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此庞大,偌大的办公地点,到处都是雇来的员工,他们每天或有事或没事地工作着,乍眼一看井然有序,可又有谁知道这里面的人每天为企业创造了怎样的收益呢?庞大的金字塔下有多少闲人在其中可有可无?而这些人一年的开支或许已经超出了企业领导者的想象。

在这个充满危机的时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并不能依靠人数取胜,而是要看谁更会用人才。

事实上,当下有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身材肥胖”的困扰。

中国有一个词叫“心宽体胖”,可对于企业而言,自己的身体肥胖后,真的就能让自己的心路走得越来越宽么?企业是否需要赵武灵王式的改革胡服骑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典故,作为赵国的君王,赵武灵王能够抛开各种各样的非议,保持一种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习心态,对自己的军队进行改革的确不容易,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经过一番努力后他所得到的收益。

事实上,作为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假如我们不能拿出一定的魄力去解决问题,颠覆当下的一些固有的思想,那么未来的路恐怕就会越来越不好走了。

胡服骑射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经典故事,它象征着一种自我变革的魄力,和一种不拘一格敢于挑战自我的创新学习力。

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

而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

赵国眼看着就要被别国兼并。

赵国地处北边,经常与林胡、楼烦、东胡等北方游牧民族接触。

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

他对手下说:“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是当今之精良部队,带着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取胜的道理.”

为了富国强兵,赵武灵王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

可是“胡服骑射”的命令还没有下达,就遭到许多皇亲国戚的反对。

公子成等人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为由,拒绝接受变法。

赵武灵王驳斥他们说:“德才皆备的人做事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而采取对策的,怎样有利于国家的昌盛就怎样去做。

只要对富国强兵有利,何必拘泥于古人的旧法.”

赵武灵王抱着以胡制胡,将西北少数民族纳入赵国版图的决心,冲破守旧势力的阻拦,毅然发布了“胡服骑射”的政令。

经过变革之后的军队,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改观,他们最终在赵武灵王的英明领导下打败了敌军,大获全胜。

回顾了上面的历史故事,作为一个企业是不是也会结合自身情况有所借鉴呢?长久以来,大型企业都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自居。

希望能够通过展现自我规模和实力,在业内占有重量级的霸主地位。

的确,不管是出于人力还是出于物力,企业金字塔能够不断地上升规模必然是有它独具优势的特质。

但是相比于规模而言,其行动不灵敏的弊端也是暴露无遗,这一点与古代的赵武灵王有几分相像之处。

在竞争的浪潮中,最让大型企业得意的就是自己庞大的规模和丰厚的内部装备,然而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相对应的,把自己包裹得越好,越不容易有效地适应外界突然变化的形式。

当企业的金字塔不断地罗列扩张,整个企业的运作就会显现出笨拙的趋势。

看似阵容强大,却很容易因为不能马上适应时代的转化而面临各种各样的经营危机。

事实上,当下的大型企业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对自己的体质进行自我变革,尽管它们很多时候对同在业内的小型企业采取的是一种藐视的态度,但在适应恶劣金融形势方面,自己最应该学习的对象还是这些小型运作企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尽管小型企业的盈利没有大型企业多,但是在人均受益上,很可能都要在大型企业之上。

主要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自己企业体系中人员安置分配上的智慧。

单以一项业务为例,同样一单生意,小企业只要不超出五个人就搞定了,一个管行政,一个管策划,一个管财政,一个管公关销售,外加一个管分派货物,与外界沟通。

尽管这几个人在当时工作压力很大,也比较辛苦,但是当这次运作顺利完成以后,从老板到员工每个人的收益都是相当可观且让自己非常满意的。

单以一个20万元的生意来算,或许去掉一些进货包装,市场公关这类必须花费的钱,最起码公司应该还可以剩下十万块钱的收益。

而这十万块钱除了这个月的房租水电等各种款项外,也还有个近八万元钱。

老板自然要拿大头,可能是五万元,但对于下属的员工来说,一人分到5000到10000元钱是一点问题没有的。

事实上这种财富分配并不繁琐,可以把账目算得是清清楚楚。

事实上这不过是企业的一笔简单的生意而已,有的小企业员工坦言,有些时候,光在他手里的业务项目就有三四个之多。

由此可见,只要是一个善于经营的老板,只要经营得当,不管是自己的腰包,还是企业内部员工的各项福利,都可以说是相当丰厚的。

因为企业规模较小,所以宁可高薪聘用一个熟练的老手,也不愿意养一个新人或者闲人。

事实上,在现实的小型企业经营者看来,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盈利,企业本来就小,根本没有必要舍弃成本来培养什么新人,假如自己真的地盘稳定,适当地挑一两个机灵的培养培养已经是算下了血本了。

