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而法兰西王室的命运也已经被注定。他们只能在这座城内默默等待命运的降临,希望大明能够网开一面,放过他们一马。然而,面对大明的强大军力,他们恐怕只能迎接一个悲惨的结局。
查理五世坐在宝座上,面色阴沉,心中思潮翻涌。他犹豫不决,不知道是否应该投降。
在他还未做出决定的时候,身边的贵族突然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带来了一个惊天的噩耗。
“陛下,大明有能升空的神器!他们飞上天,现在就在我们正上方了!”贵族气喘吁吁地说道。
这个消息让查理五世大惊失色,他立刻走出皇宫,抬头望去。
只见天空中飘着一个小黑点,正停在皇宫的正上方。查理五世心中一紧,不知道大明的装备停在皇宫上方是为了什么,但是想来一定是有什么计划。
他紧张地注视着天空中的小黑点,心中充满了不安和恐惧。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他身上,映照出他苍白的脸庞。微风拂过他的脸颊,带来一丝凉意,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突然,空中汽艇上抛下来一个炸药包。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皇宫的顶部直接被炸得粉碎。巨大的冲击力让整个宫殿都在颤抖,尘土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无法呼吸。
查理五世被爆炸声震得心神不宁,他惊恐地看着天空中飘落的碎片和灰尘,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处可逃,只能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
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让查理五世彻底崩溃,他无力地坐在地上,眼中流露出一种绝望和无助的神情。
查理五世看着被炸毁的屋顶,眼神中充满了犹豫和挣扎。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的情绪。然后,他转身对身边的贵族说道:“大明说,投降者挂白旗,你去准备准备白旗吧。”
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透露出一种无奈和绝望的情绪。他的脸上露出一种苦涩的神情,仿佛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困境。
这个决定对于查理五世来说并不容易,他一直坚信法兰西的强大和独立。然而,面对大明的强大军力和决心,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
从农民起义开始,直到查理五世宣布投降,历时三百一十二天。这三百一十二天对于法兰西来说是一场噩梦,也是一场痛苦的挣扎。
天空阴沉沉的,乌云密布,微风轻拂着查理五世的脸庞,带来一丝凉意。
贵族们面面相觑,他们知道这个决定意味着法兰西的终结,但他们也明白这是唯一的选择。他们默默地点了点头,表示会按照查理五世的命令去准备白旗。
皇宫弥漫着一股沉重的氛围,人们低声议论着,脸上写满了忧虑和不安。
他们曾经骄傲自豪的国旗被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面象征着屈服的白旗。这一幕让人们感到心痛和愤怒,但他们也知道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
查理五世看着白旗缓缓升起,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悲伤。这一刻代表法兰西贵族荣誉彻底消失。
当法兰西投降之后,起义军立刻成为了法兰西的实际统治政府。
他们欢呼雀跃,庆祝着胜利的到来。而汤和则将张中正交给他的那套政策掏了出来,正是后世西方那套自由民主的政策。
起义军看着厚厚的三十多本书,如获至宝。
汤和按照起义军给的地点,开始以保护的名义进行驻军。
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但大明的身影却永远留在了法兰西人民的心中。
实际上,所谓的驻军并不如表面上那般重要,这并不是说驻军毫无作用,而是说驻军的作用并没有想的那么重要。
正如后世美利坚在面对全球反抗时,当地的驻军依旧显得无力,无法改变大局。
那既然驻军并非长久之计,为何张中正还要选择驻军呢?
答案很简单,驻军并非关键,关键在于桥头堡作用。因为驻军地管理权归属于大明,无论是文化还是血脉入侵都会方便很多。
所以相比于重要的军事地点,张中正更看重贸易集散地,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移民过去。
文化霸权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失败的政策,但在封建时代,血统霸权却从未被证明失败过。在这个时代,血统侵蚀无疑要比文化霸权更加容易实现。
再说英吉利,这片位于欧洲大陆的飞地,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汤和还未出兵之前,英吉利已经被苏格兰和起义军联手彻底推翻。大量的英格兰贵族纷纷流亡到葡萄牙、西班牙和罗马帝国。
此时的罗马帝国正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各地的烽火连天,内部的起义军也互相敌视,互相攻伐。
这副景象,活脱脱就是春秋初期周王朝崩溃,几十个小国林立的情景。
汤和看着地图,俯瞰着这片混乱的欧洲大陆,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他观察了一阵欧洲的局势,然后果断地开始插手罗马帝国的内战。
在罗马帝国的内战中,十几支起义军与罗马帝国的王室互相内斗。汤和在战局最为胶灼的时候,找准了时机,选定了三支起义军,直接开始帮助他们反推。
这场内战在汤和的干预下,迅速发生了改变。那些原本处于劣势的起义军,在他的帮助下,逐渐扭转了战局。
汤和的行动引起了罗马帝国内部的震动。他们开始意识到,这位来自大明的将领是他们最大的威胁。他们开始全力以赴地应对汤和的进攻,但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法兰西战争速胜的威名太过惊人,许多人在战场上看到黄种人的明军,直接就扔下装备,缴枪投降。这种场景仿佛成为了战场上的常态,令人瞠目结舌。
然而,也有一些人并不屈服于这种轻易的投降。他们就是那些世世代代担任罗马帝国雇佣兵的德意志人。
然而,这一切反抗都是徒劳无功的。战争不仅仅是武器装备和战术素养的比拼,更是后勤和国家的综合实力的较量。
