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项羽首次携手进击**

成功攻克城阳之后,刘邦和项羽这两位猛人,又在濮阳东面把秦军打得落花流水。

面对项羽那无人能敌的威猛武力,秦军吓得赶紧暂避锋芒,一溜烟退回城中,牢牢坚守。

听到项羽连战连胜的喜讯,项梁那叫一个高兴。不过呢,由于章邯带领的秦军从进攻转为防守,一时间,楚军也难以将城池攻下。

于是,项梁把项羽和刘邦召回,让他俩合兵一处,全力猛攻定陶。然而,定陶这边的秦军,早就听从章邯的命令,采取守势。所以,就算楚军合兵围攻,一时半会儿也分不出个胜负,整个战事就这么陷入了僵局。

看到这个状况,项梁气得直跳脚,大骂道:“哼!章邯这胆小鬼,居然给我当起了缩头乌龟!可恶至极!打仗啊,最重要的就是士气。要是咱没法一鼓作气给秦军来个重创,这战事一旦拖久了,对咱们可大大不利!”

就在这时,突然有消息传来。

“报——”

“发现秦军的增援部队已经到了雍丘!”

项梁一听,瞪大了眼睛:“什么?秦军还有增援?这可糟糕了!要是让他们进城,这仗还不知道要打到猴年马月呢!”

于是,项梁当下拍板决定,要将楚军分成两路。一路由他继续在定陶坐镇,另一路则由项羽、刘邦领军,去迎战秦国的援军。

项羽、刘邦两人率军来到雍丘之后,很快,他们就和前来支援章邯的秦军三川郡郡守李由碰上了。

李由这家伙,之前跟章邯联手击破过楚军,心里就想:“哼!这群农民兵,除了人多,没啥真本事,有啥好怕的!”

于是,他一声令下,秦军就朝着楚军猛扑过去,他自已更是一马当先,冲进敌阵。

项羽一看,乐了:“好家伙,看来大家还不认识我项羽啊!不然怎么会有这么不怕死的,敢冲在前面!我看啊,要是我不再多砍几颗人头下来,我项羽的威名可就立不起来了,更别指望有人会怕我!”

于是,他二话不说,直接拍马向前,准备迎战李由。

那李由迎战项羽,结果会怎样呢?哎,没机会知道咯!因为挡在前面的刘邦帐下的曹参,仅仅一剑,就把李由斩于马下,让他直接领了盒饭。

随着秦军主将的战死,很快,秦军就土崩瓦解,被楚军打得屁滚尿流。

**接下来**

项羽、刘邦继续率领大军朝着外黄挺进。

而项梁这边呢,在接到项羽斩杀李由,还在雍丘大破秦军的消息后,那是开心得不行。

“嘿嘿……想不到我这侄儿项羽如此英勇非凡啊,能接连以少胜多。看来,推翻暴秦统一天下那是指日可待喽!”

然而这时,一旁的宋义,看到项梁这眉飞色舞、骄傲自满的模样,便对他说道:

“武信君,都说骄兵必败。眼下虽说我方形势一片大好,可我刚收到消息,秦军已经调动原先驻守在北方王离的部队,去协助章邯了。王离那可是秦国名将王翦的孙子,不容小觑啊!再加上目前我军兵力有限,却还兵分两路,我担心这样的兵力分配不太妥当。另外,我看各营的士兵们都有了骄傲懈怠的迹象,这一点,我建议咱们还是谨慎对待为好。毕竟,这秦军带头的将领是章邯,那可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咱们得多加提防,免得秦军突然对我军发起攻势,到时候我军恐怕会措手不及。”

项梁一听宋义这话,心里那叫一个不痛快。

“我军现在顺风顺水的,你说谨慎?谨慎个啥呀!这章邯早就被我打怕了,他现在整个人缩在城里,哪还敢出来?就算秦军多来些人,难道能是我项家军的对手?告诉你,要不是之前连续三个月的大雨把路弄得泥泞不堪,不便行军,我早就把章邯给灭了。你说我要怕他?我看应该是他怕我才对!哎……不过你说的也对,咱们是得增加兵力。我原本想请齐国帮忙,没想到田荣那小子,忘了我对他的救命之恩,居然拒绝出兵。要不这样,宋大人,你帮我跑一趟齐国,好好给田荣讲讲道理。要是他愿意来,之前的事我就不计较了。不过,要是他敢不来,你就跟他说,等我解决了章邯,下一个目标可能就是他喽!哈哈哈哈!”