与其花时间培养新人,不如去想办法找墙脚挖一个有用的过来直接用,省时省力赚钱还多。

好的业内员工真的要做得好,可以是以一当十的人,老板当然是精明,你不是以一当十么?我高薪聘你,把五个人的工资给你一个人你就已经开心得不得了了,剩下的不是还是我赚了么?这时候有人要问:“既然那些优秀员工可以以一当十,为什么不在大公司图谋个一官半职,身份地位高,薪资也应该不错啊.”

但这里就是一个弊端。

当一个新人变成了企业中的老人,最想要的就是一个客观的收入,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

然而当下的大型企业,真正在上面的也都已经处于饱和阶段,人越往上走越少,而且还越稳定。

人家年龄上还处于青壮年,各项业务都很好,你想搬动他哪儿那么容易?底下有能力的上不去,上边的呢肯定也不愿意下来,这样很多不错的人才资源就会感觉无比失落,上面的领导比自己大不了多少,身体棒棒的呢!既不想离职也无法退休,莫非自己真的要等到暮年老死?肯定不行,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但凡是有点本事,肯定都是想去领导领导别人,让自己尽可能的多赚钱的。

时间一长,自己就会在里面待得越来越没趣,为了实现自己的发展理想便将眼光投向了小企业。

虽说小企业才刚刚成立,但如果不是在业内混得不错的精英,谁敢去自己挑大梁?既然对方懂经营,而且渴望发展好自己的事业,必然开出来的待遇要比大企业优厚一些,自己就有了跟对方讲条件的资本,再加上小企业的初始人员安置比较简单,没有过分繁琐的流程,只要是想办的事儿,老板自己拍板别人就没什么好说的,根本不用到处追着人签字玩儿,所以单从这一点上,自己工作也要省心得多。

细细想想,人家给钱也多,自己到那里直接就是总监,办事儿好办又省心,说不定未来企业发展好了,自己就成为金字塔顶上的人了,即便是要冒点风险也比待在大企业一辈子不动地方强很多吧。

于是,大企业就这样,有很大一批人,在经过大型企业花费很大成本培养出来以后,一个个的被小企业的老板以挖墙脚的方式领走了。

这样看来大型企业还真充当了冤大头的角色,花了那么多的钱,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一个人,结果就被别人这样轻而易举地免费带走了。

然而世界就是这么现实,人才也是要吃饭的,哪里的饭好自己又能吃到,为什么不去呢?由此看来,相比于一些小型企业的运作,大型企业在与其某些方面的竞争中还是存在弊端的。

假如我们能抛开对其种种的偏见与无视,花些心思研究一下它们的生存之道,说不定会对自身企业的改革有很大帮助。

事实上当下的大型企业,正在面临着多重的考验,改变自身体制原有的模式,已经势在必行。

事实上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在竞争的道路上生存才是第一要务,我们宁可在很多人的误解下颠覆原有思想生存下来,也绝对不能在高傲和安逸下将自己的未来推向僵局和灭亡。

万事皆有变数,假如我们可以让自己顺应时代,让这个世界因为自己而越变越美,即便是进行一下自我革新,也未尝不可。

企业也是如此,尽管有些时候,我们看到竞争对手超过自己的时候会有些不服气,但是细细想来,他们为什么能运作得那么好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们可以轻装上阵啊。

轻装上阵是他们真正成就自己的最大智慧,或许在很多大企业眼中,他们的经营模式未免有点太简单了,但就是这种简单的模式,成就了他们。

因此,我们说,假如一个企业的高层能够模仿一下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精神,重新减轻自己的压力,抛开什么高低贵贱,庞大与微小的思想,将所有的一切放在一个平等的层面,只学对方的好,不断地改良自己,早晚有一天,体胖不会有,心路倒是会越来越宽了。

竞争中的体胖者是跑不快的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瘦子行动起来要比体胖者灵敏得多,面对危险的时候,他们一侧身说不定就躲过去了,面对要追赶的事情,他们跑起来就好像一阵风。

