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被赵高算计多次求见秦二世,都没能成功。秦二世这边呢,被李斯老是打扰,气呼呼地问赵高:“赵高,李斯这是咋回事?我平常有空他不来,我忙的时候他偏来捣乱,是不是故意耍我?还是看不起我,想让我难堪?”
一旁的赵一听,嘿,陛下开始讨厌李斯了。于是对秦二世说:“陛下,您可得小心点。这沙丘事件,知道内情的人少之又少,可丞相李斯却清楚得很。他现在这举动,说不定是在暗示陛下您没给他升官呢。不过,他都已经是丞相了,没官可升啦,真要升,恐怕就得封王。可这封王……”
秦二世打断赵高说:“封王?想都别想!我大秦从来没有封王的先例。李斯这么想,难道他想夺权?还是要造反?”
嘿嘿,终于说到赵高想要的重点了。赵一听秦二世怀疑李斯造反,赶忙说:“陛下,本来这事您不问,我不敢说。既然您都说出担心了,我就提醒您一下。”
秦二世说:“提醒我一下?赵高,你啥意思?”
赵高接着说:“陛下,您想想,丞相的长子李由是三川郡郡守。现在楚地闹事的陈胜等人,都是丞相老家邻县的百姓。要是没人允许,他们能这么明目张胆地乱来?别的不说,李由手下兵马不少,咋就只能守城,不能出城迎战?这不合理吧?再看看章邯的军队,谁不知道章邯,章少府带的是临时拼凑的队伍,都能把周文几十万大军击退。可李由率领的正规军,却没啥用。您不觉得可疑吗?”
秦二世一听:“哎,你不说我还没注意,听你这么一说,这事确实奇怪。赵高,你觉得李斯是不是真要造反?”
赵高回复:“陛下,没证据,我也不好乱说。不过我听说,李斯好像和叛军有联系。就像我刚说的,这乱民陈胜起兵的地方就在他老家附近,不能说没可能吧?但没证据,我一直不敢跟陛下您报告。陛下,反正一句话,丞相在外的权力要是比您还大,您可得小心应对。”
秦二世一听:“嗯,你说得对,这事我得小心处理。那这样,赵高,搞司法你在行,这事交给你处理。另外,我再派些人去三川郡查查,看李由是不是真和叛军有私下联系。”
就这样,秦朝宫廷的内斗大戏正式上演了。
但您别以为李斯会乖乖就范,要知道从秦始皇那时候起,李斯就安插了眼线在皇帝身边记录。所以,他咋可能没人在秦二世身边给他通风报信呢?
收到秦二世要调查李由的消息后,李斯清楚,这肯定是赵高搞的鬼。可见不到皇上,李斯就算有通天本事也没辙。时间紧迫,情急之下,李斯无奈,只能硬着头皮,在秦二世在甘泉宫看摔跤表演的时候去找他。可跟以前一样,李斯还是见不到秦二世。无奈的他最后决定赌一把,直接上书给秦二世,想扭转局势。
他写了啥?李斯写到:“陛下,我听说,臣子权力要是和君王一样大,没一个不危害国家的。咱大秦现在就有个赵高,他天天在您身边,掌握大臣奖惩大权,权力跟您没啥两样,这可太不妥了。”接着,他还举了些历史例子,像春秋战国时宋国丞相如何劫持国君,齐国大臣如何窃取国家等等。李斯觉得,赵高现在的心思和行为,就跟这些人一样。要是陛下不提前防备,他担心赵高迟早叛乱。
哇塞,李斯真是豁出去了。他写这些,就算当面跟秦二世说,秦二世都不一定听得进去,何况是用笔写。要知道,秦二世都被架空了,他上书的内容很可能秦二世根本看不到,能看到的只有赵高。
没错,前面说过,秦二世的奏章都由赵高处理。那赵高会把奏章藏起来吗?没必要!因为赵高早就学会了诈骗集团的大招,啥大招?人员隔离大法。啥意思?就是不让被骗的人去想、去找人或者找信息求证。要是一个人完全相信另一个人,信息来源都依赖别人,自已不去求证,就算事情再不合逻辑,被骗的人也会人家说啥信啥。这诈骗的人根本不用担心。
所以,赵高看完李斯的上书,提前跟秦二世好好解释了李斯指责他的部分,还跟秦二世说:“陛下,我跟您讲,其实李斯才是坏蛋。他担心像我赵高这样的忠臣,我要是死了,李斯就像他举的例子里的大臣一样,夺您的权。”
秦二世一听:“有道理,赵高你是忠臣,李斯肯定是嫉妒你。”接着回复李斯,内容太多太啰嗦,咱简单点,重点就是:赵高是好人,有问题的是你李斯。所以我决定,把你的事交给赵高查办。