哇塞,这是要把矛头对准自已的盟军啊!

看着这目中无人的项梁,宋义知道,再说啥都是白搭。不过,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宋义心想,要是再跟项梁混在一块儿,恐怕会有灾祸降临。

于是,他顺着项梁的话说道:“哎……武信君您说得是,要不,就按您的意思,让我出使齐国去劝说田荣,让他出兵共同抗秦吧。”

项梁原本就懒得搭理宋义,一听他愿意离开,高兴地说:“啊……那好,就有劳您了!”

宋义拿到项梁的命令后,飞一般地赶紧离开楚军军营,前往齐国。

在路上,他碰到了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

宋义问他:“呃……您这是要去见项梁吗?”

高陵君回答:“是啊!”

宋义一听,赶忙告诉他:“呃……高陵君,您听我一句,走慢一点,因为走慢一点您才有机会活命。要是您走快一步,很有可能会跟项梁一同覆灭。”

高陵君一听,吓了一大跳,问道:“哎……您这话怎么讲啊?”

于是,宋义把之前他和项梁的对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高陵君,还告诉他,自已觉得项梁的败亡就在近期了。

**在连续三个月的大雨使得交战不利之后**

章邯这边从咸阳城得到了补充的新兵兵员。经过一番稍事训练,章邯决定,他要主动对定陶的楚军本阵发动奇袭。

没错!章邯之前退守城中,主要就是为了躲避楚军的锋芒,等待增援部队。另外,还有个至关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要让楚军在品尝胜利的滋味后,放松警惕,斗志松懈。

没想到,这一切进展得无比顺利,正如他的计划在稳步推进。唯一让他意外的是,项梁竟然还送给他一个“大礼包”,把最强战力项羽分兵出去攻打外黄。

看着项梁四处分散兵力作战的态势,章邯心里跟明镜似的,项梁这明显是轻敌了。既然如此,他能轻而易举地推断出,目前定陶的防守必定不够严密,这绝对是给楚军主力狠狠一击的绝佳时机。

于是,章邯决定利用大雨掩盖秦军行动的声音,趁着黑夜,亲自率领秦军,主动对定陶项梁的楚军主力展开奇袭攻击。

“咚咚咚……”战鼓四起,定陶之战,正式拉开帷幕啦!

楚军压根没想到,这之前胆小如鼠的秦军竟然会主动发起攻击。这群睡眼惺忪,完全没有作战心理准备的士兵,哪能招架得住从四面八方如排山倒海般涌来的秦军啊!

没错,就像宋义之前所预言的那样,这疏于防备的楚军,瞬间就被打得溃不成军。

慌乱之中,项梁只能赶紧想法子稳住阵脚,杀出一条血路,并且派人去通知项羽,同时向齐国请求救援。

那这两路援军,能来得及营救项梁吗?

先说齐国这边,很抱歉!田荣那可是头犟驴,他之前就放话了,不杀田假他绝对不出兵。所以,看不到田假的脑袋,那就对不起了,别指望齐国出兵援助。

那项羽这边呢?项梁可是项羽的叔父啊,他怎么可能不救?项羽在听到项梁危急的消息后,立刻和刘邦放弃对外黄的攻击,带着军队掉头火速赶赴定陶。

那项羽能来得及救项梁吗?

