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王村的寿家,虽是个少数姓氏,却颇有些来历。晚清年间,寿家出了个举人。本来村里就要出个当官的了,但此人却是只会研读四书五经,满口孔孟之道,在县城里谋个抄录,没半年就得罪了人,被扁回了原籍。回到汪王村,寿举人有些颜面无光,整日闭门不出,不过她夫人却是贤惠之人,帮他生下一个乖巧儿子,打理家务,日子倒是也过得殷实。寿举人的儿子名叫寿万涛。从小在父亲教导下,也是熟读诗书,寿举人心里总觉得自己才华横溢,却是生不逢时,于是将一番心血都倾注在自己儿子身上,对寿万涛从小严厉,寿万涛天资亦是不错,十多岁就写的一首好文章。参加乡试,又中了个秀才。寿老举人那个心花怒放,满以为自己满腔抱负要在儿子身上落得实处。却不了寿万涛此后几次赴考都是铩羽而归,年复一年得读书,想要考取一分功名,却是到了二十八岁还是个穷酸秀才。寿举人晚年郁郁寡欢,这儿子取不了功名,却也是和父亲一样的清高脾气。不过好歹也是个读书人,这村里也就数寿家父子有学问。平日里要写个书信,挂个对联,村里农户都会去寿家登门拜访。寿万涛成婚之后,为了贴补家用,也算是有些学以致用,就在家里腾出一间小屋,开了私塾。村里有几乎小地主,有些余粮的,又还愿意让自己子嗣学文识字的,便送到寿家来,读些诗书。小松财送到寿家时,寿万涛已经四十有二,整日在自己屋子里,提着个戒尺,背手在身后,对着一众大小学童,抒发自己的满腹经纶,这日子倒是也过得自在。寿万涛膝下有一女儿,取名寿花娟,比王松财小了一岁。不过寿秀才秉承着女子无才就是德的古训,不愿女儿读书识字。就让夫人整日带着女儿,出没田间地头,寿花娟长得瘦瘦小小,四岁多时,瓜子脸儿,皮肤白皙,脸颊上总飘着两片红,两湾小辫子挂在脑后,十分聪明懂事,从不给父亲母亲填麻烦,反到还会给妈妈拿些物事,说些稚嫩话语,总是逗得父母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