但是却不是这样,有了危险他们躲都没地方躲,不用找马上就成为了别人攻击的目标。

想追什么东西吧,跑也跑不快,没走几步就大汗淋漓。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一个体胖者和一个瘦子比赛跑,最终的获胜者是谁呢?其实答案很简单,瘦子的获胜机率远远要高于体胖者。

同样,在竞争激烈的当下,作为企业而言,“肥胖”的身体也会使它们在竞争中面临尴尬。

那些看似庞然大物的企业,尽管规模上在业内占有着一席之地,人才的收敛也会较一般的公司丰盈很多,但要想很快地在这个充满变数和竞争的大环境中运转自我,与别人进行有效的角逐和竞争,及时改变自己的固定模式和策略,事实上是相当困难的。

在一些小企业看来,假如行情出现了变化,作为顶头的领导会在第一时间调转方向,及时改变应对策略,不论是在精简人员方面,还是策略投入方面,想进行自我变化,适应当下现实的竞争环境似乎都是相当正常的。

但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由于自身的体积过于庞大,想在竞争中快速地转变方向就会非常困难,由于企业金字塔的躯体过于庞大,不管最出什么改变,整体的调整速度都会很慢,而且相比于精简的小型企业而言,还会看起来非常笨拙。

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下面就让我们好好看一下企业在过快地膨胀之后所产生的种种弊端。

由于企业的过快膨胀,导致它自身的体制产生了各种的不完善。

整个流程的繁琐就直接说明了“赘肉”在企业壮大过程中所必须消耗的那些养分。

由于自身内耗严重,整个历程过于繁琐,整个企业就会出现类似于这样的事情。

例如当下行情突然之间发生了变化,企业高层的某位领导已经看出了对自身企业相当不利的影响,于是马上上报董事会,董事会也非常重视,立刻召开紧急会议,用了三天的时间连夜做出了改变计划,准备马上对企业的各项投入实行变革,然而,企业从上到下要想调整谈何容易,金字塔顶部和金字塔底部之间的间距感让他们彼此没有太多的信息联系,也就是说,上面在几天内就发生了改变,而后面庞大的身躯却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将变革落实成功,而假如这个时候,竞争的行情再次需要调整,而且必须在一个星期内实现百分之百的落实完善,那么对于企业这个庞然大物来说,想适应环境的需求就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了。

但是这时候,一个小型企业的优势就要比大型企业多得多,首先小型企业的人本来就不多,即便是有几个部门,那么部门里面的人也是非常简化的,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小型企业的领导对于这么几个人还是有一定的可支配能力的。

这也就意味着当业内出现危机的时候,一旦企业内部领导发现问题,就可以马上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处理,并有效地转变自己的思路,调动手里面的人立刻做出改变,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

对于小企业来说,金字塔的顶端到底端的距离似乎并没有那么遥远,只要他们想传达一种思想,不到几个小时,整个企业的员工就会立刻给予配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相应地调整,他们与上级之间的沟通是畅通的,所以调整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而且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是这个企业真的无法从泥潭中摆脱出来,对于领导而言,无疑是先把员工的工资付清让他们走人,然后再针对企业对外的债务逐一进行偿还,不管有没有盈余,最起码不会让人觉得处理起来多么麻烦。

或许过一段时间,国家的政策和整个行情出现了转机,他们又很容易重新来过,整个运作起来似乎也并没有那么复杂。

因此,有些时候,我们或许真的不能太过低估了小企业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它们的小并不是资本的小,而在于它们精简流程,精简人员的优势。

尽管在竞争中,它们担当的是瘦子的角色,但是对于这个角色的把控,它们往往是做得相当到位的。

在这种竞争的机制中,小企业有些时候未必在竞争中会输给大企业,因为它们的灵活性常常可以使自己在与对方的博弈中处于不败之地。

尽管它们的身躯并不庞大,却可以非常灵活地处理工作中的任何难题,但凡是出现了问题,很可能老板和员工二三十个人坐在一起开个会就很快结束了。

但作为一个大型企业来说想做到他们这种模式,似乎根本就不现实。

既然种种的苦恼来源于企业庞大而笨拙的身躯,那么究竟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快地扭转这一局面,使企业能够慢慢地灵活运作起来呢?事实上这种问题也有很多解决的策略和方法,首先领导可以采取适当放权的方法,找到各个部门的核心领导者,第二,精简部门人员,使得各个部门人员身上的任务由一人一件,变成一人三件。