所谓有心算无心,要知道,人家章邯等这一天可是等了好久,他可没打算让项梁有机会撑到救援。所以,秦军的攻势那叫一个凶猛,完全不给项梁喘气的机会。

章邯的目标十分明确,那就是歼灭楚军主力,送项梁去地下见他老爹。

面对这如烈火般凶猛的攻势,项梁知道,他眼前能走的路不多。要么死战突围,要么向章邯投降。

至于他原本期待的援军,看来是没指望了。

不过投降?这可不是项梁会做的选择。因为尊严和骄傲,让项梁宁愿战死,也不愿向秦军摇尾乞怜,更不愿意像条夹着尾巴打了败仗的小狗一样落荒而逃。

所以他最后的选择是——死战到底,哪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他也绝不投降。

就这样,名将项燕的儿子,复兴大楚的明灯,在此……正式熄灭。

**项梁战死之后**

章邯率领秦军转移阵地。

赶到定陶却无力回天的项羽,在看到叔父项梁的尸体时,蹲下身将其抱起。项羽虽未放声痛哭,但却暗自流泪。

面对一直与自已生活并教导自已的叔父,项羽根本无法接受眼前的惨状。他低着头对着项梁的尸体喃喃道:“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为什么就不能多撑一会儿,撑到我来!”

这时,一旁侥幸逃过一劫的士兵,嚎啕大哭着对项羽说:“项将军,要是田荣肯出兵……武信君,武信君肯定能撑到您来救我们的,可田荣那家伙忘恩负义,见死不救啊!”

听到这话,项羽紧紧握着双拳,身体颤抖着,口中念念有词:“田荣你这卑鄙小人!”

此时,站在一旁的刘邦,轻轻拍了拍项羽的肩膀说道:“项将军,请节哀,您一定要保重身体,这样咱们才有机会为武信君报仇。”

项羽站起身,回头看着刘邦,看着这个一路马不停蹄跟自已一同赶往定陶救援项梁的伙伴,他发现此时的刘邦也是泪流满面。项羽此刻觉得,刘邦是真心关心自已,真是好兄弟。于是,他激动地点点头说:“好兄弟,只有你是真心的,只有你关心我和我叔父。若你不嫌弃,我——项羽,愿在此与你结拜为兄弟,咱们一起为叔父报仇,好不好?”

刘邦一听,心里乐开了花,暗忖:“哇塞,这是中奖了吗?我一介平民,项羽竟然要跟我结拜,这哪能拒绝啊!”于是,他回答项羽说:“没问题,咱们早就是生死与共的兄弟了。我年纪比你大几岁,以后你为弟,我为兄,从今往后,咱们兄弟相称!”

就这样,虽然没有正式的仪式,但两人在定陶结为兄弟。

嗯……不过这里有个小小的疑问,那就是,刘邦脸上的泪水到底咋回事?谁知道呢?有可能他多愁善感,也有可能他特会装哭,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其实那不是泪水,是雨水啦!只是当时项羽泪眼朦胧,视线模糊,没分清罢了。

那不管了,反正项羽就是相信刘邦是好人,愿意跟他结拜就是了。

之后,刘邦对项羽说:“武信君战死,这军中恐怕会有变故,再加上现在秦军的动向不明,我建议咱们先回师去见楚王,稳定后方之后,再做打算,您觉得呢?”项羽听完点点头。

于是开始收拾项梁的残部,完成之后,他与刘邦一同回师。

这时刘邦又跟项羽说:“我看原先跟英布在一起的吕臣部队,现在也是孤身在外,要不把他们也叫上一起回师。一来可以共同稳固后方,二来能团结项家军的实力。”项羽一听,觉得有道理:“这吕臣单独在外,要是突然遭遇秦军攻击,恐怕难以应付。”

于是,他派人去邀请吕臣一同回师。

由于项羽判断,彭城的地形比盱台更利于防守,为了避免秦军攻打盱台威胁楚国后方,他派人通知楚怀王,建议他迁都到彭城。

这三人来到彭城之后,吕臣负责驻扎在东边,项羽驻扎在西边,至于刘邦,则驻扎在砀,形成一个犄角之势,约定相互支援。

**而在另一头**

楚怀王听到项梁战死的消息,也是大为震惊。不过,在判断项羽三人的建议确实可行之后,他也立马行动,将楚国首都迁到了彭城。

要知道,项梁生前,楚国大权几乎都被他一手掌控。如今他突然离世,虽说大家都清楚项羽是他的继承人,可楚怀王可不这么想。毕竟权臣对王权是有威胁的,要是不趁现在项羽羽翼未丰的时候,重新安排权力和位置,那以后可就没机会了。

所以,他来到彭城之后,先是下令让项羽和吕臣的军队进行整合,由他统一指挥。而项羽呢,被封为鲁公和长安侯。吕臣则被封为司徒,吕臣的父亲吕青,官职升到了令尹。另外,他让刘邦继续驻守砀,封为武安侯。

哎……怎么又叫武安?白起被封武安君,李牧也被封武安君,虽说刘邦封的不是武安君,是武安侯,但不知道他会不会觉得有点犯忌讳。

那不管了,人家楚怀王都封了,难道还能收回去?

