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几位林家小姐,坐着一辆马车出发镇上。
石板路,两旁林立着古色古香的房屋,街道繁花似锦,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街头穿梭,伴随着车水马龙的喧嚣声,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绣楼附近的铺子,从外面看一个两层的店铺,里面的半旧的货架,看出来以前是卖布料的。
林大小姐和林二小姐,楼上楼下都看了,上面是仓库,下面是铺面。出了铺子锁了门,边走边商量着,在这里做什么生意好呢?
林三小姐看着隔壁的秀楼,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可以开个成衣铺子,楼下男装童装女装,楼上女装款式定制。还得找绣娘合作,隔壁绣楼正好可以合作试试。
林大小姐眉开眼笑的抱着小妹,就是一阵揉虐:妹妹这脑瓜子就是顶用,午饭姐姐请你吃大餐!接下来帮我们参考下剩下的铺子,接下来一个月随便你点餐ヾ(≧▽≦*)o
林三小姐还是很乐意给两位姐姐出主意的,可爱的晃了晃头上两边的花瓣流苏,眨眨眼睛背着小手傲娇:一言为定,嘴角弯起一抹笑嘻嘻!
几人逛着去了第二个铺子,酒楼附近的也是二层小楼!
一看位置铺子以前就是卖吃食的,里里外外转了一圈,后面还带个小厨房一个小的仓库。
如果铺子要要开的话还是要卖吃的,几人商量着开点心铺子?粮食铺子还是炒货铺子?
犹豫不决的时候小妹说:点心和炒货一起卖试试?到时买几个厨娘培训下,不断的改进新糕点就是了。
自家靠山村的庄子,可以向村民收着栗子,棒子,柿饼都可以定期收着储存起来,楼上就还是作为仓库吧。
林二小姐看着小妹滔滔不绝的讲着,心里附议自己家妹妹这脑袋瓜子,真是像了父亲的脑子!
林大小姐也非常赞同的,抱过妹妹一阵摸头杀!
林三小姐连忙捂头哇哇大叫:你漂亮妹妹的头发~头发乱了,头可断~发不能乱。
逗得两位姐姐一阵好笑~上了马车休息
几人吩咐丫鬟去几个点心铺子,买了几种点心垫垫肚子,顺便参考下别家卖的点心种类,到时自家尽量错开种类卖。
同一个镇上同一条街,如果想要赚钱,大家都很自觉的守着底线竞争。毕竟生意人和气生财!
镇上点心铺子就两家,糕点吃了休息好了~几位坐着马车继续向第三个铺子出发!
在私塾附近挺幽静的。一层的铺面带个小后院,有两间房间。看来只能卖卖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或者收收书生的话本子书画寄卖。
看来得找个读书人经营生意,找谁呢?
林大小姐和林三小姐对视一眼,同时想到李思思的哥哥,李治啊!
看守铺子的同时也可以抄写书本挣钱,后院还可以带着妹妹一起住。绝妙~笑嘻嘻的和姐姐击掌~耶!
林三小姐笑嘻嘻的告诉二姐姐,收到一个小样的眼神(´△`)♪
三小姐晃晃脑袋,可爱的小手捧着脸颊问:是不是该去七录斋给思思的哥哥传信了,这样就能帮到思思了。开心⌓‿⌓
林大小姐微笑着回:回去我就写信,让冬雪拿去七录斋。最快后天小书生就收到回复了。到时钥匙和100两银子铺子周转,他看着装修,估计整理好铺子,要年后才能开业了。
吩咐丫鬟锁了铺面,几人坐着马车另一条街回去,铺子正好顺路。
一层铺面加一个小后院还有水井。意外之喜,这不是就是给卖吃食的铺子准备的嘛。不管是租出去,还是自己卖吃食绝对不会亏。
看完铺子几人商量卖点啥,商量了半天还是没注意。
林大小姐格和林二小姐觉得卖吃食,可是不知道卖啥吃食!
林三小姐给了意见:卖馄饨,水饺,汤包,煎饺,煎包,或者卖种类繁多的蔬菜水果山货肉食。
两位姐姐一致认为,铺子卖熟食比较好⁽⁽ଘ( ˙꒳˙ )ଓ⁾⁾
林三小姐眉眼弯弯:只要能赚钱就行,两位姐姐记得接下来一个月,随我点餐奥~(˵¯͒〰¯͒˵)
两位姐姐笑意满满,连忙点头:放心~决不食言~
几位小姐回到林府都快寅时,林三小姐回到家才想起来。
小乞丐,奥不~周孟生明年开春要进私塾了,还没找好私塾呢!
连忙吩咐:柳儿明天去镇上,打听下镇上靠谱的私塾都有哪些,夫子的人品以及才学爱好方面。
柳儿连忙弯腰蹲礼:奴婢知道了。
又继续吩咐:以后你们要帮我记的一些事情,提醒我的时候,顺便说下自己的看法。
几位丫鬟行礼齐齐应声:奴婢晓得~
前院的林夫人靠在炕上喝茶茶,听着嬷嬷带回几个小姐看铺子后打算,连连点头。
旁边的林老爷枕在靠垫上拿着书籍,竖着耳朵,听着几个女儿的所作所为,眉眼都是宠溺的微笑。
等嬷嬷走了枕在夫人膝盖上:还是小女儿最是像我,你说留她在家如何?
林夫人瞥了眼相公:你心里不是早就决定了嘛~
林老爷笑嘻嘻的端了糕点,谈好道:夫人吃糕点~
林夫人拿了一块塞进林老爷嘴里:呐~吃吧~
林老爷眉开眼笑的拍着额头,然后继续枕着夫人的腿看着野史。
翌日雨夹雪,林府三小姐躺在炕上吃糕点,看着小说好不惬意!柳儿去了镇上打听私塾的事情,还没回来。
英儿和坠儿绣着小衣,荷包和帕子,喜儿在旁边圆桌上,帮小姐剥着瓜子栗子。旁边的炉子上温着雪梨汤,和几个橘子,满屋甜蜜的香气。
大姐姐二姐姐开始忙着筹划,铺子怎么装修和解决货源的问题。人手也是个问题,索性买几个人来培养,到时再招几个小工。
下午人买回来,林大小姐拉着二妹妹去前院,问林夫人借管事嬷嬷,培养买来的新人。顺便教教他们规矩,到时放在铺子里用的放心一些。
柳儿回来禀告:二小姐,镇上有三个私塾,一个举人姓王年纪比较大,自家的屋子盖的私塾人最少。
人嘛教的比较杂,平时喜欢喝点小酒,教出学生大都是童声,秀才有但不多。
第二个私塾,夫子中年秀才姓李,家境比较清贫。租的房子平时比较严厉,没啥特别爱好,边教学生边继续读书,还想继续往上科考。
童生有但不多,秀才也有但几率比较高。听说报名前都要先考教一番,然后才决定收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