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宫,这座宫殿气势恢宏,门前宽阔的平台上,此刻正被装饰得庄严肃穆。平台正中央,赫然矗立着九只巨大的铜鼎,每一只都闪耀着古朴而庄重的光芒。鼎内,香烟袅袅升起,宛如九条神秘的青龙在空中舞动。
随着一声令下,钟鼓齐奏,号角长鸣,激昂的乐曲声震耳欲聋。这是一首最动听的礼乐,气势磅礴,震撼人心。乐曲声中,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辉煌,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在九名司仪官的引领下,秦王政和赵王偃头戴九旒方天冠,步伐稳健地走向九鼎。他们的身姿挺拔,气宇轩昂,展现出王者风范。身后紧跟着两国的大臣们,每个人都神情庄重,期待着这场盛典的开启。
整个场面庄严肃穆,气氛凝重而热烈,秦国和赵国的结盟大典即将开始。
“启禀我王,刚刚我在咸阳大街上,看到燕太子姬丹与大秦渭阳君赢傒同乘一车,交往甚密。燕赵乃是世仇,不共戴天。经过我们暗中侦查,我赵王此次在咸阳遭遇刺杀,燕太子姬丹就是最罪魁祸首。秦王百般包庇,臣斗胆对秦王此次会盟,存有深深疑虑。”赵将庞煖理直气壮的说道。
赵王偃扭转身体,佯装震惊的问道:“庞煖,你可看清?”
“臣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绝无差错。确实是燕太子姬丹,如有差错,臣甘愿领罪。”赵将庞煖振振有词的说道。
赵王偃扭头死死地盯着我,怒不可遏的说道:“好你个秦王政,你瞒天过海,居然用老太后搪塞我,包庇邯郸发小。害得我好苦啊,把寡人当成大冤种了吧!寡人对你彻底绝望,赵国和秦国不结盟也罢。走,回赵国!”
赵王偃面色阴沉地领着数十名赵国随从,大摇大摆地走下了台阶。
我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万分焦急,不禁大声喊道:“赵王偃!你给寡人站住!你到底想要怎样?”我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着,带着一丝愤怒和无奈。
赵王偃听到我的呼喊声后,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来,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他冷笑道:“秦王政啊秦王政,你应该知道,寡人想要的是什么。取姬丹首姬,为赵秦结盟祭旗。”
听得此言,我脑子里瞬间变得一片空白,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击中,整个人都呆住了。我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前方,心中涌起无数个疑问和困惑。怎么会这样?
我伫立在原地,一动不动,像是一尊雕塑般,脑海里不断回放着刚才听到的话。时间似乎在这一刻凝固了,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只有那股深深的震惊和失望在心头蔓延。
赵王偃的声音突然打破了这片寂静,他充满愤怒地说:“秦王如此犹犹豫豫,你就是假意会盟,没有一丁点儿诚意!”他的话语如同利箭一般刺进我的耳朵,让我回过神来。我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燃起一团怒火。
我咬了咬牙,发出一声恨恨的诅咒:“蒙恬,速速取姬丹首级!”这句话像是一道惊雷,响彻整个空间。我的眼神中闪烁着决绝和冷酷。
“诺。”蒙恬应声答道,转身离去。
赵王偃强装出一副平静的样子,但他内心早已乐开了花。他慢慢走回到我的身边,惺惺作态地说:“我可要拭目以待哦,秦王不要太伤心啊。现在还是要以大局为重呢。”
半个时辰之后,蒙恬端着一只大木盒跑到我跟前,他跑得太快,导致有些气喘吁吁,声音也带着一丝颤抖地说道:“报……报我王,姬丹人头已经带到,请我王过目。”
我伸出颤抖着的右手,缓缓掀开盒子盖子。当看到姬丹血肉模糊的头颅时,我突然放声大哭起来。泪水像是决堤的洪水一般,从我的眼眶中涌出,源源不断地流淌下来。我的哭声越来越大,仿佛要将心中所有的悲伤都释放出来。
我一边哭泣,一边用手抚摸着姬丹的头颅,感受着他冰冷的触感。此刻,我的心如刀绞般疼痛,仿佛被撕裂成无数碎片。这种痛苦让我无法承受,只能通过痛哭来宣泄内心的哀伤。
大约过了一刻钟,我才稍微平复了一下情绪,然后抹了一把眼泪,声泪俱下地对赵王偃说道:“请赵王偃过目。”说完,我示意蒙恬将盒子递给赵王偃。
蒙恬端着盒子,小心翼翼地走到赵王偃面前,向他躬身行了一个礼后说道:“请赵王过目。”
赵王偃皱起眉头,仔细端详着盒子里那颗血肉模糊的首级。这颗首级已面目全非,实在难以分辨其身份是否属实,这让他满腹狐疑。
然而,看到秦王悲痛欲绝的样子,赵王偃也不禁为之动容。他开始相信眼前所见到的一切是真的,绝非虚假,只得作罢,一切都既往不咎了。
舒缓悠扬的礼乐重新响起,秦赵结盟大典正式开始。司仪官高声叫道:“一拜天,天道难违;二拜地,厚德载物;三,二王盟誓。”
我和赵王偃异口同声,高声喊道:“秦赵两国,同宗同源。秦王政,赵王偃,谨代表秦国臣民,谨代表赵国臣民。乞告苍天厚土,自今日始,秦国与赵国永结盟好,上苍为证,厚土为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的结盟仪式终于迎来了最后的环节。两名司仪官神色庄重地捧着秦赵两国的盟约,缓缓地走到了我和赵王偃的面前。他们恭敬地将盟约递给了我们,并齐声说道:“请大王签字画押!”
我和赵王偃认真地在盟约上签字画押。
随后,我拿出玉玺,小心翼翼地将它盖在了盟约之上。玉玺的印文清晰地留在了盟约上,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而赵王偃也如法炮制,用赵国的玉玺完成了这个重要的步骤。
至此,整个结盟仪式圆满结束。在场的众人纷纷鼓掌欢呼,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赵王偃和我寒暄几句后,脚步轻快的带领着侍卫近臣,志得意满,扬长而去。
蒙恬见赵王偃走远,急忙走到我跟前,躬身一礼低声说道:“大王请治臣欺君之罪,燕太子姬丹并没有死。”
我顿时一怔,满腹狐疑的看着蒙恬。
欲知原因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