哇!原告变被告。一听说秦二世要抓自已,交给赵高审理,李斯仰天长叹,自言自语:“李斯啊李斯,你聪明一世,咋会想跟这昏君进谏呢?你有夏朝的关龙逢、商朝的比干、吴国的伍子胥忠心聪明吗?他们的下场都在那摆着呢,你咋还觉得自已会有不一样的结局?这胡亥为了上位连兄弟都杀,横征暴敛,不管百姓死活,还乱杀忠臣,你劝他他听过吗?就这三件事,就知道大秦没救了。现在天下起兵反秦的人超过一半,李斯啊,你能期待的,就是有一天能看到叛军打进咸阳,把咸阳变成废墟。”
那李斯有机会等到这一天吗?就得看赵高,这位曾经的同事愿不愿意给他机会了。
赵高先把李斯、李由和李斯的门客,都以密谋造反的罪名抓起来。接着在大牢里对李斯严刑拷打,打了一千多板子,打得李斯皮开肉绽。最后,李斯受不了,屈打成招。
李斯原本想,自已是功臣,能说会道,文笔又好,只要留着一口气,就有机会翻供,或者说服秦二世赦免自已。可他的梦很快就碎了。因为他写的东西都被赵高拦下了。赵高一看:“哼,一个犯人,有啥资格上书给尊贵的皇帝?来人,收起来,别脏了陛下的眼。”接着,赵高冷笑说:“哼,想翻供?你不知道我赵高的厉害。”
然后,赵高让手下假扮官吏和秦二世身边的官员,一天问李斯三遍他造反的原因。只要李斯翻供,就是一顿毒打,直到李斯不敢翻供为止。
那赵高为啥这么做?因为赵高知道李斯是重臣,秦二世又优柔寡断,难保哪天心血来潮给李斯机会让他解释为啥造反。所以,赵高得好好训练李斯。
训练完后,赵高好心提醒秦二世:“陛下,李斯是重臣,他的事得谨慎处理。您要不派人亲自问问李斯,确认他承认罪行。”
秦二世一听:“哎,赵高你说得对,那我派人去最后确认。”
那面对秦二世派来的人,李斯会翻供吗?很抱歉,这时候的李斯已经分不清这人是赵高派来的还是秦二世派来的,所以不敢翻供,免得又挨打。
秦二世呢,就因为这样确认李斯承认罪行,跟赵高说:“哎呀,赵高,还好有你,不然我就被李斯这小人陷害了。”
那好了,现在就等把李由带回来,朕就可以处决这帮乱臣贼子。
那李由能回来吗?没可能喽。前面说过,曹参已经送李由先走一步了,他回不来。
那咋办?主犯没到。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秦二世已经相信李斯一家造反。赵高随便编个故事,让使者告诉秦二世说李由起兵反叛,不肯回咸阳伏法就行。
最后,李斯被下令施五刑,腰斩于市。这里补充一下,所谓五刑,就是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墨刑,就是前面说过的黥刑,在脸上刺字。劓刑,看字就知道,鼻子的鼻旁边加个刀,就是割鼻子。刖刑,就是孙膑受的,挖掉膝盖骨,废了两腿。宫刑,割掉生殖器。大辟,就是死刑,还分枭首、绞刑、烹杀、活埋、腰斩、车裂、凌迟等等。李斯受的就是腰斩。简单说,赵高就是要让李斯痛苦地死。
临死前,李斯回头跟二儿子说:“唉,我好想过去在家乡的日子,想跟你一起牵着黄狗,从上蔡东门出去打猎。可惜,再也实现不了了。”
就这样,在李斯和儿子的哭声中,他结束了一生。李家上上下下三族,也都被赵高以谋反罪处死。
李斯死后,赵高因为揭发有功,升任中丞相,封安武侯,夺了大权。
为了确认自已权力稳固,有一天朝会,赵高让人牵来一头鹿,跟秦二世说要献一匹宝马。
秦二世一听:“赵高你说错了吧,这明明是鹿,咋是马呢?”
赵高看着秦二世说:“启禀陛下,这真的是马。您不信,可以问问大臣。”接着,赵高转头问大臣:“你们说说,这是鹿还是马?”
大臣看着赵高凶恶的眼神,哎呦我的妈,这咋回答?别想了,前面不是有答案了吗?都哎呦我的妈了,那肯定是马。
开玩笑的,现场官员谁敢忤逆赵高,不是不回答,就是附和赵高,说这是马。当然,也有几个不长眼的说这是鹿。不过没关系,人不多,赵高之后慢慢处理。
秦二世一听:“哎,没想到我连鹿马都分不清了。赵高,这到底咋回事?”
