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经是下午了,她娘和大嫂吃了午饭已经去了田里又浇水了,锅里还有留给她的一碗酸菜疙瘩汤。
王楠三两下吃了酸菜疙瘩汤,和春花儿把家里所有的黄豆都搬了出来,估摸着有200斤的样子。
她决定留出来10斤泡黄豆芽,留着逃荒路上也有个蔬菜吃,也不至于到时候吃的太干,拉不出来……其他的全部磨成黄豆面。
手工磨面也是个很费力气和时间的活儿,一天不停歇最多也就能磨个三四斤出来。
所以要把这200斤黄豆磨成面,就的一个多月的时间。
反正距离秋收还要两个时间,收了才能去逃荒,时间也不紧张,王楠和春花儿在接下来的长达半个月时间里都在磨黄豆面了。
半个月时间,两人磨了差不多快50斤的玉米面,两人手上都起了泡,王楠睡觉做梦都是在磨黄豆!
这天中午,李常娥从田里回来,刚走到家门口,就开始抱怨起来:“这天气,真是热得要人命,河里的水也快干涸了一半儿,这老天爷是不是故意要整我们这些百姓啊?
“难道他不知道我们靠天吃饭吗?这样下去,庄稼都要被晒死了,我们吃什么喝什么呢?这日子可怎么过啊!”她一边说,一边摇着头,擦着脸上的汗,汗水顺着脸颊滴到了地上,瞬间被地面吸收了。
王楠坐在院里得房梁下磨着黄豆面,听到李常娥的抱怨,这才想起来她居然忘了一件重要的事,干旱来临,她居然只顾着屯粮了,居然忘了屯水!
人七天不吃饭,可能还会活着,但是如果七天不喝水,那肯定死翘翘!所以这水和粮食一样重要!
她赶紧起身瞪着小短腿去了后院,果然那条望不到边的大河,河水要比之前浅了一半儿,干旱真的要来临了!
太阳高悬在头顶,好像要将整个大地都烤焦,吹过来的等都着热气,让人感觉像是在一个巨大的热炉里,她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急忙走到了旁边桂花婶子家的田里。
看着地里面的庄稼,心里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黄豆和土豆的叶子已经开始泛黄,叶片卷曲,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原本应该茁壮成长的叶子,如今却耷拉着,地面也开始有了细缝……
“难不成,干旱提前来了?”王楠自言自语道,眉头紧紧皱起。
按照常理来说,现在距离干旱来临还有一段时间,但眼前的景象让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土豆和黄豆需要至少三个月才能成熟,而现在仅仅过去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如果粮食因为干旱提前死亡,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王楠的心情愈发沉重,一旦粮食短缺,都不用官府征兵,村里就先乱了,大家都会为了生存而拼命,必然会出现抢粮,互相残杀。这种景象让人毛骨悚然,不敢想象。
这对像她们这些孤儿寡母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她们没有强壮的男人顶着,如果不能及时逃离,她们很可能成为这场灾难中的牺牲品,都不用逃荒,就先死在村子里了……
倒不是她对村里人有偏见,而是在灾荒年,人性这个东西经不起考验,而且她们家还是村里的外姓人,也没有族人的庇护,这不活妥妥的就是别人眼里的羊么……
想到这里,王楠的心突突的跳,不行,她不能在等了,需要提前准备起来了,把家里所有的银子都拿来买粮!
回了屋,春花儿已经做好了午饭,她娘和大嫂已经在桌子上等着她了。
“娘,我下午要去镇上一趟,需要一些银子。”王楠直接开口进入话题。
干旱这个事情,她打算等她从镇上回来再说,先采购物资的要紧,不然如果她现在说了,她娘和她大嫂肯定会问东问西的,也许还会觉得她在胡说八道,还耽误时间!
李常娥一愣:“儿啊,你要银子去做啥?”
“我有用,等我从镇上回来再告诉你们,不过娘,您放心,我不会乱花银子的。”
李常娥本来还想多问一句的,看王楠吃饭狼吞虎咽的,也就停了心思,还有就是她儿子从来也不乱花银子,她也到放了心。
“行,等吃完饭给你拿。”
吃完饭,刘梅梅和春花儿去洗碗筷了,李常娥进了自已的屋子,王楠也跟着进去了。
“娘,咱家一共有多少银子?”
“咱家一共有51两银子,其中的五十两还是之前你给我的。”李常娥一边说着,一边从炕的一个桌子底下掏出一个小瓷罐打开。
这么穷……
“那您把那五十两都给我吧,我这次用的多?”王楠想了想道。
五十两,她花个三十两银子,剩下的二十两留着等逃到了南方做备用。
“五十两?儿啊,你是不是 有啥事瞒着娘?”李常娥有些惊讶,这五十两可不是小数目,难不成她儿是在镇上惹了祸?
“没,娘等我从镇上回来告诉你,我没干啥事儿,就是想买东西,身上银子不够,多拿一些留着备用!”王楠撒谎道。
“真的?”李常娥听儿子这样说,看她一脸认真,不像犯错的样子,松了一口气。
王楠点了点头,接过李常娥手里的银票,不等李常娥说话,撒丫子就往镇上跑。
她已经统计过了,她空间里有180斤的大米,200斤的白面,还有20斤黄豆,逃到南方大概需要4个月时间,她们娘4个肯定是不够吃的,而且还是在赶路的情况下,肯定吃的更多,所以她还需要在买个300斤左右的粮食。
说实话,就这个干旱程度,田里的粮食她就没有指望过!
一路上王楠都感觉跑得她,嗓子都快冒烟了,浑身都已经湿透了,都能甩出水来,天气实在太热了!
走到城门口不远处,她发现城门口现在居然有官兵了,而且进城的人还需要排队!
王楠走上前去,跟在了队伍后面,她前面站着一个中年汉子。
王楠看了看长长的队伍开口问前面的中年汉子:“大叔,今天城门口为啥这么多官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