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般的青楼,如同世间仙境,总是让人心驰神往。夜色朦胧,星光点点,青砖绿瓦间,一缕轻烟袅袅升起,弥漫着迷人的香气。

几位公子哥们簇拥着萧鹏刚进来,就见青楼妈妈热情的上来介绍,自家楼里姑娘都有哪些比较出色。

青楼内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让人陶醉在这梦幻般的境地。

萧鹏无奈的被几个幼时玩伴推着上前,引得楼里的姑娘纷纷伸头探目。

有女人小声挑笑:“谁家的郎君这般俊俏啊”~

“上楼来~姐姐可以免费给你舞一曲呢”。

又有女人酥音传来:“小郎君上来呀,免费唱曲哦”~

莺莺燕燕的声音好不热闹,耳边响起青楼妈妈洪亮的声音:

“貌美如花的丽香 :层波细翦明眸。腻玉圆搓素颈”。

“楚腰纤软的莹莹 :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

“文采斐然的唧卿 :有美唧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

“能歌善舞的欣娘 :欣娘自小能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

“歌喉婉转的莺娘 :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

“舞姿优美的酥娘 :酥娘一搦腰肢袅。 回雪萦尘皆尽妙”。

“无花可比芳容的玉娘 :玉娘举措皆温润。

每到婆娑偏恃俊”。

萧鹏觉得好吵,问青楼老妈要了楼上包厢。

只见包厢内内云顶檀木作梁,水晶玉璧为灯,珍珠为帘幕,范金为柱础。两边三尺宽六尺长的沉香木阔软榻悬着鲛绡宝罗帐,帐上遍绣洒珠银线海棠花,风起绡动,如坠云山幻海一般。

设着青玉抱香枕,铺着软纨蚕冰簟,叠着玉带叠罗衾。

殿中宝顶上悬着一颗巨大的明月珠,熠熠生光,似明月一般。

在包厢和众位损友坐下,内大厅舞台上珠帘轻曳,琴声悠扬,一曲又一曲的浪漫旋律在空气中回荡。

之后又是诗词歌赋与艳舞,好像是繁华与浮华的交织之地。

地铺白玉,内嵌金珠,凿地为莲,朵朵成五茎莲花的模样,花瓣鲜活玲珑,连花蕊也细腻可辨,赤足踏上也只觉温润,竟是以蓝田暖玉凿成,直如步步生玉莲一般,堪比当年潘玉儿步步金莲之奢靡。

萧鹏看着包厢的布置,连连感叹:青楼真是赚钱,富贵窝,英雄冢!

几位损友叫了几个歌姬跳舞,唱曲好不热闹,还不忘一直在灌他喝酒。

青楼外月色朦胧,静谧幽美,与内部的繁华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他坐在软榻的一角,脸上泛着淡淡的红晕,双眼仿佛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他的笑容有些僵硬,像是被牵扯的木偶,身上的衣物已经略显凌乱,整个人看上去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

萧鹏深知自己已经不能再喝了,以方便为由下楼透透气,账单上放了足够的钱,交代青楼小厮守着,不要打扰他们继续玩乐,多余的就算赏钱了。

小厮哪敢不应,高兴的低头哈腰:“一定办好”。

青楼门口一阵清风拂过脸颊,迷离中带点清醒叫了马车回府休息。

到了侯府门口,车夫小心翼翼叫醒萧鹏:公子您到了~

萧鹏醒来天旋地转,让车夫扶自己到门口坐下。敲门后,给了车夫一块碎银子付了车钱。

门房出来看着二少爷醉的一塌糊涂,连忙扶起进门。

侯夫人从嬷嬷嬷嬷那知道了,好笑得意跟侯爷讲:瞅瞅我养的儿子,就是洁身自好。

侯爷看着侯夫人轻笑:谁让我们萧家,专出情种呢(✿︶‿︶)

远在府城的周孟生在考场上挥毫泼墨,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展示了他的勤奋与才华。

考生们都专注地写字,有的人紧皱着眉头,有的人则神色自若,但无一例外地,所有人都沉浸在考试中,全神贯注。

考试中,考官们就坐在高高的主席台上,严格地监考着,一旦有人作弊便会被严厉处罚。考试时间长达数时辰,考生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手写越来越疲惫,但他们依然在坚持着。