赵高赶紧找来占卜的官员进宫,让他给秦二世算一卦。这太卜,也就是占卜的官员说:“陛下,可能是您之前祭拜不够虔诚,被鬼神侵扰,导致神志不清。不过没关系,您像以前圣明君主那样,虔诚斋戒祭拜,应该就好了。”
于是秦二世决定:“那好,就照你说的,我去上林苑诚心斋戒,让脑袋清醒清醒。”
就这样,这场认动物的活动结束,成就了“指鹿为马”的成语典故,比喻人故意颠倒黑白。
虽然赵高在朝中能颠倒黑白、呼风唤雨,可外面的世界可不是他想咋样就咋样的。
就像前面说的,秦二世二年九月,楚怀王熊心一声令下,刘邦、项羽兵分两路攻秦。另外,魏豹在熊心的支持下,袭击被秦军夺回的魏地。
现在咱们回头先说说魏豹。
魏豹有可能只用几千人就夺回魏地吗?
能!因为现在秦军大部分军队不是在赵国附近,就是要对付刘邦西征的楚军,没人有空搭理魏豹。
所以,魏豹轻轻松松攻下二十多座城池。楚王呢,正式封魏豹为魏王,让他管理当地。
另一边,章邯灭了陈胜,斩了田儋,逼死魏咎,杀了项梁,觉得楚、魏、齐三地的叛军暂时没啥威胁,决定率领二十万大军北上,一口气解决刚内乱的赵国,瓦解叛军势力。
听到章邯攻赵,张耳严阵以待。可秦、赵刚一交战,赵军就不敌秦军,惨败。
之后,张耳保着赵王赵歇退入巨鹿城坚守。章邯一路挺进邯郸,把赵国百姓迁到河内,然后拆除城堡墙垣,准备一举消灭赵军。
眼看秦军攻势凶猛,巨鹿城里的张耳赶紧召回自已的人马,同时向齐、燕、楚等国紧急求救。这就是为啥之前楚怀王收到赵国求救的消息。
张耳等啊等,可他最先等到的不是自已人,也不是援军,竟然是秦军北方守将王离。
王离之前虽然和刘邦交战失利,但在章邯请求下,决定把军队调头,集中兵力先帮章邯灭赵国,解决北方威胁。所以,他领着二十万大军来到巨鹿城。
哇塞,秦国真拼了,连北方匈奴都不管,把王离都派出来了。看样子,秦朝想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消灭叛军。
没错,王离带着大秦精锐部队迅速包围巨鹿城,章邯在二线屯兵棘原,在巨鹿城南修甬道专门给王离运粮草做后勤支持。
这四十万秦国大军,在两人分工合作下,给赵国的巨鹿城带来巨大压力。
还好这时候,张耳收到消息,陈余在常山招了几万人来支援。这消息让张耳兴奋了一下。
不过,也就真的就兴奋了那么一下。因为陈余只是屯兵在巨鹿城北,没有来解围。
张耳气得大骂:“陈余搞什么?我巨鹿城兵少粮缺,你还在外面磨蹭,不和秦军交战,是不是等秦军破城杀了我们?”
接着,张耳大叫:“张黡、陈泽听令,我命令你们去告诉陈余,让他赶紧出兵迎战秦军。就照我说的跟他说,陈余,咱俩当初可是刎颈之交,现在赵王和我就快城破人亡了,你有几万军队却不出手相救,这算哪门子刎颈之交?要是你还有信用,就把所有军队押上,和秦军决一死战,只有这样,咱们才有那么一点生存的机会。”
陈余一听,回复张黡、陈泽:“秦军四十万人啊!我不是不顾刎颈之交的情谊,但事实摆在眼前,我就算押上这几万士兵,也像是拿肉包子喂饿虎,有用吗?与其白白牺牲这些士兵的性命,不如保存实力,将来才有机会给张耳和赵王报仇,你们说是不是?”
张黡、陈泽一听:“嗯,你这么说也是。但现在情况紧急,您总得做点啥让人家相信您在乎这刎颈之交啊。”
陈余听完点头:“唉,要不我给你们五千士兵,你们试试看,我说的是不是真的。现在这秦军咱们根本打不赢,去了就是送死。”
眼看陈余这么坚决,张黡、陈泽只好按照陈余的建议,率领五千人冲向秦军,想打开一个缺口,让赵王和张耳有机会活命。
不过很抱歉,除了数量上的绝对差距,守在巨鹿城外的可是秦将王离啊,他带的是秦朝正规军。张黡、陈泽这五千杂牌军,就算不怕死冲过去,也像扔到雪地里的石头,连个声响都没有,就消失在人海中了。
哇,这陈余是不是太没义气了?
这就得看您怎么看了,别说陈余了,就连张耳的儿子张敖,从代地征兵近万人来到巨鹿城外,也被眼前的秦军吓住,不敢前进。
眼看赵国就要灭亡,这时候城墙上的张耳看到,哎,远方好像有援军朝秦军杀过来了,啊,是楚军,楚国的援军到了!
那张耳有机会死里逃生吗?这场秦末民变中最关键的一战——巨鹿之战,即将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