等这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啥?等待迎接秦军进一步的攻势呗。

然而,大家就在那等啊等啊,哎……章邯人去哪儿了?怎么不来进攻彭城呢?

没错,想太多啦!章邯在击败项梁和楚军主力之后,判断接下来楚军必定元气大伤,再加上内部还有权力争斗的问题,所以短时间内,楚军根本不可能对秦军构成威胁。于是,他再次把秦军的矛头转向北方,希望在入冬之前,灭掉赵国。

那章邯攻赵之战战况如何呢?嗯……别急,晚点咱们再讲。

现在咱们先来说说楚怀王这边。对楚怀王来说,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难过。高兴的是,秦军没对他发起进一步攻击。难过的是,人家秦军压根没把他当回事,直接把他晾在一边,这说明定陶之战,楚军伤得那叫一个惨重。

就在这时,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听到项梁战死以及楚王迁都到彭城的消息后,把出使楚国的行程改成前往彭城,去见楚怀王。

见到楚怀王之后,楚怀王礼貌地请高陵君坐下聊聊。这时,高陵君看了看四周,然后请教楚怀王说:“哎……大王,请问宋义出使齐国回来了吗?”

楚怀王一听,回答道:“没啊!不过,你咋知道宋义去你们齐国了?”

接着,高陵君把他半路遇到宋义,还有宋义让他走慢点救了他一命的事,告诉了楚怀王。

楚怀王一听,“哦……”

高陵君说:“是啊!他说项梁不听他的建议,一定会惨败的。看样子,这宋义也是个用兵的高手呢!”

楚怀王一听,点了点头。

这时恰巧有人来回报:“报——宋义出使齐国回来了!”

楚怀王一听:“哦……这么巧,刚刚还在聊他呢。好……那就请他进来坐吧!”

宋义进来没多久,就向楚怀王报告:“呃……这齐国不是不愿意出兵,只是刚经历了一场内乱,田荣还在整顿内部,所以没法出兵。”

哎呀,说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这些不是楚怀王想听的重点。楚怀王想听的重点是:“宋义啊,你当初是怎么跟项梁说的,然后,你又是怎么判断项梁一定会兵败身亡的?”

听到楚怀王这么一问,宋义心里乐开了花,嘿嘿,这可是展示自已能力的好机会。

于是,他详详细细地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给楚怀王讲了一遍。

楚怀王听完之后心里想:嗯……哎……这会不会是宋义跟齐国使者串通好的?

这事后来分析,已经发生的事,每个人都能说得神乎其神。不然怎么会有“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这句话呢?哎……不过当时还没有诸葛亮就是了。

那要是你是楚怀王,要怎么检验宋义是不是真有本事呢?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啥?直接出题考他。那出啥考题呢?要是自已不太懂,还把题目出得太细、太专业,有时候反而会被人看穿,让人发现自已不懂。所以,出题的时候最好是怎样?要有大局观。啥是大局观?也就是题目越笼统越好,不过,还是得有重点或者方向。

**那楚怀王会出啥题目呢?**

楚怀王问宋义:“你觉得咱们对抗秦国,该采取啥策略?”

漂亮!楚怀王果然是天生当官的料,这问题太重要了,还很有大局观,关键是他能从答话人的内容里判断对方的格局。

那宋义会咋回答呢?

宋义跟楚怀王说:“大王,我主张咱们的军队往西进军,直接攻打秦国的首都咸阳。一旦攻破咸阳城,秦军肯定阵脚大乱,这是我抗秦策略里的上上之选。咱们只要选一位能剿抚并用,而且进退有分寸的良将,就能成功。”

厉害!这回答真不错!

那我能问一下这位良将是谁吗?

当然不行!因为通常这位良将是谁,得由英明的楚王您自已来决定,我只是提个建议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