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各位参加招贤纳士科考者,分文,武,兵,内政四个类别,前往不同的科考场地。”张行乐在总部门前,指挥道。
总部门前如同群蚁排衙,立马被分成了四行队伍,有青壮男子,也有书生相的嬬生,甚至还有一些手拿卷者。但转过头来,仔细观察招贤纳士总部,竟然比秀府还要规模大些,装点多些。
1月5日。张行乐在内政科考场。整个考场整整齐齐一百二十多人。张行乐拿出黄纸和笔墨。给各位考生发了下去。沉声道:“各位能人志士,今天考题有两个。各位选择其中一个作答;一、如果你是地区内政总部,你该如何提高百姓生活水平。请以天下形式分析并加以论述。二、各朝代对于灾民的救治,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官吃灾粮,官官勾结,并且非灾民者也会为了一点小利来吃灾粮,请你就此情况做出相应分析,并提出对策或制度。”张行乐说完,怕考生没有听清楚,又重复了三遍。三遍过后,已经有一大半的考生面面相觑,不知从何下笔。张行乐对此也见怪不怪。因为在大清的王朝,一直以来都是使用八股文。八股文对文人墨客的毒害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了。“请各位不要破坏科考场规则,不要左顾右盼,不要徇私舞弊,各位动笔吧!”张行的最后重复了一次。就让兵役手握着刀柄,来回走动,监督考场纪律。张行乐则是转身前去武将考场。
在另一边的兵部考场,秀芝昌亲自组织考试。但对于兵部来说,这比文人墨科的考试更加困难,更不可能让参考人员纸上谈兵。但是秀芝昌经过一番思考还是想出了方法。“各位,兵部考试更加严格。分为两个前提条件,三种留下。想要参加兵部的考试,必须先提出对古代战法的论述文章,然后再自已研究一种战法。经过这两个步骤后,所有人领钱三十,所有人回乡三天,三天过后带队来参加队伍比赛。最后胜者或战法优异或召集人手多者,皆可成为兵部的率军将领。”秀芝昌的话说完。在堂内引起了一片哗然。众人叽叽喳喳个不停。但有一人沉默不语。。。。秀芝昌说道。“各位难道有疑问?若觉自身无法胜任者,可从前门离去,请各位就此作答。”话音刚落,秀芝昌掏出一叠黄纸,给了下人,刚把纸发下去,人就走了大半。个个垂头丧脑得走出了前门。
再而在另一边的武将考场。这是相对简单一些。没有太大的要求了。武将考场需要各位大汉们先搬起一块四十公斤的石头,来回举过头顶,不下五次。做完这些才有了进入下项考试的资格。之后的考试也很简单。各位大汉们需要站在一个高台上对抗,落下台者为负。竞争非常残酷。“武将部打算只留下一半的人。”张行乐话说道。现场的气氛立马就严肃起来了。也就是说有一半的人将会离开这里。各位壮汉们见此也就纷纷不敢多言。过完第一项考试,基本上只要身体素质够硬都留了下来。而在第二项考试中,各位壮汉也是各司所长,使尽浑身解数,有的是铁匠练就手上的力量,沙包的拳头一拳就把别人打下擂台;有人练就了腿脚的本领,趁比他高大一个半身的大汉不注意,“呼——”俯下身子,一个扫堂腿可以过去,那铁汉子竟然倒了下去。。。。
而在总部内院的文官考场。相对来说没有武场的热闹,也没有内政场的错愕与茫然,更没有兵部场的高要求。文官考试的问题就只有一个: 以泰山为主题,书写一篇相关的文章,禁止八股文。其实题目还好,只是后面禁止八股文的要求为难了一众儒士,毕竟在大清王朝的科举制度下,儒士一般多学为八股文。可是坐上了堂院。又不能离去,各位儒士也就只好硬下笔,以免丢人。之所以要禁止八股文,因为八股文作为清王朝控制文人墨客思想的一种政治手段。封禁了人们的思想,遏制了人们进步思想的潮流。而今天考试又明令禁止八股文,也是一种打开思想潮流的手段。但对于朝廷那边是否同意或者是否采取强力手段?就不得而知了。秀芝昌也感到一些无力,一边监督考试,一边对朝廷想着对策。
不得不说张行乐是十分用心。并未给考生们提供好书写的白纸,而是提供黄纸,书写可欣赏程度大幅降低。但也一定程度上检验了考生的文笔与书法。如果在这种纸上书写都字正方圆,楷体不逸的话,那么考生或多或少是真的有点本事在身上的。秀芝昌一想到这种事,就满意的点点头。
经过了一下午紧锣密鼓考试,兵、内政、文的试卷已经在秀芝昌的府上堆成了小山。。。。“行乐,你和我一起批阅这批试卷。”秀芝昌对行乐说道。行乐爽快的应了下来。等夜更深了几分。一粒粒的试卷堆在一起。上面画了一个小小的叉,应该是不过关的试卷。两人一边批改,一边唉声叹气。
突然,张行乐对着一张兵部类的试卷看了许久。秀芝昌注意到了张行乐的异常情况。“怎么了?行乐,有了好文章?”“主公,看,这篇兵部的文章写的十分有深意,连我这种粗人看的都觉得此人非凡。这个上面写的每一个字都话糙但理不糙。”说罢,张行乐把手中的试卷递给了秀芝昌。在秀芝昌详细阅读之后,也发出了连连赞叹:“好文章,好文章。冰魄的事情由深入浅,由繁化简,无论是战前的安排,还是战时战法的决策,还是战后的收尾。都犹如涓涓细水般丝滑而平静。更何况,他写的战术更是一种没有过记载的战术——游击战。”秀芝昌看像卷名。“王佳硕——”
若不是要遵守考试的规定,秀芝昌真想现在就见见本人。不过秀芝昌在三天后的兵部比赛中一定会对此人多关注几分了。
经过了一晚上的批阅。八百多张试卷中也是选出了一些贤才,如文部张国荣所写 《泰山月记》;内政李固所写《天下局势与内政治理》。一个俗人看了都可以有所受益。敏锐的指出了天下的局势,用粗糙的话语告诉了治理者如何做才能得民心,顺应天下。
三天之后的兵部比赛。秀芝昌就推给了张行乐,自已则是去准备拜访李固与张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