这样一来,不但企业内部节省了开支,还可以充分锻炼更多多面手式的员工,使得各个部门的人员可以保持有效快速地沟通。

只要沟通确保了,金字塔之间的距离也缩短了,那些存续在体内的“毒素”和“赘肉”就会慢慢削减,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运转就会越来越灵活,每一项决策的传达也会越来越迅速。

最后,企业还是应该设立应急机制,一旦出现马上要做出调整的事情,企业上下的人应该有一个怎样统一改变的快速策略,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快速实行集体化的改变。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改变预案,它会在规定的时间帮助企业抵御各种竞争危机。

但不管怎样,企业这个庞然大物,绝对不能长时间地处于“肥胖”状态,正像人胖了汗流浃背也是跑不动的,在这个改变迅猛的时代,倘若我们不能快速地调整自己的体重,调整自己当下的经营体制,那么其最终的命运也仅仅只剩下“淘汰”二字了。

企业规模越是庞大,做一件事情就越是不容易,除非企业人员可以上下齐心一致,变成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整体。

假如真的是这样,一个企业就不是“肥胖”而是“高大威猛”了。

竞争中,最痛苦的人是胖子,因为他跑不快,而最幸福的是体格强健者,因为他肌肉发达,行动敏捷,耐力持久。

这就是企业最需要完善的一点。

体格庞大,不在于表面,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健硕,因此,作为一个企业,如果想让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首先要做的事是减重,而之后要做的是让自己身体从上到下的每一个单位强健起来,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强大,强大了,还愁跑得不快吗?当财大气粗遇到财大气疏什么样的企业团队才是最好的团队?答案很简单,一要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二要有更多赢得发展机会的资金,三就是要有一系列帮助企业赚到更多利润的人。

但事实上,这种排列顺序是错误的,在金字塔的体系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人员的安排,究竟企业将钱发给谁才是最值得的?究竟有限的财富资本怎样在拥有之人的运作下逐步地扩大化,而不是不断地缩减?这绝对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财大气粗是每个企业为之努力的理想,但假如我们没有提前将问题分析清楚,财大气粗瞬间就变成了财大气疏,那么之后所要面临的问题将要比我们想象中的严重得多。

两个有钱人在一起比财富,家底不相上下,但没过多久一个人的钱越来越多,而另外一个却破产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一个将钱用对了地方,攒足了底气,变成了财大气粗;而另外一个,钱用错了地方,解决不了一大家子的内耗问题,只能靠着强撑的门面在外面不断被套牢再借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资不抵债,把自己兜里的钱掏干净。

《圣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叫来仆人,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依照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5000,一个给了2000,一个给了1000,然后自己就出发了。

那领5000的,把钱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5000。

那领2000的,也照样另赚了2000。

但那领1000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了。

过了许久,国王远行回来,和他们算账。

那领5000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5000来,说:“主人,你交给我5000银子,请看,我又赚了5000.”

主人说:“好,你这又善良又忠心的仆人。

你在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

你可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2000的也来说:“主人,你交给我2000银子,请看,我又赚了2000.”

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

你在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

你可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1000的也来说:“主人,我知道你是严厉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

我就害怕,去把你的1000银子埋藏在地里。

请看,你的原银在这里.”

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

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

于是夺过他的1000银子,给了那有一万的仆人。

本来同样的钱,三个仆人三个不同结果,其反应的是人们对于财富积累的三个级别。

一个赚钱赚得越来越多,一个赚得少了点,另外一个呢?不但没赚钱还赔了。

这就是社会心理学方面最有名的“马太效应”。

人们常常将这种效应折射到个人理财方面,在简单的原理中折射出一个人面对财富和机会所做出的不同选择,而最终不同选择造成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企业的运作也是如此,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面对机会和财富的时候,每一步怎么走都是需要做出选择的。

手里的钱分配到哪儿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把钱放在哪儿会赚钱,把钱放在哪儿在赚钱的同时还能省钱攒钱,成本怎样核算?是按兵不动,还是把自己的钱灵活地加以运用让它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尽管这个原理看似简单,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作为一个企业来说财大气粗是所有人所追求的,财富象征着实力,库存丰厚说话自然有分量、有底气,人是这样,企业也是这样。

但是假如有一天我们账目上赚回来的钱不少,可只要一盘点就发现那些钱突然不见了,那势必会让我们觉得又诧异又震惊。

事实上,企业绝对不能是一门糊涂账,因为其根源还是为了营业额而生的。

假如我们不能时常盘算一下钱花在哪儿更有价值,那么势必会将手里有限的资产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殆尽,到时候,看着跟别人的钱赚得不相上下,可总体一算别人的储备总是要比自己高的多得多。

