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明绪上次看唐灵萱给旺财来福做鱼汤,就学会了。

不用唐灵萱动手,他就麻利地处理好鱼。开始做鱼汤。

唐灵萱给出建议,说:“草鱼刺多,可以多放点油,煎得焦一点,我们只要汤。”

祝明绪说:“好的。”

唐灵萱回去自己房间,用祝明绪送给她的石磨笔,开始捣鼓面包窑。

她根据记忆中的样子画出来。但是原理她不是很懂,思考一会儿,还是放弃,等祝明绪忙完,一起吧。

她的脑子做不来这些。

睡醒的来福,亲昵地蹭蹭唐灵萱的脚。

她感觉脚腕处痒痒的,低头看到来福,已经能睁开眼。小眼湿漉漉地看着唐灵萱。

这可把唐灵萱的心很融化了。

抱起来亲个不停,惹得来福嗷嗷叫。

祝明绪过来就看到,唐灵萱对来福的暴行。

他也注意到来福睁眼了。

看看旺财,还没完整地睁开眼,但是也快了,兄弟俩前后脚睁开眼。是个大喜事。

唐灵萱决定,奖励它们喝鱼汤。要大碗的!

美滋滋喝一大碗鲜嫩爽口的鱼汤,这滋味,别提多舒服了。

给小崽子安排上。

唐灵萱给祝明绪看她画的草图。

将大致原理说给祝明绪听,他很快就能举一反三,完善图纸。

主要材料砖块,上次盖马厩剩下好多,够面包窑用的,其余材料他来想办法。

敲定好细节,行动派祝明绪就去安排。

唐灵萱也乐得清闲。

拿出久违的针线包,捣鼓她的刺绣。

度过艰难的扎手环节,做起来已经是得心应手。

用刺绣打发时间,一天时间很快过去。

唐灵萱看着桌上的石榴,找一个大碗,用小刀在石榴顶部沿着形状四四方方切几刀,顺着突出的部分,竖着划几刀。

小心顺着切得痕迹,扒下顶部的皮,其他几块皮也很好扒下。

轻轻扒下石榴籽,底下用碗接着,最初几颗落入碗中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剩下的石榴如法炮制,很快就扒完。

用纱布包裹起来石榴籽,用力捏破,使劲拧出汁水,弄了满满一大碗石榴汁。

分成两份,一份加糖直接是石榴汁喝掉就行。

另一份加糖,倒入锅中加热,碗中放入木薯粉,烧开的石榴水倒入,充分搅拌成糊状,上锅蒸至凝固,呈微微透明即可。

晾凉后切小块,放入调制的糖水里,再加点坚果碎,一道简单的小甜点就做好了。

祝明绪出去一趟,就将事情安排的差不多。

择日就可以动工。

他们准备将面包窑建在厨房旁边,有什么想做的也可以一起,方便很多。

抱着来福看祝明绪干活,唐灵萱给他喝自己制作的石榴汁,还有甜点,有牛乳还能更好吃的。

祝明绪认认真真品尝一番,很是喜欢,说:“这次是真的很甜。”

唐灵萱好笑地看着他。

清点清点材料,今天早点休息,明天一早加来干活。

一大早,祝明绪就起来干活,先打地基夯实平整,铺上平整的大理石,地下的部分要比地上的宽,这样会坚固很多。祝明绪用青砖垒砌两面墙一样的底座。

底座上放两块大理石板当做底座,抹上砂浆,围着大理石边缘部分堆砌一圈砖块,像围墙一样,三块砖的高度就差不多,做完这些也不早了,等砖块之间的砂浆凝固凝固。

拉来一些小石子,倒在围起来的砖块中央,最上面放些沙子,找好平,最后用砖块砌平整。

这样,面包窑的底座保温层就算做好了。

在平整的砖块上,倒上喷水的沙子,建造面包窑的肚子模型,像个半球的样子,有弧度,要够高够大,后期可以烤很多,家里人也多,实用。

再就是烟囱,唐灵萱找来两根一样粗细的笔直的木头,一左一右插入沙堆,像两根犄角,

最后喷水,糊上一层沾水的纸,将模型覆盖包裹起来。

最后就是面包窑的主体保温层,田园土加水,用脚踩透,两个人光着脚丫子一起踩,也算是一起玩过泥巴的交情了,踩得偏硬一点。

用手试试硬度,可以了用手搓成粗大概10厘米的长条,从下往上一圈圈贴着沙堆模型往上围,祝明绪来操作围了一层后。用手指叉出一些小洞。

在剩下的泥巴里面加入稻草段,和均匀,重复第一层的步骤,搓长条,围第二层泥巴墙。

祝明绪围泥巴围嗨了,差点忘记留门,还是唐灵萱觉得不对劲,及时挖出一个门。

还剩一点泥巴,唐灵萱团吧团吧,像是在玩橡皮泥,捏出来一个来福旺财一样的小鼻子,小嘴巴。再往上一点点,画出眼睛。

在留出的烟囱位置的木条处,也用泥巴糊起来,这个样子就很可爱了。

既然做出的样子很像她家的来福、旺财,唐灵萱给这口窑起名叫作财福窑。

祝明绪耗时两天做出来的窑,字比唐灵萱好看太多,决定让他来给财福窑题字。

祝明绪也没有含糊,找个树枝,一笔一画地写下了“财福窑”三个字。

两个人都很满意地看着这个财福窑。

唐灵萱已经忍不住想要试一试这个窑了。

要等到三天以后才能把肚子里的沙子掏出来,等里面阴干,防止保温层开裂,第一次烧火起码也要两周后了。

祝明绪做面包窑的这两天,唐灵萱也没闲着,她把摘回来的苹果,削去皮,切成块,分成好几蒸屉,蒸熟晒起来。

两周内,频繁的上山,摘回来苹果,一点一点削皮,切块,忙得不亦乐乎。

郗听音心疼两个孩子,也跟着一起来。

唐灵萱想,现在她跟祝明绪一趟趟上山,还在承受范围内,果树的果子不算多,也不算少。

做出来的苹果干如果可以的话,她不介意将方子分享出去,只是,一个村的人,肯定是不够用的。

她有千年来无数的能人匠心总结出来的经验,不是她一个人的专利。要富裕,大家一起。

她现在出去说,带大家致富,没人会信,她首先做出成绩来,跟随者自然络绎不绝。

这样一想,她更有干劲了。

手上的动作也不由得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