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黄茅岗上金丝柳,红杏花开燕子楼;戏码台前笙细细,云龙山上乐悠悠;九里山前高项战,白云洞中静安修;子房山居清福地,王陵母冢万古流;楚汉相争今何在?惟有横波水东流。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徐州古称彭城,它因为扼守中原地区的南北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到了1948年,那些早已被史学家们记录在史籍中的惊天动地的情节,又将在这片土地上再现,常凯申尽管一败再败,但只要能够站住中原就扔有希望东山再起,因此他把百分之七十的兵力全部部署在了长江以北,对他来讲,哪都可以丢,唯独中原不能丢。】

终于讲到中原了,所有人立刻提起了精神。

【徐州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是非曲直,难以论说。但史家无不注意到,正是在这个古战场上,决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所以古来就有问鼎中原之说。当年先总理领革命军,分三路汇合徐州,兴师北上。光复徐州的第二天,清帝见大势已去,宣告退位。民国十六年四月,也正是在徐州城郊,我有幸亲率数十万男儿征讨北洋军阀孙传芳、张宗昌,大获全胜。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着项羽被困垓下,仿佛这中原古战场,对于我们注定了凶多吉少。二十年前,我从徐州踏上征途,开始了第二次北伐,中华秋海棠叶遂归于一统,本党本军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真可谓占尽天时,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短短二十年后,这里竟至于一变而为我的葬身之地了吗?无论怎么讲,会战兵力是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

“清帝退位?看来清朝末年也是群雄并起啊,只是这个皇帝怎么穿得奇奇怪怪,还是个光头?”

“八十万对六十万,这仅仅是内战?”

【1948年,在两军角逐最为激烈的东北和中原两大战场上,常凯申连连失利。尽管他御驾亲征,可还是在东北战场上回天乏术,眼睁睁看着我军吃掉了他的47万人马。至此,他曾为之自豪的五大主力已有三个丢了军旗,在徐州双方的140万军队摆好了架势。那封历史上重要的电报摆在了教员的桌子上,1948年9月24日,华东野战军建议乘胜打淮海。“六十万对八十万,这是一锅夹生饭,夹生就夹生,也要把他吃下去!”】

【淮海战役,百姓们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这一战后我军第一次在兵力上超过了常凯申部队,常凯申败局已定,最终逃到了岛上当岛主并且陷入了精神内耗,直到几年后天下装备最精良的美军也被我军打的稀里哗啦之后瞬间自信了。我军一个元帅就能把二战第一名将打的落荒而逃,自己顶着十个这样的元帅坚持了四年,我真的很牛逼啊!】

“那些小国都有百万大军,我国也有应该也正常吧。”古人们终于想通了。

“得民心者的天下啊!此话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