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官兵救下的林归羽浑浑噩噩地坐着,面对审问也是显得很迟钝,官兵以为他已经被吓傻,随便说了两句就放他离开了。

离开衙门后,林归羽慢慢地走回学堂,那教课的中年妇女本想训斥两句,刚想说出口,看见神色呆滞的林归羽又将话收了回去,最后嘴里吐出的言语变成了:“你一定吓坏了吧,早点休息,希望明天能看见一个精神饱满的你。”

躺在床上,林归羽难得的睡得很晚,这一夜,显得很平静,但少年的心事却久久不能散去……

第二天,回到学堂依旧是正常上课,只是,从那时起,林归羽的身上开始时常挂着一枚翠绿的玉佩。

一周后,学堂放假,林归羽早早回到家,却只是呆呆地在家看书。父亲不知道为什么很高兴,母亲眉间似乎也少了很多皱纹。

终于,吃饭时间到了,母亲轻轻敲响房门,说道:“阿胜,吃饭时间到了,快别在房间里面学习了。”

饭桌上,父亲高兴地宣布自己的田里挖到一柄宝剑,想去集市上卖掉时,被一位大员外重金买下,现在经过夫妻俩商量想在城里面置办一套房子,顺便问了问林归羽想要什么,也可以买予他。

林归羽沉默良久,说道:“爹,我想试试明年的科考,我大概能进京考试,希望爹您能同意。”

父亲听见后和母亲面面相觑,他们置办房子之后剩下的钱财倒是够,只是赶考之路艰辛且危险,而且还不一定会有好结果,这对于他们来讲可能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最后,父亲还是轻轻点了点头,说道:“好,只要你觉得你行,那么我们也必然是同意的。”

时间一晃而过,一年之后的院试,乡试中,林归羽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回到县里,父老乡亲都来此祝贺,父亲母亲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县令,知府共送出一千两银子,希望结交,时间就这样来到晚上,林归羽来到当年沉船之地,漫步在河边,看着此时的风景,心中感慨万千。

走着走着,突然发现河边有个少女闷闷不乐地在地上坐着,见状,林归羽来到她身前,缓缓坐下,随后问道:“小姑娘,为何来此闷坐着呢?”

那小女孩则是回应道:“说出来又如何,只是给你我徒增烦恼罢了。”

“哈哈,那可未必,在下虽不才,可也算小有成就与银两,或许能帮到你呢?”

听罢,小姑娘将头转向林归羽,借着此时略亮的月光,看清他的长相,随后缓缓说道:“一年前,这里发生一场叛乱,我的姐姐被波及误入河中淹死,自那之后,父亲常常在夜里哭泣,因此伤了身子,生意也频频不顺,如今家中已经欠下八百两银子。啊,说出来感觉好多了,父亲可能已经等急了,我也该回去了,再见了,陌生人。”

听完少女的话,林归羽只是笑着说道:“你姐姐是叫……沈巧儿吗?带我去见你父亲吧,或许我能帮你缓解燃眉之急。”

少女点了点头,开始认真上下打量着他,最后带着林归羽来到一户大房子中,看门的家丁见状,赶忙回府里喊道:“老爷,二小姐回来了!”

很快,一个满脸沧桑的男子从房子里走出来,抱过自己女儿,看着林归羽,说道:“想必是您将小女送回来了吧?实在是抱歉,如若有空,可否进府里,我让下人备些茶水答谢公子。”

林归羽只是说道:“哪里会麻烦呢,不过听说老爷您近日生意略微不顺,我又与沈巧儿姑娘认识,希望来帮衬一下您。”

“啊,巧儿那孩子……算了,进来聊吧。”

最后,林归羽以远低于钱庄的利息将银两借给沈府老爷,随后又闲聊了一会就告辞离开了。

回到家里,告诉家里自己明日离开,前往京城参加会试,父母虽然极为不舍,但还是悉心为林归羽收拾行李,另外,也拿出了不少银两让他作为路上盘缠。

第二天,一家人早早起了床,林归羽从母亲手里接过行李,收拾完毕踏出家门。

刚走出家门不久,林归羽回头看,发现父母依然没走,母亲依偎在父亲肩膀上似乎在哭泣,眼见于此,林归羽转过身正式给父母方向磕了三个头,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赶考路上风餐露宿已是常态,偶尔举头望明月,手里轻握着翠绿色的玉佩,聊表安慰。

路上并不安稳,偶有盗贼出来打劫,但是好在给予他们些许银两便能过路,并没太过为难,路上还遇见了同为赶考的谯嗣,两人交谈过后也算取得了不错的交情,谯嗣年龄只比林归羽大六岁,但是文笔与谈吐也都是极好,相比也做了许久的准备。