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怪异现象呢?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些简单的片段回忆一下企业运作的一些疏漏吧。

一般来说,精明的企业会妥善安排自己每一年的净收益,回来了多少钱会进行一个妥善的安置,其中如何有效地利用手里的资产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但凡是富有智慧的企业,一定会尽可能地削减在企业内部开支中的消耗,并将大部分的资本投入到可以赚钱的事情上,在此期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需要紧密合作,合理利用手头的资源,将自己分内的事情落到实处。

而企业则要对自己的内部人员进行有效的额度调整,尽可能留下精英,淘汰不该有的闲人。

此外在控制成本方面,企业还需要一个相当有经验的财务经理,他可以严格把控企业上下的进出账目,并及时根据当下的流水与高层上级进行有效的沟通,最终找到各种留住利润,抑制内部消耗的方法和途径。

相反,一些并不高明的大型企业却并不是这样,它们不断地招兵买马,每个部门至少要安排十个人,明明可以一个人干的事儿,一定要让五个人干,而且还要给这五个人开工资。

除了开工资外,每年大小的开销也没有加以节制,因此自身的内耗就比较严重,纵然每年回来的收益很可观,但是对于货源的成本却没有计算到精准的程度。

因此,常常是看到财大却是气疏得要命,完全跟外人想象的财大气粗不是一码事儿。

事实上人们都有一个惯性的毛病,那就是我们总是会看到别人光鲜的一面而不去考虑他所承载的负担,企业也是如此,很多员工都认为企业是永远吃不穷的,越是大规模的企业,越是可以稳如泰山,可事实并非如此,财大气粗跟财大气疏是有一定区别的,一个企业究竟有没有钱,关键全在这个企业究竟每年创造了多少净利润。

事实上当下很多大型企业都是靠着贷款和融资强撑门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自己赚的钱太少不够花,而内耗问题不知怎样解决,眼前又有很多大的项目要处理,单凭自己肯定不成,最后就渐渐被外来股东架空了。

看上去企业仍然是风平浪静,可金字塔底部的人怎么会知道金字塔顶部人的痛苦呢?有些时候上面没有谈好,突然有个大股东撤股,整个企业就会在顷刻间陷入危机,而这仅仅是企业财大气疏的一个弊端。

假如不能扭转这一局面,那么结果很可能是不出事儿则已,只要出事儿就是一个很难补救的大事儿。

一个人有钱没钱是要看看他到底能积攒下来多少,对于企业来说,进账多少无外乎是一个数字,真正存下来多少才真应该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真正的财大气粗,是钱赚了,人养好了,而且大家还都特别开心。

而财大气疏呢?肯定是钱来了没赚,人养了还没养好,最后大家还都不开心,这样的事情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我们说,不管是金字塔上的哪个层级,都应该遵循一个让大家都快乐起来的赚钱原则,为了这个原则,我们可以不断地去调整,调整自己,调整别人,当然也包含了互相调整,最终才能在种种不确定中,有效地灵活应对。

只要摔倒,体积越大越难站起来胖子摔倒别人想扶起来都难,为什么呢?原因显而易见,体积太大,分量太重,假如别人想拉你一把,就一定要做好双重打算,好的打算是把你救了,不好的打算呢?拽不起来你,力气没用对反倒让自己也跟着摔一个屁墩儿。

事实上在企业体制方面也是这样,一旦这个庞然大物出现了问题,摔倒以后想再东山再起,似乎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这似乎是一个潜在的隐患,直接威胁企业整个的生命延续。

上面说了对于一个入不敷出的企业来说,体积过于庞大并不能代表自己的实力。

相反,那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

人们常说假如自己摔了跟头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赶快爬起来,以免别人没看到把自己踩了。

但是作为一个体积庞大的人来说,假如摔倒了,想站起来可真的不容易,首先因为重力很大,一旦摔倒就可能会伤及骨头,此外胖人本身灵活性就不强,因此还没等自己站起来,说不定别人没太注意又把他撞倒在地上了,总而言之,与体型正常的人相比,身材庞大的人一旦倒下,想起来是相当费劲的。

作为企业也是如此,由于企业的体系中部门特别多,人也特别多,一旦出现了一些危机情况,但凡是跑到这些人的耳朵里就会形成一阵骚乱,说不定还是一场社会性的浩劫。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体积庞大就意味着人员庞大。

