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府后院。

房中。

林黛玉小手托着腮,眼睛一眨一眨的看着贾蓉。

秦可卿也是满脸好奇,且带着惊异得看着贾蓉。

接连几天,贾蓉教了林黛玉一些字,今天竟然讲故事,讲了一个《揠苗助长》得故事。

秦可卿听懂了,林黛玉哪怕说话像是一个小大人,毕竟还是一个六岁的孩子:“他怎么这么傻呢,禾苗往上拔,不就断了根,死掉了吗?”

贾蓉点头:“所以,这故事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凡事要按照客观规律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可主观冒进,不能好高骛远,靠幻想过日子。”

“我就好奇,他怎么就不懂呢?”

林黛玉一双小腿悬空,晃来晃去的。

贾蓉呵呵一笑:“因为,他学习了‘时尚之学’。”

“时尚之学?”

林黛玉小脸上有些惊愕:“我的老师就教的我这个。”

“你的老师讲的,只重个人利益,为达目的不罢休,不以事理为先,只以时气为尚;不亲民,反而离民众更远,甚至看不起民众;不以善良为底色,反而为了个人私欲可以不择手段。”

贾蓉皱眉:“这几日我听你对于《四书》得理解,就是这般。而四书本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读书的目的,是明理--明白理事、亲民--亲近民众、至善--极致善良,表姑,要是可能,要姑王父给你换一个老师吧。你这老师继续教你,你连最基本的做人道理,都要搞反了。”

林黛玉若有所思。

秦可卿则是似笑非笑的看着贾蓉,眸子里满是敬佩。

大顺“时尚之风”盛行,可不仅仅体现在林府林姑娘老师这里。而自己的丈夫,很明显对“时尚之风”极为不感冒。

用一个故事,引出林府姑娘,对于问题的思考,再指出林府姑娘老师教导读书的问题,环环相扣。

这要比直接告诉林姑娘,你的老师教错了,更容易让人接受。

“相公,我给你换药。”

林黛玉带着疑惑离开的,贾蓉养伤好几天了,这几天都是秦可卿给贾蓉换药,每一次都是泪眼婆娑。

“可卿,以后咱们低调点,你刚才将我的底裤都快露出来了。”

贾蓉很是无奈。

谁能想到,秦可卿,竟然是一个喜欢炫耀丈夫的女人?

这个傻女人,得亏林黛玉年龄小,你要只有一个同龄人这样炫耀,你试试你会不会多一个情敌?

“我也不想啊。”

秦可卿嘟着嘴:“相公神京城的纨绔之名,不学无术之名,林府表姑也知道,我自然不愿意我的相公,被人如此误会,我的相公是最棒的,凭什么别人说相公纨绔、不学无术?”

“相公以后考举,不能背负这坏名声。”

秦可卿气嘟嘟的,贾蓉却很舒心。

“嘶...”

这时候秦可卿已经解开纱布:“瑞珠,端盆热水来。”

宝珠大腿受伤了,也在养伤。

也是瑞珠照顾的,只是赵嬷嬷...被贾蓉找了个地方安葬了。

“结痂了。”

秦可卿解开纱布之后,抚摸着贾蓉背上几处伤,眸子温柔中满是心疼。

她心里又是甜蜜,又是感觉到,有相公在,她什么都不怕。

那次运河截杀,她见到了丈夫的强大。

秦可卿内心有很多不解,明明相公武功高,才华横溢,为何偏偏装一个纨绔、不学无术的二世祖呢?

相公,这是藏了多少委屈啊。

真是一个让人心疼的男人。

她没多问,她知道她该知道的时候,相公会告诉她。

“嘿。”

贾蓉满脸都是莫名神色:“可卿,你看我背后都结痂了,今晚咱们...”

最近受伤了,秦可卿固执的不许贾蓉过多运动。

每天看着这么一个娇媚的大美人,贾蓉...也是正常男人,也有需求的好不好?

“嗯。”

秦可卿低声应了一声:“今晚随你。”

......

“哦?”