虽然此时汤和孤军海外,没有来自大明的后勤支援,但刚刚平定的法兰西王国却有着丰富的资源。
法兰西王国放弃了其他工业的发展,只专注于农业和钢铁产业。他们源源不断地为归顺大明的罗马三方提供简单的防具和装备。
这些防具和装备虽然简单,但却足以满足罗马三方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支援。
德意志人面对着强大的明军,他们的脸上透露出一丝无奈和绝望。他们曾经是罗马帝国最精锐的战士,但现在却陷入了绝境。他们身上的铠甲已经破烂不堪,手中的武器也已经磨损殆尽。他们知道,再坚持下去只会面临更加残酷的命运。
在战争中,后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大明军队才能更好地发挥战斗力,取得更多的胜利。而法兰西王国的支持,无疑为大明军队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三个月后,大明战船再次抵达欧洲,这一次,罗马皇帝终于彻底宣布投降。
投降并非全输,至少投降之后,他们的生命得以保全。
然而复仇与崛起之类的事情,他们再也无法提及,他们只能在划定的区域中生活,失去了曾经的自由。
在法兰西和罗马被大明平定之后,其他欧洲王国对大明的敬畏之情愈发强烈。他们不敢在大明面前流露出任何傲气,仿佛大明成为了他们心中的噩梦。
就在此时,莫斯科公国却突然对金帐汗国宣战。金帐汗国正处于混乱的内政交替时期,无法抵挡莫斯科公国的进攻,败局如同天倾一般。
与此同时,在金帐汗国的首都,一片混乱的景象正在上演。莫斯科公国的大军已经攻破了最后一道防线,城内的人们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他们的国王亚历克斯站在宫殿的屋顶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家被摧毁。
莫斯科公国的军队气势如虹,他们的士兵们身着精良的装备,士气高昂。他们如同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金帐汗国的军队则显得疲惫不堪,他们的士气低落,战斗力大打折扣。他们在莫斯科公国的猛烈攻击下,节节败退。
这场战争的胜负已经注定,金帐汗国败局已定。
与此同时,金帐汗国的南逃给瓦剌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一系列中东帝国也因为金帐汗国的南逃而暂时停止了与大明的贸易。
朱元璋原本并没有打算插手瓦剌和金帐汗国之间的事务,毕竟金帐汗国自称为元朝正统,而瓦剌则一会承认一会不承认,两者之间互相都看不上对方。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不知是瓦剌内部还是金帐汗国的逃兵,竟然袭击了大明在瓦剌地区的采矿基地。
朱元璋对此忍无可忍。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愤怒的火焰,他的眉头紧锁,嘴角微微上扬,透露出一丝不悦。他的声音中充满了不满和质问,仿佛雷霆般响彻整个殿堂。
"瓦剌方面居然表示不知道此事?"朱元璋的声音带着一丝嘲讽,他站起身来,双手撑在宝座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地盯着面前的使者。
大殿内的气氛变得紧张而压抑,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朱元璋内心的愤怒和决心。他的手紧紧握成拳头,指关节发出咔嚓的声音,仿佛随时都要释放出无尽的力量。
大殿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映照在朱元璋的身上,使他看起来更加威严和坚定。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地松开拳头,然后转身走向窗边。
朱元璋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采取更果断的行动。与其让瓦剌继续白吃三成二的资产,不如直接将这个地方拿下,归大明所有,这样谁都不需要再分给瓦剌任何东西。
下定决心后,朱元璋一拍桌子,果断地命令出兵!
早就等不及的北方边境军,在得知出军的消息后,一个个兴高采烈。
战争虽然残酷,但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却是最快升官发财的途径。没有战争,哪里来的功勋让他们享受皇粮呢?
因为是本土作战,大明搭建了两年的工业体系在一瞬间便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粮食有方便携带的泡面和果干,武器是先进的栓动步枪和手枪,突进的还有尖顶战车。
士兵们士气高昂,他们身着整齐的军装,手持精良的武器,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准备充分,信心满满地向着瓦剌进发。
随着号角声响起,士兵们纷纷登上战车,引擎轰鸣声回荡在整个军营上空。战车缓缓驶出军营,向瓦剌的方向疾驰而去。
战车行驶在广袤的大地上,扬起一片尘土。士兵们紧紧握住手中的武器,眼神中闪烁着战斗的渴望。
随着朱元璋的一声令下,大明军队如同洪流般涌向瓦剌。在现代化的装备面前,什么战马和铁蹄都显得不堪一击。
瓦剌似乎早已心怀异心,朱元璋虽然不知道爱遒答蜡是如何说服那些不想打仗的亲军,但朱元璋相信,即使瓦剌集结了十万大军,甚至动用了整个草原的有生力量,他也有能力一战定乾坤。
蒸汽战车在前开道,火车铁轨在后方被快速铺设,步兵骑兵护卫在蒸汽战车的两侧。
瓦剌的战法明显是蒙元骑兵的战法,先是对准敌人一阵猛冲,如果敌人被吓跑了,他们就追上去一阵收割。如果敌人没有逃跑,他们就刹车在半路,然后使用弓箭消耗敌人。
然而,面对大明的现代化装备,这种战法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蒸汽战车的坚固装甲和强大火力让瓦剌的弓箭根本无法穿透,而步兵和骑兵则凭借先进的武器和装备对瓦剌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瓦剌的军队则是一片混乱的景象。他们的战马嘶鸣着,不安地踏着蹄子,似乎感受到了战争的气息。
士兵们面带惊恐之色,手中的弓箭颤抖不已。他们曾经以骑兵为傲,但现在却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支拥有先进武器和装备的强大军队。
大明军队的蒸汽战车轰鸣着向前推进,烟雾弥漫在空中。火车紧随其后,载满了弹药和补给物资。步兵和骑兵紧密配合,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蒙古铁蹄曾引以为傲的战术,在遇到大明的铁甲车之后却完全失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