只要是企业出了点问题,马上所有员工的内心就会受到波动,例如企业是不是要玩儿完啊?我的工资按月能发么?一直努力的年终奖能不能兑现?现在要不要抓紧时间贪点?我现在是不是要马上为自己想想后路?总而言之,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小算盘。

而对于企业呢?事实上这个问题对自己的影响是相当严重的。

本来不过是一场小的浮动危机,整个身体一乱套就等于一下子下了病危通知书,大家再一怠工,再一起义,单单内部骚乱就够自己处理一阵子,就更别提外面真正要花大力气处理的危机了。

事实上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都很有可能面对一些突发性的变故。

每到这个时候,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一次相当严峻的考验。

我们必须在这个时候小心翼翼,尽可能地避免摔倒,因为体积越大,真正出现骚乱后,想挽回僵局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企业高层看来,即便是企业真的破产,最好也要结束得体面些。

但假如这时候自己完全可以慢慢扭转局势,却因为自身内部的原因而无法实现这一最佳结果,那绝对是一件相当尴尬的事情。

作为领导,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企业所有的员工在做好一切准备,将该拿的拿了,该搬的搬了以后,堵在大门口管自己要工资。

这绝对是一件令自己相当难堪的事情,本来还有一定的把握挽回僵局,却因为没有搞定自己而最终将本可以挽回的事儿变成了残局。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试想一些中小企业,首先中小企业规模不大,因此所造成的社会舆论也就没有那么大,面对金融困境,老板会认为员工是最好摆平的。

因为就那么几个,工资也是有数的,只要会做人大家开个会,客气一点,先节省出一部分给人家,说明情况,告诉他们因为现在公司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也并不是说就这样完了,鉴于大家工作这么长时间,本着不骗自己的人的原则,先把大家的工资给付了。

愿意留下来的就留下来,不愿意留下来的自己就去找出路吧。

这样一来大家心里都会对你表示理解,觉得你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说不定还愿意留下来与你一起支撑一段日子。

而对于老板也是如此,对于危机,一是要有信赖自己的人,二是能够自己马上想办法去处理当下的难题。

只要公司内部不乱,自己就完全可以有时间抽出身去妥善地应付危机。

在这些小企业看来,没有经历过三起三落的人是根本不配称作是成功者的。

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板都幽默地说,来的时候就是两手空空,现在不过是爬起来从头开始而已。

没错,对于小型企业来说,账目很简单,至少要比大型企业简单,即便是走到破产那一步,企业自身员工的内部矛盾也不会太多,主要应付的还是外债因素。

到时候想办法进行协调也好,打官司也好,只要老板一个人去处理就好了。

事情也就是经济纠纷,电视不会曝光你,因为没有亮点;员工不会折腾你,因为就那么几个人;公司的东西也很好算计,反正就那么点玩意儿,谁愿意拿走就拿走好了。

最终破产也好,倒闭也好,账目也是算得清清楚楚。

老板的财产还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公司债务还是归公司,要想重新干,把自己的家底收拾收拾,再找点人帮忙,小打小闹也是可以活着的。

等钱攒到一定程度以后,还是可以再发展、再扩大,只要自己认为自己是个干事的人。

但大型企业就不行,为什么呢?由于规模庞大,所欠的债务肯定是非同小可的,只要是企业自己垮掉很可能会生成相当大的连锁反应,员工这么多,企业自己的固定资产清算也是个问题,外面连带的其他企业也会因此受到打击和波动,此外更为严重的是,越是在金字塔顶上的人越是会在这场浩劫中摔得很惨。

这绝对不是什么空穴来风。

我们常常会在一些新闻中看到一些大型企业老板因为实在顶不住负债的压力,一下纵身跳楼自杀的新闻。

事实上这些人都是非常了得的人物,之所以最终走上这条路,就是因为自己的企业已经被负债架空,因为被套牢,无法清偿银行的贷款,即便是当年身价过亿,到了这个时候也是怎么也扳不回来了的。

事实上,很多做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都会有这样的危机感,假如这个月企业真的没有拿回多少多少钱,那么所有人都得跟着傻眼。

事实上,很多企业看似资产丰厚,预计收入多么可观,中间有多少死账都是秘不外传的,死账就意味着只有数没有钱。

死账就意味着是一笔虚幻的可怕暗账,至于这些死结究竟在哪里,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多少潜在的危机,恐怕只有金字塔的高层才清楚。