中院。

刚从外面回来的林如海,听了林黛玉转述的贾蓉的话:“这个贾化,没想到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

林如海当年可是探花郎,对于所谓的“时尚之学”极为不屑。

因为“时尚之学”太不务实,而且曲解圣贤文章。

“倒是蓉哥儿,与传言不符,竟有如此才学。”

林如海抚须而笑,脸上满是惊叹:“醉酒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蓉哥儿考举不是闹着玩,看来贾家要出一个文曲星了...我要写信给你舅舅。”

“父亲。”

林黛玉满脸不悦:“我正说我的老师问题呢,再说我本身体多有不适,雨村老师也没多教我什么,干脆辞了吧。”

“唔。”

林如海一开始还是很欣赏贾雨村的,但是他的教导,会毁了自己的女儿的。

正所谓贤妻良母旺三代,以后自己的女儿终究会嫁人的,会成为人母的。如果有了“时尚之学”影响,以后自己的女儿再以此教导自己的子女,那岂不是要毁了三代?

“我听你所言,蓉哥儿媳妇,也是个饱读诗书的,你倒是可以向她讨教学习,蓉哥儿要在苏州住几个月,童试期间都要住在林府,你也要多多讨教,不求你能够填词作诗,也要明白人生道理...”

对于林黛玉的教育问题,林如海一直都是很重视的。

交代了林黛玉一番,林如海喜滋滋的去给贾政写信。

......

二月初九这一天,寅时秦可卿就叫醒了贾蓉:“相公,今日开考,不能去晚了。”

贾蓉看着脸色略有疲惫的秦可卿,知道她昨晚没怎么睡。昨晚戌时被折腾到快子时,秦可卿又与瑞珠一起,连夜做了这几日的干粮与甜点。

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

其中县试要连考四到五场,这是根据县令而定,一般都是五场,四场的时候很少。

县试、府试、院试的“正考”都是只有一天,早上入场,晚上之前交卷。

不过除了“正考”以外,童试中还会有多次“覆试”,一般来说县试的覆试次数较多,有三次或者四次,府试有两三次覆试,院试一般只覆试一场,偶尔会有两次。

所以,这就造成了县试连考五场的假象。

所谓覆试,可以理解为割韭菜,一茬一茬地割。

头场正考先圈出一波最优秀、最亮眼的,第二场再从剩下的人里挑一波,一直到终场四覆。

每次覆试都是在前一场发榜之后,前几场发榜只有座位号,最后一次发榜才会列上姓名。

理论上,前几场取中的人可以不参加后面的几场考试,不过如果继续考试,名列前茅者会有被知县亲自面试的机会。

林如海给贾蓉准备好了一切,贾蓉也不能只考一场。

现在已经是乡试精通,并且有童试精通的贾蓉,对此也不在乎,考几场也不怕。

只是第一场到第三场,都是早上入场,下午交卷。所以,秦可卿准备这一篮子的干粮,肉饼,甜点...怕是用不到。

不过,这是自家娇妻亲手准备的,贾蓉也没多说。

“相公一定排案,下午我亲自去接相公。”

县试在知县的主持下进行考试。

前三场每次考完都发榜,称为圆案。

考完最后一场发榜时,榜上姓名横排,有先后次序,叫做长案。

第一名称为案首。

最后一名之下用朱笔画一勾,以示截尾。

不过,第一场结束之后,到时候公布座位号,只是不排名,通过了就会有座位号:“傻丫头,第一场不排案。”

“人家不傻。”

一皱鼻子,秦可卿哼道:“人家提前预祝相公成功排案。”

秦可卿预祝他考第一,他自然需要努力:“为夫不会让爱妻失望的。”

一句爱妻,还是贾蓉第一次说,秦可卿眉开眼笑,显然很是受用。带着瑞珠,林黛玉也跟身边,送贾蓉出了林府。

贾蓉坐马车到了苏州城,县考的地方。

提前到达考场北面的“龙门”,经过“搜子”搜身后进入考场,在点名后领取考卷。

“贾蓉...”

点名到了贾蓉之后,县令看了一眼贾蓉,脸上含笑:“这是你的座位号,去吧...”

看到这个县令的笑容,贾蓉心里感慨:“正所谓朝廷有人好办事,小小县试,蓉大爷需要走后门?”

看不起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