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三十五年的那个时候,公子扶苏因为劝谏其父秦始皇不要坑害术士而惹怒了老秦皇帝,被派往上郡担任监军。就在扶苏踏上去上郡的那一年,秦国发生了三件怪事。

第一件怪事,天文现象来了个大戏。火星,古人称之为荧惑,竟然在天蝎座附近打转。古人所谓的“荧惑守心”,就是火星在天蝎座附近看起来慢吞吞的绕圈圈。这种现象在古人眼里可是个大凶兆,预示着皇帝驾崩或者国家动荡。简而言之,就是天上星星在发出警告,说有大麻烦要来了。

第二件怪事更让人咋舌。一块陨石从天而降,落在了秦国的东郡。说实话,陨石掉下来其实不算新鲜事,但这块陨石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上面竟然刻着:“始皇帝死而地分。”这字面意思是秦始皇死后天下会再次分裂。哇,这可真是踩到了始皇帝的痛点。秦始皇看了这刻字的陨石,气得不得了,立刻下令彻查,想找出是谁搞的鬼。结果当然了,查来查去还是无果。于是,秦始皇决定“找不到,那就全杀掉”。东郡的居民们无辜地成了冤屈的祭品,陨石也被销毁处理,仿佛一切都被掩盖在了厚重的黑暗之中。

至于第三件怪事,那就更加诡异了。一位秦国使者在途经关东时,突然有人拦住他的路,递给他一块玉璧,并要求他转交给“滈池君”。使者一脸懵圈,问道:“谁是滈池君?你说清楚点好不好?”那人却只是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随口道:“今年祖龙会死。”使者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正要追问时,那人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使者惊呆了,心想这不就是遇上鬼了吗?看着手中的玉璧,知道这东西价值不菲,他立刻向秦始皇报告了这事。

秦始皇一听,嘴上说没事,心里却有些发虚。他告诉使者:“别担心,山鬼的预言最多只能预知一年的事。现在已经是秋天,快到年底了。再说了,‘祖龙’只是个传说中的人物,跟我没关系。”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当使者把玉璧交给秦始皇时,他真的被吓了一跳。这块玉璧不是他之前祭拜河神时当作献礼抛入河中的那块吗?怎么会再次出现呢?

于是,秦始皇急忙找人进行占卜。占卜师告诉他:“陛下,只要您出游或迁徙人民,就能化险为夷。”秦始皇一听,心想出游可不是什么好主意,毕竟山鬼都说了今年祖龙会死。尽管嘴上说着不在乎,但内心的紧张却无可掩饰。

秦始皇虽然表面上镇定自若,心里却清楚得很:那个“祖龙”,不仅是人类的先祖,更暗示着权力的巅峰,显然是在指自已。换句话说,这预言可能正是对他的警告——如果他真的出门,危险可能就会紧随其后。于是,他决定采取一种较为保守的策略。

第一步,他下令将北河和榆中的三万户人家迁移,以降低潜在的风险。为了安抚这些被迁移的百姓,秦始皇还特意提升了他们的爵位,让他们感受到皇帝的厚恩。至于更冒险的出游计划,他则打算拖到明年再说。毕竟,山鬼的预言似乎只对今年有效,他决定等到年头过去再做打算。

于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下令开始他一生中的第五次出巡,同时也是他的最后一次出巡。他带上了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去疾守,以及中车府的府令赵高。

赵高,这个在秦国政坛上浮浮沉沉的家伙,本来是赵国王族的一支,因母亲犯罪而家道中落,成了秦国的“隐官”,即被政府安排了个工作以掩盖其前科。简而言之,他的地位一度相当卑微。但赵高却凭借自已对秦国刑法的精通,意外翻身,成为了中车府的府令,相当于现代的国家领导人秘书兼司机。秦始皇不仅任命他为中车府府令,还让他负责教导自已的二儿子胡亥如何审理案件。看来,赵高在秦始皇眼中是个重要人物,至少在教育皇子的任务上显然得到重视。

然而,这一切看似平静的日子,突然间被一个噩耗打破了。

一天,蒙恬的弟弟蒙毅奉命捉拿赵高,因为有人向秦始皇告发赵高犯下了重罪。蒙毅在审理案件后,认定赵高罪证确凿,按秦律本该判处死刑。可是,赵高会乖乖地鞠躬认错吗?那还用说?他的学生可不是别人,正是秦始皇的二儿子胡亥。

有胡亥在背后撑腰,赵高可不那么容易就出事。再加上赵高平时嘴巴甜得像蜜糖,做事又特别认真,这自然也赢得了秦始皇的一点青睐。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秦始皇决定给赵高一个机会——不仅不予惩处,还让他恢复原职,继续教导胡亥。听起来,这似乎是一种“以德服人”的策略,希望通过施恩来稳住赵高的忠诚。不过,秦始皇显然低估了赵高的本性——小人只看得见眼前的利益,而永远忘记恩惠的源头。