由此可见,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企业体制之下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当自己陷入危机那一刻自己所要做的事情。

我们不光要考虑怎样能够通过提前变革为自己降低摔倒的风险,还要考虑当自己摔倒以后应该快速采取怎样的方法马上爬起来。

毕竟这个时代是现实的,摔倒就意味着给对手一个机会。

即便是彼此没有什么仇恨,在利益至上的关键时刻,对方也很可能会趁虚而入。

事实上,不管是哪个企业领导者,在商海沉浮这么多年,对这些事情还是相当清楚的。

我们必须做好一切准备,时刻准备应对这些体制内外的风险问题。

中国有句话说得好,攘外必先安内,一个人只有先摆平了自己的身体,才能有力气去跟外界抗争,因此不管你愿意相信还是不愿意相信,率先完善好企业内部的体制都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

小时候我们走路都不怕摔倒,为什么呢?体积小,摔一下没有什么的。

但是时间长了,长大了,即便是瘦子摔一下,也会觉得很疼,因为长大了,体积也庞大起来了。

相比之下,最倒霉的就是胖子,因为体积太大,摔倒了想站起来都难。

作为企业也是如此,但凡是看到这一点的领导都会运用各种方法不断地去调整自己,调整企业。

使自己企业金字塔体系内部的每一个细节,尽可能地完善优化,让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在这里都是有价值的,在这里都是幸福的,在这里都可以得到自己想得到的,而且每天兢兢业业,没有过多的抱怨。

假如真的能做到这一点,企业的身材肯定不会差到哪儿去。

负累之下还有多少喘息余地事实上体胖者的负担是很重的,庞大的体积常常让他们的每个举动都显现得如此笨拙。

试想一下,假如有一天真的出现了危险,抛开老天有意搭救外,如果说一定要快速逃脱风险,瘦子一定是比胖子占优势的。

而当下很多大型企业似乎都在呈现着一种发福的态势,它们总是说自己要打造业内的航空母舰,但这些航空母舰在盲目扩大后,收到的是怎样的回报呢?如今时代是如此的变幻莫测,让我们还没有意识到企业体制中的种种弊端,继续在这种负累下生活,那么留给自己的喘息余地将会越来越渺茫。

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一些知名企业今天还貌似红透大江南北,而明天就似乎一下子成为了被社会批判的对象。

还有一些企业,我们似乎昨天还看到电视上它们的广告,而没过几天就听到了其因为资不抵债而被迫关门的消息,这不禁让我们对这些大规模的企业产生疑问,究竟这里是不是一个可以让自己可以踏实下来的地方,莫非这个世界变了,即便是大规模的企业也开始不自觉地动荡了?的确,当下的环境已经完全无法和几十年前相比,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自己本身就不可能在一个企业里驻扎一辈子。

人生中换工作是很常见的事情,谁不想让自己发展得更好一些?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风水轮流转”,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的确在某一个时间段它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但假如它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因为某方面的疏忽遗漏而将自己深陷困境,那么其最终宿命可能会比一些中小型企业还要惨。

当然,说这么严重的话并没有诅咒哪家大型企业的意思,这里要说的还是一个有关企业金字塔体系的负累问题。

我们不用再讲什么内耗,也不用再说什么经济原理,单从一个浅显的角度来看,但凡是一个日趋膨胀的金字塔体系,它的底层面积越大,那么其由上到下所能转变的余地就越小。

我们常说下面的面积扩张得越大,基座就越是稳固,这话听起来有道理,但也要想到万事都有对立的一面。

底座面积越宽,很可能转动的余地就越小,想活动活动,向边儿上挪挪,即便上面已经有这个想法,实施起来的难度也是相当大的。

由于规模太大,即便是领导者高高在上,有了很好的决定,下面的人不想,你一时半会儿干瞪眼也没有办法。

毕竟领导者还是领导者,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没有预见性,想改变的话别人都听自己的也没有问题,可由于基座距离自己特别远,而且占地面积又特别大,想动一动还是要考虑一下大家的意见。

更何况自己与地基之间还隔着无数的中层,他们对下属所传达的事情是不是跟自己想的一样,恐怕想管也不好管,不好知道。

人们常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基层民众的话很重要。

当年一个王朝一个王朝的都被别人给掀翻了,大家要想搞定一个企业还能费力气到哪儿去?因此很多时候,作为上层的领导者会有一种困惑,明明自己选择的方向是正确的,可底下的人却总是干一些阳奉阴违的事情。

