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刚正不阿“海笔架”
【海瑞参加乡试并中举人,但经过两次会试不中后,海瑞决定放弃科举考试。】
【广东布政使司指派海瑞任南平县的教谕,负责地方官办学校的教育事务。(相当于现在的县级教育局局长或校长)】
【海瑞把德育放在首位, 将德育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倡导道德与文章不可分离,“文也,所以写吾意也”,文章要流露出作者的真实感情,反对生员硬套八股文,只求“讲章墨卷”。】
【海瑞提倡生员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时刻关注国家政事。他把边防、水利等列入教学内容,提高生员认识社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生员对国家大事能“知无不言”。】
【当时的南平县和整个明朝的社会风气一样,走后门,托关系,请客送礼,生员巴结当官的,不务正业者充斥学校。海瑞订出《教约》后,首先要求自已以身作则,以“严师自处”,明确规定:“诸生参拜揖外,不许更执货物以进。”如果有人来怪罪,你们就说责任在于我,可以把责任推到我海瑞头上。】
【海瑞在担任教谕期间,强调师生尊严,主张读书人应有独立人格,不应向权贵卑躬屈膝。】
【海瑞任南平县教谕时,一次顶头上司视学到访。在接见中,海瑞的两名副手跪拜,而海瑞则坚持站立拱手,形成类似山字笔架的姿态。视学惊讶后恼怒,讥讽他们像笔架,海瑞从此后号“笔架先生”。】
【在海瑞的苦心经营下,南平县学名闻四方,有志于学业者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学校名声大振,也培养出了一批人才。】
......
大清,乾隆年间。
烛火摇曳,映照在古色古香的家具上,和珅站在窗前,凝视着那面仿佛能穿越时空的光幕,上面正播放着林则徐、狄仁杰、海瑞等忠臣的事迹。
此时,刘全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见到和珅正出神地看着光幕,他赔笑着上前,眼神机敏地观察着和珅的表情。
“主子,您在看什么呢?如此出神。”刘全的声音打破了书房的宁静。
和珅轻轻叹了口气,转过身来,对刘全说道:“刘全啊,你看这光幕中的林则徐、狄仁杰、海瑞,一个个都是忠肝义胆,名垂青史。咱们这辈子,怕是难以企及咯。”
刘全闻言,连忙赔笑道:“大人说笑了,您可是皇上跟前的红人,权势滔天,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那些忠臣固然可敬,但谁又能有大人您这样的能耐和地位呢?”
和珅轻笑一声,摇了摇头,继续说道:“你呀,总是这么会说话。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忠臣的坚持和勇气,倒是让我有些感慨。咱们身处这权力漩涡之中,有时候为了自保,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和选择。”
刘全点头附和道:“大人所言极是。这官场之上,风起云涌,变化莫测。咱们能做的,就是紧跟大人的步伐,确保万无一失。”他的语气谨慎而恭敬。
和珅沉默片刻,眼神中再次闪过一丝复杂情绪:“但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我也能像他们那样,坚守自已的原则和信仰,不为权势所动,那该有多好。”
刘全见状,连忙上前安抚道:“大人切莫如此想。您身处高位,自然有您的难处和考量。那些忠臣虽然可敬,但他们未必能像大人您这样,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游刃有余,保全自已和家族的利益。”
他轻轻拍了拍身旁的位置,示意刘全靠近,然后以一种近乎闲聊的口吻问道:“刘全,你跟我多久了?”
......
大秦。
嬴政坐于龙椅之上,目光穿透层层光幕,仿佛跨越时空,凝视着另一段历史中的海瑞,那位以刚正不阿著称的明代清官。
嬴政轻轻一笑,目光转向身旁的李斯,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与深思:“你倒是从来没对我刚正不阿过呀,李斯。”
李斯闻言,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嬴政的威严与智慧,更明白在帝王面前保持谨慎的重要性。
他暗自思量:“哪敢呀,跟你杠,那不是找死么。”
但面上却迅速调整表情,恭敬而谦卑地回应:“陛下圣明,朝廷正如一艘航行于历史长河中的巨轮,陛下英明掌舵,已然洞察了未来的航向。臣等不过是船上的水手,全力以赴,确保船只平稳前行,绝不敢有丝毫懈怠与造次。”
嬴政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笑骂道:“我肚量就那么小么,听不进去你们的意见?朕要的,是一个有序而强大的帝国,规则是基石,但朕同样珍视每一个臣子的智慧与见解。儒学之‘三纲五常’,虽有其教化之功,但朕更希望大秦能汇聚四方英才,百家争鸣,共谋国是。”
接着,嬴政问到:“关于统一思想的进度如何了?”
李斯闻言,心中早已准备好详尽的汇报,他抬头,目光坚定地与嬴政对视,缓缓说道:“陛下,为了教化大众,维护我大秦的稳定与繁荣,臣等确实采取了一系列必要手段。我们已明令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任何试图通过私学诽谤朝政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此举旨在消除对旧制度的怀念,巩固新朝的正统地位。”
“此外,”李斯继续说道,声音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决,“我们已下令焚烧除《秦记》以外的所有列国史记,以防历史遗毒影响民心。对于私藏的《诗》、《书》等典籍,若不属于博士馆所藏,亦已限期交出并予以烧毁。此举虽显严苛,但实为净化思想,统一舆论之必要。”
说到这里,李斯微微一顿,观察着嬴政的反应,只见嬴政面色平静,似乎对他的举措并无太多惊讶。
于是,他继续说道:“对于那些胆敢私下谈论《诗》、《书》,或以古非今者,我们已立下重刑,轻则处死,重则灭族。此等严厉措施,旨在以儆效尤,让百姓明白,大秦的法令不容挑战!”
“最后,”李斯补充道,“我们已全面禁止私学,以防止思想混乱。对于那些渴望学习法令之人,我们要求他们必须以官吏为师,确保法令的正确传授与执行。这样一来,我大秦的法令便能深入人心,成为百姓行为的准则。”
汇报完毕,李斯再次低头,静待嬴政的裁决。
嬴政则静静地坐在龙椅上“不错,可以了。”
接着,他目光深邃的看着李斯,缓缓开口:“你觉得朕,让那徐福去求仙药,可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