那么,赵高是否真的是个小人呢?接下来的故事或许能揭晓这个谜团。

作为秦始皇的秘书兼司机,赵高自然知道皇帝的每一次出巡计划。至于为何要胡亥随行,这可不是单纯的出门散心。扶苏已经被派往上郡,按照“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古理,第一继承人被调走后,第二继承人胡亥就有了上位的机会。赵高显然希望胡亥能把握这个机会,在父亲面前好好表现一下。当然,趁机出去游玩也是不错的,顺便满足胡亥的心愿。

然而,这看似平常的安排背后却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这也可能是赵高安排胡亥同行的真正原因。赵高或许已经察觉到秦始皇的健康状况一天不如一天。这次出巡,无论如何都是舟车劳顿,对于身体日渐衰弱的秦始皇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负担。

然而,秦始皇无论如何也不能不出门。接二连三的怪事和占卜师的预言让他知道,硬着头皮也要出去走一遭。赵高的算盘打得精明——如果秦始皇在途中因病突然崩了,谁在他身边,谁就有可能成为最大的获益者。因此,赵高才会毫不犹豫地安排胡亥跟随,以确保在关键时刻不会错失良机。

这一路上虽然舟车劳顿,秦始皇的心思却早已飘向了琅琊,渴望一睹徐福寻找长生不老药的进展。徐福一听到皇帝要来,吓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哪里来的长生不老药?徐福心里明白得很,秦始皇花了那么多钱,结果现在什么都没见着,这事儿真是悬得很。更别提,咸阳城去年刚埋掉了460多具尸体,这些事儿应该足以让徐福感到忐忑不安了吧。

徐福只能拿出他的“口才”来应付。见到秦始皇后,他挤出一副可怜相,开口说道:“陛下,我们多次看到蓬莱仙山的踪影,但因为海中有一条巨大的鲛鱼挡路,我们一直无法登上仙山取回灵药。如果陛下能派兵协助我们解决这条鲛鱼,我们就能顺利取回灵药了。”

说到鲛鱼,秦始皇不禁皱起了眉头,心想:这是什么鬼话?现在居然还有人以海中的鲛鱼来搪塞?如果真有鲛鱼在作怪,徐福之前怎么不提?这明显是办事不力,想把责任推给皇帝。但令人意外的是,秦始皇似乎真的相信了这个故事,看来他的健康状况确实如人所见,连这种低级的把戏都看不出来。也有可能,他明白自已被欺骗了,但选择了试一试,毕竟他做过一个梦,梦中他和海神搏斗,或许这让他多多少少信了徐福的话。

然而,秦始皇心中有疑问:梦中的海神看起来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完全不像徐福所说的那条蛟鱼。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于是,秦始皇决定向专业人士请教。占卜师告诉他:“陛下,海神通常以我们难以察觉的形态出现,可能化身成大鱼或蛟龙。所以,徐福提到的蛟鱼,很可能是个恶神。只要陛下能除掉这个恶神,善神自然会显现。”

哎呀,这看起来像是徐福和占卜师勾结在一起的节奏,不过,秦始皇也不好随便指责他人。于是,秦始皇决定相信这可能是上天的考验,于是亲自带队,准备进入海中捕鱼,寻找那传说中的大鱼。

这行人从琅琊出发,北上抵达荣成山。可惜,他们并没有发现徐福口中的那条巨鱼。秦始皇回头看看徐福,问道:“徐福,你确定真的有那条蛟鱼吗?”

徐福见状,急忙回应道:“陛下,确实有可能是鲛鱼被您的威名吓到了,所以不敢现身了。不如我们再追追看,定能找到的!”

秦始皇听了,心中仍有些怀疑,但他决定再信徐福一次:“好吧,再追下去。”于是,队伍继续在海中搜索,希望能够找到那条神秘的蛟鱼。

队伍一路追到了芝罘山,现今的山东烟台,这座大陆最大、最具典型陆连岛的地方。突然间,士兵们慌慌张张地回报:“前方出现了大鱼!”

秦始皇眼睛一亮,“真的吗?真的有鲛鱼?”他二话不说,立刻下令全员抓鱼。于是,船上的强弩乱射,弓箭飞舞。大家紧张地盯着水面,心里默默祈祷:这次能抓到吗?

果然,天佑皇帝,大家真的抓到了一条大鱼。哇,真不知道这算徐福的好运,还是这条鱼的倒霉。不过,不管怎么说,秦始皇终于抓到了一条大鱼。于是,他把这条大鱼当作了徐福找不到长生不老药的一个“合理解释”。

秦始皇对徐福说:“既然这条鲛鱼已经被我们抓到了,那么现在应该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你前往仙山寻找仙药了吧?快去吧,尽快带回药来。”

徐福领命后,再次带着三千名童男童女,肩负着满满的粮食和种子,启程前往传说中的蓬莱仙山。至于他能否找到仙药,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秦始皇已经等不及了。

话说回来,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徐福知道自已找不到长生不老药,但担心回去后会被秦始皇处死,于是决定带着这三千名童男童女,以及大堆的粮食和种子,逃往海外,不再回头。传言说他们最终逃到了现在的日本,成了日本人的祖先。不过,这一说法有些争议,详细情况还得交给考古学者去研究,我们这里就不多做讨论了。

