嘛。

崇祯转了一圈:“根据锦衣卫的记录,整个唐王府有一千多人接受过火器训练,具体唐王世子有多少火枪不清楚。

现在关键问题不是唐王世子有多少火枪,而是咱们要是动唐王世子,余七安那边怎么看?”

温体仁明白崇祯的意思了:“陛下的意思是让我去探一下余七安的口风?看看他跟唐王世子到底是什么关系?”

崇祯点头:“除了看看什么关系之外,我已经命令卢象升部向南阳方向靠拢,大明外部有余七安这个强敌,内部千万不能再生乱了!”

温体仁就知道,崇祯叫自已过来,十有八九就是想通过自已找余七安,自已现在都成为出使余七安那边的专业户了,自已堂堂内阁首辅大臣,现在确被用来当使臣用,而且自已还这么老了,还快过年了……

温体仁:“陛下,现在洪承畴已经到了京城,如果卢象升再去南阳,那中原剿匪就靠杨嗣昌一人了?”

崇祯点头:“现在中原匪患已经轻微很多,流民流寇都已经大量减少,多的也不过几万人而已,有杨嗣昌一人加上贺人龙曹文诏曹变蛟等猛将,剿匪不是问题。

而且他们三个已经多次上书说多人多路,指挥不便,这次让杨嗣昌自已总督晋陕豫鲁冀五省剿匪军队,朕看这次再不能尽全功,看他还有什么话说!”

温体仁在心里吐槽着,他们那是嫌弃多人指挥不便么?那是分赃不均好吧,毕竟流寇和流民就这么多,今天你到他那搞一点,明天他到你这搞一点,大家肯定都有意见。

现在崇祯直接把洪承畴和卢象升踢出局了,就剩下杨嗣昌自已了,他还不乐死了。

对了还有南直隶呢?温体仁怕崇祯给忘记了:“陛下,南直隶那边还有一些流寇呢!大别山区那边有一伙革左五营……”

崇祯:“江南地区的流寇我已经命令孙传庭前往剿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