十几日的路途,终于来到京城。会试共要考三天,共三场,分别是经义、史书和时务策。

最后,出榜那天,挤进人群,找了半天,终于在榜单的中流位置看见了自己,也算是勉强有了参加殿试的资格,谯嗣倒是在自己前面几名。

另一边,旁边的官员笑着为皇上介绍着这次的殿试名单:“陛下,这次的参考人员所写的文章那是相当好啊,这都是多亏了陛下您英明的统治,相信距离您所期望的盛世已经不会太远了。”

“嗯,希望明天这帮小家伙能给我些许惊喜吧。”

第二天,各个学员被依次宣进殿,很快就到了林归羽。

只见金碧辉煌的大殿上,椅子上坐着一位男子,面色不惊的脸上散发出阵阵威严,整个人给人一种处变不惊的沉稳的感觉。

不过好在林归羽也是见过大世面的,只是不卑不亢地鞠躬做礼,见此皇帝倒是不由得感到有些惊讶,毕竟其实能参加殿试者其实大多都是四十多的中年人了,往年最多有几个三十多岁就算比较年轻的了,十五岁的少年怎么说都会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念及此,皇帝倒是罕见的正视了起来,随后问道:“倒是从没见过如此年轻的面孔,你的文章我也看了,那么,朕问你,你对边疆战乱怎么看?”

“草民不才,认为当以攻为守为最正解。”

“哦,以攻为守?”

“当然,草民认为应当主动出击,打降草原上的部落,否则,一旦等到冬季,他们缺粮受寒,便只能进攻我国来获取物资。届时,我军必损失惨重。”

“你可知,战争,劳民伤财,就算我国库再充盈,也打不了多久,到时耗空国库,朕在历史上恐怕就背上恶名了,哼,看来你也不过一迂腐书生,下去吧!”一边说着,一边重重挥袖,看起来相当生气。

“慢着,陛下,草民的意思并非如此!”

说着,林归羽连忙制止。

“那你说说吧,你是何意?”

“草民的意思是,我们只需要战斗一场,展示我大国军威,随后草原上部落肯定也明白,他们比我们更耗不起,届时再派遣使者前往和谈。”

深呼吸一口气,随后继续说道:

“据草民所知,他们发动战争不过是冬季之后,他们缺粮少衣,草民之前也说了,可能陛下并未重视。和谈之后陛下自然可以以小麦与他们交换牲畜,另外,草民发现有种柳布,虽有些粗糙,但是御寒能力极好,且价格低廉,也可以此与他们交换珠宝,届时陛下派人与双方交换,可极大充盈国库。”

(这里我说一下,古代其实交通不便,两方其实并不了解,主角这边打得信息差,额,可能有点逻辑不通,你们提出来,我改)

讲完,林归羽默默站在一边,等待皇帝的发落。

随后,皇帝哈哈大笑,似乎很高兴……

就这样,殿试很快过去了。晚上,皇帝将丞相唤来身前,说道:“今日殿上那个年轻人说的,爱卿怎么看?无妨,有话便说。”

老人略微思索之后说道:“他说得臣未曾听闻,但是臣觉得极其有道理,想必是个大才之人,陛下可重用之。不过有些细节之处需要修改,这还需要六部下去调查。另外,去年四皇子殿下失踪,朝廷动荡,陛下不是也很头疼镇北军吗?以此消耗一下他们实力也未曾不可。”

这样,殿试之后林归羽得到皇帝极大重用,一年时间里,多次出谋划策解决朝廷之中之事,一路升迁,官拜四品。(咳咳,主角喜欢看史书,这个设定和主角京大学生不冲突吧。以悠长的历史来说,很多事件是有借鉴经验的,其实只要找对方向,很多困难都是可以解决很快的。)

这一年时间里,沈家有林归羽帮衬,生意很快做大,已经可以在京城里面做一些买卖了。

另一边,林归羽也在准备收拾行李,带上父母,前往京城定居。

就在他收拾行李之时,不小心磕碰了一下,翠绿色的玉佩轻轻从腰间滑落,掉在行李上,出现了一道微小的裂痕,见状,林归羽赶忙放下手中的物品,将玉佩捡起,发现原来是佩戴久了绳子有些磨损了。

林归羽用袖子轻轻地,仔细地擦拭着玉佩上的灰尘,生怕再弄出一道裂痕。

突然,翻面擦拭时,发现有一行小小的字,他连忙将玉佩拿近来,仔细观察,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了,但是依然可以看得出,上面刻写的是:

待我长发及腰,待字闺中时,君娶我可好?

看见这话,林归羽有些发愣了,就这样呆呆站着,直到父母来喊话,这才抹了抹眼角的泪水,将玉佩找个盒子小心放好,快速收拾好行李,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