继续我们的故事:徐福队伍刚刚出发,秦始皇便开始感到身体的异样。古人有“落叶归根”的说法,秦始皇深知自已恐怕难以再撑多久,于是决定让车驾往西,准备返回咸阳城。尽管他努力隐瞒自已的健康状况,但车队行至平原津时,秦始皇仍然病倒了。

面对这种情况,随行的大臣们心中已有数,但因秦始皇忌讳“死”字,没人敢提起这件事或讨论皇位继承问题。虽然如此,秦始皇知道,如果自已真的走了,帝国没有明确的继承人,天下可能会陷入混乱。

于是,他写下了遗诏,指示他的长子扶苏在他死后,交由蒙恬掌管军队,并尽快将他的灵柩送回咸阳安葬。虽然诏书中并没有直接说明扶苏就是继承人,但古代主持丧礼的通常是继承人,这一点足以说明秦始皇的意思。

这封遗诏被交给了掌管传国玉玺的中车府令赵高。秦始皇吩咐赵高,用印后将诏书交给使者,送去扶苏那里。这样,万一自已再也无法醒来,至少扶苏也能知道自已的责任所在。

当赵高拿到遗诏时,他心中暗道:“这份信应该就是秦始皇的遗诏了。”他不需要多想,随便用脚趾头都能猜到这封信的内容——谁将成为新的皇帝。实际上,即便不看信的内容,他也知道结果大概会怎样。

那么,赵高是否真的打算按照秦始皇的遗诏,将这封信送给扶苏呢?他环顾四周,瞥了一眼奄奄一息的秦始皇,心中盘算着:“看起来,陛下的病情已经无药可救了。既然如此,这封信送出去的必要性倒也不大了。”

自从出发那天起,赵高就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一个让他家族翻身的机会。他已经等了太久了,这么多年,他的心思早已放在了自已的计划上。

那赵高究竟在等什么机会呢?毫无疑问,他在等待将自已的学生胡亥推上皇帝宝座的时机。

果然,赵高没有判断错。当秦始皇的车队抵达沙丘宫殿时,这位千古一帝,那个曾经改变历史的伟大人物,终于在病魔面前静静倒下,走完了他的一生。关于他的功过,是非成败,都将留给后人去评说。

随着秦始皇的离世,丞相李斯的脸色变得煞白。他意识到,陛下未能撑到回到咸阳,而大秦帝国也没有设立太子。如果现在公布陛下的死讯,那么宫中的皇子们恐怕会联合大臣,争权夺利,导致天下大乱。此时此刻,李斯面临的困境是显而易见的。

他心中迅速打起了算盘,决定采取一个策略——密不发丧。他想着:“这些事情,等到我们回到咸阳,形势稳定之后再说吧。”

从沙丘宫殿到咸阳城,还有一段漫长的路程。李斯心中暗叹:“这可怎么办好呢?”幸好,秦始皇一向喜欢神秘莫测,不喜欢随便让人见到他,这倒也正合李斯的心意。他决定将秦始皇的遗体安放在棺材里,再将棺材放置在辒凉车上。所谓辒凉车,就是古代那种带窗户的车子,勉强算是古代的“恒温交通工具”。

李斯安排好一切后,他让秦始皇的遗体保持在棺材中,假装陛下仍然活着,正常办公、用餐。这种安排,也只有李斯、胡亥、赵高,还有秦始皇身边的几名亲近宦官知晓。

赵高眼睁睁地看着李斯的一切安排,心中暗笑。他知道,李斯此举无非是为了保住自已的权位,维持现状。于是,李斯安排妥当之后,赵高终于开始了他的计划。

赵高找了个机会,私下见了胡亥。他掏出秦始皇的遗诏,慢条斯理地对胡亥说道:“皇子,陛下临终前写了这封诏书,要召回扶苏处理他的后事。换句话说,我猜陛下是希望将皇位传给扶苏。”

胡亥听了,眉头紧锁,似乎有些无奈:“这确实是我父皇的决定。”

赵高却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继续说道:“皇子,陛下的诏书只有这一封,并没有给其他皇子。这意味着,一旦扶苏回到咸阳城继位,那其他皇子将没有任何机会,甚至连一块安身立命的土地都没有。”

胡亥的心中开始动摇:“那我能做什么呢?”

赵高的笑容愈发阴险,他低声说道:“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建议您随陛下出巡,不仅是为了增长阅历,更是为了防范这样的局面。现在,天下究竟归谁,已经不由陛下说了算。您看,陛下还能说什么吗?”

胡亥听得一愣:“赵高,你这话什么意思?”

赵高的笑容变得更具威胁,他冷冷地说道:“皇子,现在天下归谁,应该是由你我以及丞相李斯来决定的。要做天下的主人,还是臣子,完全在于您的一念之间。只要想想,是要制人还是受制于人,答案恐怕您已经很明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