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完课,张秋迫不及待地朝着学校附近的书店奔去,他十分急切地想要看看自已第一本书销售情况到底如何。

到了书店门口,他便蹲在那里,眼睛紧紧地盯着进出的人群。

这一蹲就是半个小时,在这期间,张秋发现进入书店的人虽然不少,来来往往的很是热闹,可是真正去买《暗算》的人却寥寥无几,只有那么零星的几个。

不过想想也正常,毕竟自已本就是空降的作者,没有什么前期积累的人气,在这种情况下,销售成绩不理想也是很正常的。

虽然心中是这么理智地想着,但张秋的内心深处还是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

难道自已成为伟大作家的梦想就要这么夭折了吗?

张秋心中满是不甘,随后他又在羊城几个重要的区域辗转了几圈,去观察其他书店的情况,结果发现都是大同小异。

这让他原本就有些低落的心情更加气馁了,仿佛有一块大石头沉沉地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感到无比的沉重和失落。

回去的路上,他心中安慰自已,小说扑了就扑了,大不了从头再来。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张秋每当下课便都会急匆匆地来到书店,满怀期待地守在那里,然而情况却都如之前一样,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

购买《暗算》的人依旧寥寥无几,这让他心中的失落感愈发强烈。

直到星期五的下午,骆婉淑告诉他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传来。

著名的香江作家米粮在人民文学上发布了一则声明,内容大致是:我是第一次来大陆,这里的美食让我都很喜欢,尤其是羊城的肠粉,和我们香江的一样正宗。

但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我在这里发现了一部非常好看的书,叫做《暗算》,这是我迄今为止看过最精彩的谍战作品。

米粮是谁?他可是香江著名的作家之一,和金枕并列四大名家。

也正因为米粮的这一番话,原本半死不活的《暗算》瞬间起死回生。

这一系列的变化导致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原本只印了一万册,不得不直接停掉其他实体书的印刷,转而连夜加班加点地赶印《暗算》。

当然,这些都是骆婉淑打电话过来告诉他的。本来张秋都已经打算着手写新的一本了,没想到会迎来这样的好消息。

想起电话那头骆婉淑全然没有了平时的知性,激动的样子,张秋莫名觉得有点可爱。

总之,如今张生这个笔名算是彻底火了,不少媒体纷纷向青年文学社打听这个人,都想要对他进行采访。

挂完电话后,张秋出去买了份报纸,发现上面除了米粮大家的点评外,还有不少文坛前辈给出的精彩评价。

某高校教授评价道:我本以为米粮大家只是在给某个朋友推销一下作品,于是就怀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去拜读《暗算》这本书,然而这一看就是沉浸其中,彻底被折服,最后我只能说,暗算过后,在无传奇。

京大国学大师莫先生也表示:有幸拜读如此优秀的作品,关于《暗算》里面的角色,我最喜欢瞎子这个角色,他不仅有着非凡的智慧,而且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看到如此高的评价,张秋脸上的笑容都快咧到耳朵根了。

他心想,终于有人能欣赏到自已作品的优秀之处,不枉费自已的一番心血,不过您夸早了,也许我的下一部作品会更加出色呢。

除了这两位文学大家,还有一个评论引起了张秋的注意。

这个人叫老墨,他写道:以我的眼光来看,《暗算》这本书已经超脱了谍战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艺术品,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反复品味和推敲。

得到未来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的评价,张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恨不得立刻跳起来欢呼雀跃。

当然,事情往往都是两面性的,有好评自然就一定有坏的评价。

有人评价他的小说缺乏新意,内容空洞,艺术性较低等等之类的话。

对于这些评价,张秋只能呵呵一笑,在这个世界上哪里都不缺那些杠精。

无论你做得多么好,都会有人鸡蛋里挑骨头,无端地进行指责和挑刺。

就比如李小龙,他所做出的贡献已经够多了吧?

他已经让全世界都见识到了华国的功夫,甚至成功地把“功夫”这两个字纳入了西方字典。

就算是做到了这样的程度,可还是有一些人拿他的国籍说事。

而且,他在国外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明确地说自已是中国人,但这些人就是看不见你的好,就喜欢抓着一丢丢的瑕疵说事。

对于这样的人,张秋这里引入一段电影上经典的话:如果再也不能见到你,那么,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

时间飞逝,半个月一晃而过。

熬了一整晚的夜,张秋略显疲惫地看着桌上那堆积如山的稿纸,那是他精心创作的第二部小说“活着”。

他看着自已的劳动成果,心中既有成就感又有一丝感慨。

加上存稿,他已经写了两万多字了。

至于为什么不继续去借鉴麦老师的作品“风声”,是因为他知道,羊不能总是逮着一只来使劲薅,别人成名的作品毕竟是有限的。

自已已经借鉴了麦老师获得矛盾文学奖的“暗算”,要是再这样做,他实在是有些过意不去。

张秋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想起昨天骆婉淑那边打电话过来时说的话。

对方告知“暗算”已经卖出超出 20 万册了,现在还在加印中。

也不知道,一直到市场饱和哪天能卖出多少本书?

想到这里,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激动,现在的自已怎么说也算是个百万富翁了吧?

笃笃笃!

门外响起一阵清脆的敲门声。

张秋一听,就知道是谁来了,他站起身快步走去打开门。

门一打开,骆薇的身影出现在眼前,她手里拿着刚买的豆浆油条。

见到张秋那一脸疲惫的模样,骆薇的眼神中流露出了浓浓的心疼之色,她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你怎么又一晚没睡呀,这样下去你的身体怎么吃得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