朝廷榜单公布,金榜题名者寥寥无几。在那些荣誉和鲜花的背后,是无数文人墨客的努力和泪水。考取功名者,须兼具才智与运道,才能在这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

童生考秀才需要九天,共分为三场考试,每场考试需要三天。

周孟生每次考完回来有感叹,有紧皱眉头,又懊恼,有沉思…林栖乐看着他的面部表情,一年都少见的表情,几天就用光了。

今日最后一场考完,回来有几分解脱放松之意,回洗漱后吃点东西,倒头就睡。

生活上不用费心,汤水不断总算没把身体熬垮掉。

林栖乐吩咐过院里下人,最近这段日子做事走路轻声些,都不要去打扰他休息。

内心吐槽:希望能好好修养,以后还要考举人试,不要跟他父亲一样把身体熬垮掉。

吩咐喜儿:“拿点零嘴冰沙水果汁,去靠近一小片竹林的凉亭”。

坐在凉亭里,对面一小片竹林挡住炎炎夏日的太阳,亭内的石桌上摆着绿豆糕,水果汁和冰沙。

林栖乐吃了一小碗碎冰加水果汁,带走夏日里身体的燥热,剩余的冰沙分给几个贴身丫鬟享用。

躺在竹子编织的摇椅上,靠着嫩葡萄色玉片缝制的靠垫,吃着零食喝着冰水果汁,享受的微微眯眼。

凉亭周围的翠绿色纱幔,随着两边绑起一半的竹帘摇摆,带来一股清风徐徐,这样的摆设为凉亭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宁静之美。

林栖乐惬意想着,放榜后不管周孟生考的如何,府城还是要买房子了,大姐夫要过来府城进官学就读。

思索着,就把现在租住的房子买来。

吩咐柳儿:“去叫租这房子的人牙子,问问房东这房子卖不”?

林栖乐拿起旁边的,绸绣花蝶图乌木雕花柄团扇,递给柳儿让她拿着防晒,团扇可有可无的挡着炎炎夏日向外走去。

想着不知县城家里父亲母亲现在如何了,今年要不要去庄子避暑呢?

另一边的姜秀才认识前礼部尚书半个月了,还不知道布衣老者名讳。

自从那日交谈,感觉到对面的老人家,看似简单却是有大学问文者,心里越发敬重。

走时问了布衣老者名讳,前礼部侍郎王大人只是笑了笑,摸摸灰白胡子:“以后喊我王老伯就好”。

姜秀才忐忑的问:“小子日后可以,再来找您探讨学问吗”?

王大人笑眯眯:“算你小子有眼光,以后找我就去清茶巷,门口有一棵桂花树那家就是了”。

姜秀才连连道谢,现在的他如同干燥的海绵,急切地吸取着知识的甘泉。

这日几姜秀才时常一个人不见其踪影,回来就奋笔夜读,几位同伴很是担心和好奇,姜秀才白天一个人去干嘛了?

这日辰时,姜秀才拿着昨夜修改好的文章刚想出去,被几位同伴留下。

一位薛同窗好心提醒:“白鹿书院的辩赛快结束了,你不去看看吗”?

姜秀才思索片刻后:“学海无涯,勤能补拙,之后想必还有书院的辩赛记录”。

薛同窗看好友真没有想去的意思,又道:“你最近有没事吧”?

姜秀才听出他的真诚关心,又道:“无碍,只是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先生,向他请教一些文章上的疑惑”。

薛同窗知道好友可能遇到了机遇,不好意思再拦着。

另几人让开道路,好奇的看着他,又不好意思向他借文章一观。

姜秀才也没上赶着主动开口借,毕竟这事借你是情分不借是本分。

晚上回来思考再三,他们出来是个组合的小团体。

想到白日里薛同窗的好意,还是拿着这几日修改的文章,敲开了薛同窗的门。

薛同窗看着好友过来,好奇道:“姜兄可是有事”?

姜秀才上前几步,递给他一沓写满了文章的纸,都是这段时间老先生看后修修改改出来的。

看向薛同窗挑眉:“先借你观赏,看完记得还我就好”。

薛同窗连忙接下,喊住准备转身离开的姜秀才:“等等”,抽出桌子上这段时间整理出的辩赛精彩部分。

递给姜好友道,好笑道:“我可不占你便宜,一起努力”。

姜秀才也笑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携手并进,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