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通知书
升学考试结束后的一个月,文竹在家中帮忙做家务,她的日常活动之一就是打水。这天,她像往常一样,拿着水桶去井边打水。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她的动作熟练而有节奏。
正当文竹准备将打满水的桶提回家时,村委会的村长派了与她同村的小学同学钟小小来到她家。钟小小手里拿着一叠信件,这些都是村长从村委会转交给他的,因为村委会是村里邮件和信件的集中地。
钟小小兴奋地对文竹说:“文竹,这些都是村长让我带给你的,是从各中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
文竹听到这个消息,眼睛一亮,她放下手中的水桶,快步走上前去,有些迫不及待地问:“真的吗?钟小小,快让我看看!”
钟小小将手中的信件递给文竹,文竹小心翼翼地接过,她的手指微微颤抖,这是紧张和兴奋的表现。
在屋里的祖母听到了文竹和钟小小的对话,也感受到了外面的热闹气氛,于是慢慢地走了出来。她看到文竹手中的一叠通知书,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祖母走到文竹身边,轻声说:“竹儿,这些都是你的录取通知书吗?真是了不起,我们家竹儿这么有出息。”
文竹握住祖母的手,感激地说:“奶奶,谢谢您一直以来的照顾和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钟小小在送完信件之后,没有多做停留,他向文竹和她祖母挥手告别,便转身离开了。
钟小小说:“文竹,我先回去了,你们慢慢看。恭喜你拿到这么多通知书,真是太厉害了!”
文竹感激地看着钟小小说:“谢谢你,钟小小,今天辛苦你了。”
祖母也对钟小小说:“谢谢你,小小,帮我们文竹送通知书来。”
钟小小笑着摆摆手:“没事的,奶奶,这是我应该做的。那我就先走了,再见!”
文竹和祖母目送钟小小离开后,文竹再次将注意力转回到手中的通知书上。
祖母关心地问:“竹儿,这么多学校,想好要去哪个学校了吗?”
文竹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奶奶,等爸爸回来,我们一起商量一下。”
祖母点点头:“也对,等你们爸爸回来,让他看看,一起决定。”
在等待父亲回家的过程中,文竹和祖母一起收拾了通知书,把它们整齐地放在桌上,等待父亲回家后一起讨论。
当天色渐晚,文竹的父亲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回到家中。文竹听到父亲回家的声音,立刻迎了上去,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文竹兴奋地对父亲说:“爸爸,你回来了!今天村委会的钟小小给我送来了好多封录取通知书,我都不知道应该去哪一所学校了。”
父亲放下手中的工具,笑容满面地回应:“是吗?那真是太好了,竹儿。让我看看,哪些学校给你发了通知书。”
文竹赶紧从桌上拿起那一叠通知书,递给父亲。父亲接过通知书,一张张仔细地查看,不时地点头,表示赞许。
父亲问:“竹儿,你自已有什么想法?有没有哪一所学校是你特别想去的?”
文竹皱了皱眉头,回答:“我真的很难决定。有的学校离家近,有的学校可能教育质量更好一些。我在想,是不是应该选择一个既能让我好好学习,又能让家里人放心的学校。”
父亲认真地听着文竹的话,然后说:“你考虑得很周到。选择学校确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自已的努力。无论你选择哪一所学校,只要你认真学习,都能取得好成绩。”
文竹的母亲也走过来,关心地说:“是啊,竹儿,我们都会支持你的决定。你爸爸说得对,最重要的是你的努力。”
文竹听了父母的话,感到心里暖暖的。她知道,无论自已做出什么决定,家人都会站在她身后,给她最坚强的支持。
父亲继续说:“这样吧,我们坐下来,一起看看这些通知书,比较一下各个学校的优缺点,然后一起决定。”
文竹点点头,表示同意:“好的,爸爸。我们一起商量,选出最适合我的学校。”
于是,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开始了对录取通知书的讨论。他们仔细比较了每所学校的条件,包括师资、设施、声誉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
在仔细阅读和比较了两间学校的通知书后,文竹和家人预选出了两所学校:一所是在县城的学校,以其强大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教育环境著称;另一所是隔壁镇的中学,这所学校提供高中部,意味着文竹可以在那里从初中一直读到高中,而且还有一封特别信件说明,入学年级第一可以全免学杂费,上学期间每次考试年级前三都有奖金。
文竹对两所学校都很满意,但也很犹豫,她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她向父亲表达了自已的顾虑:
“爸爸,县城的学校看起来教育质量很好,但隔壁镇的学校提供了很多优惠条件,包括免学杂费和奖金,我真的很犹豫。”
父亲听了文竹的想法后,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说:
“文竹,选择学校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它关系到你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我们不仅仅要看学校的名气,还要考虑是否适合你,以及是否能激发你的潜力。”
文竹的母亲也表达了自已的看法:
“我觉得你爸爸说得对,文竹。我们要考虑的是哪个学校能给你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文竹点点头,她很感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父亲继续说:
“这样吧,我带你去这两所学校实地看看,了解一下学校的环境,和老师交流一下,这样我们就能更直观地了解每所学校的情况,再做决定。”
文竹听了父亲的建议,感到非常高兴和安心:
“真的吗,爸爸?那太好了,我很想亲自去看看。”
于是,一家人决定由父亲带着文竹去这两所学校参观。他们希望通过实地考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校的情况,从而做出最适合文竹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