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招募护卫
张兄,如今王府护卫还有几何?”朱识宏今日特意传张龙前来,询问当下护卫情形,毕竟手中有兵,方不受制于人。
“现今王府侍卫尚有一百七十三人,然装备甚差,刀兵剑器等唯有值守时方有,不过此百余人皆良家子,系从王庄农户中征集而来。”张龙答道。
朱识宏暗自盘算,若要组建自家武装,势必还需招募护卫。然王府护卫,朝廷有明定,仅四百之数,且须随时听候朝廷抽调。
众人好奇,堂堂大明朝,一亲王护卫竟仅有寥寥百余人,实难守卫王府。
肃王府本来是有三个护卫,明成祖元年就削去甘州左卫,宣宗时又削去甘州右护卫,仅保留甘州中护卫,甘州中护卫满打满算6500人。
成化四年朝廷以守边为由,抽调出肃王府中护卫550人调往凉州,肃王府护卫还剩5900多人,又过了四年,再从肃王府甘州中护卫抽调2450人以守边借调为由发往延绥镇,肃王护卫此时还剩3500人。
这可让第三代肃王朱禄埤着急了,上书请求归还护卫,原因是北方鞑虏入侵肃潘,肃王无兵抵御,宪宗准奏归还护卫,但是说和做是两码事,又过了两年,成化十年,朝廷再次抽调肃王护卫,这一次更狠,一次抽调3100人,肃王护卫仅剩400人。
为了补偿第三代肃王,兰州课税每年150石米归肃王所有,真是打发叫化子,第三代肃王也只好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为了深挖仅剩的400人肃王护卫,朝廷要求随时准备抽调。
在朝廷的高压下,第三代肃王得了精神病…
乃至朱识宏这一代,王府护卫从未满员,一直在二百人上下徘徊。
“张兄,如今局势愈发动荡,你去民间招募三百名左右的青壮,补充王府护卫。每月统一给二两银子,需挑选孔武有力、家世清白之人。”念及此处,轻声又道:“招募的青壮统一安置在王府后山下,日后在此训练,切记此事须秘密进行,不得惊扰地方府衙,否则此事定然难以隐瞒,必会上报朝廷。”
“殿下放心,臣知晓,我会与小三子一同前往招募,届时乔装出城。”张风说罢,向王龙示意。如此行事,一来可避免内官太监王龙产生他想,二来也可让王爷安心。
朱识宏眼神望向王龙,点头示意,王龙便招呼身后的小三子与张风打招呼。
“你们速去办妥此事,先去内府库领银子。”话毕,朱识宏示意王龙随自已往王府城墙上走去。到城墙后,朱识宏让护卫丫鬟原地待命,自已则与王龙走到一旁,问道:“王伴伴,我如此行事,会否有风声传至朝廷?”
殿下过虑了,王府内外皆是我方之人,区区几只异眼,给老奴些许时日,便可清理干净。
奴才所忧者,乃殿下此举若引起朝廷猜忌,恐对殿下不利。
王龙满脸忧虑地看向朱识宏。
朱识宏道:“王伴伴,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且不论朝廷如何对待肃王府,如今旱灾严重,新帝登基不过四年,内有忧患,外有祸患。陕西地区全年无雨,庄稼绝收,匪患猖獗。朝廷虽以安抚为主,平定了不少地方,但当下局势愈发扑朔迷离。咱们离得如此之近,恐生变故。”言罢,朱识宏看向远方,城外已有大量流民搭帐篷避难。
崇祯元年,袁崇焕提出五年平辽。然全国性大灾荒,陕西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至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畿辅震动。朝廷诏令天下勤王,众将却自保不前,唯有秦良玉慷慨誓师,率部捐资济饷、裹粮率军;袁崇焕昼夜兼程,驰援京师。后崇祯将袁崇焕下狱处死。同年春,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对农民军剿抚并用,部分农民军流窜至山西。十二月,又加派“辽饷”153 万余两,与原加派“辽饷”共计 680 万余两。
崇祯四年赈济陕西灾民,定议对农民军实行以抚为主的政策。
依当下形势,至崇祯六年,将有大批农民军渡过黄河,挺进河南。届时,天下大乱,朝廷动荡,亦不远矣。
殿下,老奴虽为阉人,却也知灵活应变。老夫与新任巡抚乃同宗,明日便前去探探口风。”年逾六旬的老王龙,似已有所决定。
“王伴伴,切不可急躁行事,先以这四百人试探巡抚态度,刘总兵那边,我会亲自造访。”朱识宏望向城外,再不发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