要说小事情自己睁一眼闭一眼也就算了,但是一些原则性的大事情,有些不自觉的人还是会为自己的利益搞点小阴谋的。

曾经有一位企业高层领导人在非正式场合开玩笑地说:“有些时候自己的想法到基层那里以后就变了感觉,而且怎么说也说不通,那时候两者之间的感觉就好像是一个人在山顶上,一个人在山脚下,两人对望谁看谁都渺小。

结果怎样?让他们转变,但他们却一定要待在那里不动,到最后危机来了,看你这里出问题,人家拍拍屁股走了,剩下的烂摊子还是你来收拾,真正弄死的是谁?事实上还是站在山顶上的那一位了.”

的确,对于负累这个词,肯定很多员工听了心里都会不舒服,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企业的内部,不管是在地基,还是逐级走到中间,甚至在一些近似于高层的位置,都有那么一批为了自己利益可以放弃职业道德的人。

很多时候,企业的经营效益好,靠的是人力,相反自己经营效益越来越差,原因往往也大多是人为因素。

很多企业说是经营不善,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很好地解决人为负累的问题。

很多企业坦言,一旦自己面对危机,首先想到的就是尽可能通过裁员等各种方式降低自身成本和负累。

可我们有没有想过,假如在整个企业运营的初始,我们就很清楚地发现了这个体制上的问题,尽可能地谨慎扩充人员储备,让自己的企业体系尽可能的简单一些。

同时有效地抽出时间将企业部门进行完善整合,并将其尽可能培养成一支支训练有素的队伍,让每一个员工都可以担当部门一项或三项任务。

那么整个部门的人员配备就不用那么多,人员的开支也就不用那么伤脑筋,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由于企业内部人员实行了简约化管理,上级的指示只要经过董事会决议通过,一般都是可以很快地加以落实的。

一旦负累减少,整个企业就会降低危机来面对自己所造成的风险,转变动作也会更加迅速,既不用费力气在难以摆平基层的事情纠结,也不会因为负累代价太多而让自己在各种尴尬中苟延残喘。

如今这个世界负累是作为一个企业最不愿意看到的潜在威胁。

有些时候它就像残存在我们体内的垃圾。

一时半会儿看不出有多么大的杀伤力,但当这种垃圾真的在我们身体里积淀得越来越多,毒素蔓延到了我们人体内的每一根神经,每一条血脉,那么最终很可能会给我们的身体最为致命的一击。

因此,作为一个企业而言,假如我们真的可以预见到这种体内垃圾对自己整个内部所带来的危害,就应该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和手段对它们进行有效地自我清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它绝对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

人身上的包袱多了,走起路来都会气喘吁吁,同样,一个企业包袱多了,没多久就会觉得很多事情办起来力不从心了。

企业是这种感觉,里面的员工也必定是这种感觉。

而喘息的余地在于什么呢?在于放下。

放下那些纠结,放下那些想做又不敢做的恐惧,去用心地调整自己吧,因为企业的生命力是与员工紧密相连的,关键的时候,给自己制订个循序渐进的手术计划也未尝不可啊。

章节小结中国有这样一句话,心宽才能体胖,但这句话对于企业而言却未必如此。

在整个竞争机制下,如何快速地适应环境,协调企业内部发展,抑制自我内部金字塔体系的日趋庞大,将成为当下企业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昔日历史上流传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一段佳话,其主要原因是,他能够适应当时的环境,改变自我思路,最终赢得竞争中的胜利。

同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何快速顺应时代发展,抑制自身负面发展的蔓延,就成为了当下企业面临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因此,现在我们必须要深入地思考下面的一些问题:1怎样适应时代,自我削减,自我改革,自我蜕变?2怎样健康地完成企业自我瘦身?快速轻装上阵?3怎样在缩减自我体系的过程中有效抑制资金大量流失?4怎样在企业体系尚未瘫痪前,缓步规避风险?5认清现实,如何逐步清除负累?企业每天都是在危机中生存的,我们始终都在谋求着自我的突破,试图扫清重重障碍,最终在轻装上阵的过程中减少负累牵绊,抑制住企业因为自我体系膨胀带来的弊端,顺应时代,保持正常的企业体系体格。

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相信,心宽未必就一定要体胖,而最健康的发展状态是一个企业成就彻底心宽的重要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