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海瑞病故在上任路上
【72岁高龄的海瑞才以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复出。】
【海瑞在南京严禁娱乐,又上书万历要求恢复太祖时期的剥皮囊草制度,遭到朝野多数人的反对。】
【万历皇帝也批评海瑞有悖政体,词多迂戆,不能任事,使海瑞非常难堪。】
【海瑞深感大明这部机器已是千疮百孔,加上年迈体弱,故七次上疏,乞归故里,颐度残年,然朝廷不允。】
【海瑞病重,不久卒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死后仅有薪金8两,葛布两丈,旧衣数件,享年七十四岁,朝廷赠太子少保,谥号忠介。】
......
大商。
寝宫内,烛光摇曳,殷寿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前方悬浮的光幕。妲已,轻轻依偎在殷寿身旁,她手持团扇,半掩朱唇,目光同样聚焦于光幕之上,脸上露出几分好奇与不解。
她轻声对殷寿说道:“大王,这海瑞倒是真性情,竟敢在南京如此严厉行事。只是,这剥皮囊草之制,听起来太过残忍,与他平日里的清廉形象似有不符呢。”
殷寿闻言,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抹赞赏之色,他轻轻搂着妲已,缓缓说道:“海瑞此人,确是有趣。之前看他要辞官,被人排挤,不过看起来他依然不受待见,不管是那光幕中的朝廷还是他的同僚。不过,若是他在我大商,寡人定让他大放异彩!剥皮囊草,听起来就很有威慑力。”
殷寿闻言,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抹赞赏之色,他轻轻搂着妲已,让她的身体更加贴近自已,仿佛是在分享一个只有两人能懂的秘密。
他缓缓说道:“海瑞此人,确是有趣。在光幕中,寡人见他时而辞官归隐,时而被朝臣排挤,却始终不改其志,这份坚韧与不屈,实属难得。寡人心中,对他既有敬意,也有几分惋惜,若他能为我所用,定能共谋大商之盛世。”
说到这里,殷寿的语气中流露出少有的柔情与期待:“美人,你可知道,寡人常想,若他能生在我大商,寡人必倾尽所能,让他大放异彩。至于那剥皮囊草之制,虽听起来严酷,却也是治理国家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用以震慑奸佞,保我大商社稷安稳。美人,你看寡人现在很风光,但这大商现在还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
妲已闻言,好奇道:“大王想做什么,还需要别人的同意么?在我眼里,大王才是这大商的主人,大王才是大商的掌舵人。况且有我陪伴,大王才不是寡人,大王想要什么,我就做什么...”
殷寿望向妲已的目光温柔了一些,“八月八日那天将你纳入宫中,寡人,不,我却还要请示王叔,让他去问天,何其可笑。”
接着,殷寿站起来,越说越愤怒,“我要做什么都要天来同意么?到底是天同意,还是他比干同意,到底谁是大商之主!”
妲已闻言,眼中闪烁着理解的光芒,她轻声道:“大王心怀天下,所思所虑皆是为了大商的未来。在我眼中,大王不仅是这大商的主人,更是奴家的天。大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片土地和人民,奴家自然全力支持。”
她走近几步,从背后抱住殷寿,轻柔道:“大王说起八月八日之事,奴家心中亦是感慨。大王贵为天子,却还要顾及世俗眼光,向王叔请示,那场景想想都让人心疼。但大王请放心,无论外界如何纷扰,奴家永远站在大王这边,与大王共担风雨。”
殷寿转过身,妲已继续说道,“大王也不必为此烦忧,奴家明白大王的考虑,奴家知道,大王的努力都是靠自已一步一步争取的,不是向这天求来的,就算这天下人都不懂,但奴家懂,让奴家来想办法帮大王。”
殷寿闻言,心中的怒气似乎被妲已的温柔所化解,他深情地望着妲已,将她紧紧拥入怀中:“还是你懂我,妲已。这天下人或许都不懂我,但有你足矣。遇到你,没有爱而不得,就是寡人此生最大的幸运。”
......
大秦。
徐福再次被召至御前,面对秦始皇威严的目光,徐福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未知海域的畏惧,也有对逃脱失败惩罚的渴望。
他跪拜在地,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又不失坚定地向嬴政禀报:“陛下,臣首次出海虽未得仙药,但已探知仙山近在咫尺,唯有一巨大鲛鱼横亘其间,阻挠臣等靠近。臣恳请陛下赐予强弩射手,以除海怪,再赴仙山,必不负陛下厚望。”
嬴政听后,龙颜微展,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深知,这不仅是徐福的生死赌局,也是自已追求长生梦想的最后赌注。于是,他下令举国之力,筹备此次前所未有的出海之旅。
不久,东海之滨,一艘艘巨舰如林般排列,甲板上人头攒动,童男童女三千,个个面带稚气却心怀憧憬;百工巧匠,技艺精湛,携带着五谷种子、精良粮食、各式器皿与淡水,准备在这片未知的海域上开创新的天地;武士与射手,身披铠甲,手持强弩,誓要扫除一切障碍,为求仙之路保驾护航。
...
在咸阳城的阴影之下,暗流涌动,街头巷尾开始弥漫起一股不寻常的气息。
夜幕降临,灯火阑珊之处,卢生与几位儒生、方士围坐于一隅,他们的身影在昏黄的光影中显得格外隐秘而紧张,四周虽无喧嚣,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压抑与不安。
卢生,一位面容清癯、眼神闪烁不定的儒者,轻咳一声,打破了沉默的帷幕:“诸位,近日来,我心中忧虑重重,始皇陛下虽一统六国,功高盖世,但其执政之严酷,求仙之痴迷,实乃令人堪忧。”
他的话音刚落,便有一名方士接口,声音低沉而神秘:“卢兄所言极是,民间已有流言,将始皇比作那嘉靖皇帝,言其治下,‘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百姓生计艰难,怨声载道。”
另一位儒生闻言,眉头紧锁:“更甚者,有人言我大秦缺少一位海瑞般的忠臣,敢于直言进谏,揭露陛下之过失,唤醒陛下之仁心。我等身为士人,岂能坐视不理?”
就在这时,一阵夜风吹过,带来了几分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