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皇帝已经三年半了。
我虽然不是真正的弘历,但是也明白新皇登基,必要加强皇权,稳固皇位。
康雍两朝,富察家族逐渐兴盛,再经过乾隆朝六十年的发展,则会更加辉煌。我本就是个刚即位的皇帝,根基未稳,如果放任这么大一个势力发展下去,势必会严重威胁到我的皇权。我可不想像电视剧里的渣龙那样,忌惮这个、又忌惮那个。我要大权独揽,就要让朝廷中全部都是效忠于我的势力、又得让它们相互制衡,防止一家独大。
况且电视剧里,富察夫人有事没事就进宫提醒皇后“莫要忘了富察家族的荣誉”,甚至还怂恿皇后出手对付宫里其他妃嫔和皇嗣。留着这样一个隐形的祸害,无疑相当于养了一只随时会吃人的老虎在旁,这是万万不行的。
前朝与后宫一体,有富察家族一日,也就有富察皇后一日。不管是为了皇权稳固,还是为了后宫安宁,我都必须对富察家族出手。不光是富察家族,还有其他势力庞大的氏族的势力也要一并削弱。
所以从我穿进这副身体之初就开始谋划了。
我先改变科举取士的标准,让更多的寒门子弟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再改革官员简拔制度,严令为官者必须要有“进士”功名,改变世家子弟依仗家世可以直接当官的现象。
除此之外,我取消了爵位世袭制,即受封者一旦亡故,爵位立刻收回,打破了公侯子弟坐吃山空的幻想,也减少了国家的一部分没有必要的财政支出。
而后,在选拔出的寒门弟子中,我又大力培养自已的势力,依照他们各自的能力将其安排到朝廷各机关担任重要职务,慢慢替换掉来自各氏族的官员。
不过,联合是一种方法,震慑也是一种方法。
我知道官员中存在买官的现象,经过调查以后,我挑了其中最具声望的世家进行处置。不仅查抄了他们满门,我还将与他们交好的官员全部做了降职处理,为的就是告诉天下人,别以为我年纪轻就轻看了我,皇帝就是皇帝,如若敢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行作奸犯科之事,下场只会比他们更惨。
这样整治了几年,在我登基三年后,各世家大族的势力已经有了明显削弱。
都城中出现了很多新兴家族,都是被我简拔出来的寒门子弟之家。他们本就是心怀天下却怀才不遇之人,是因为我的改革才有了入仕为官、实现抱负的机会,自然感念我的知遇之恩,对我忠心耿耿。
乾隆时期,欧洲的工业已经有所发展,可正是因为他的闭关锁国,才让国家错失了对外交流的机会,一步步地走向衰落。
当时,沙俄已经是排队枪毙战术的优秀毕业生,而满清的战术体系还停留在火绳枪时代,而且俄军已经普及了刺刀技术,其火力密度会是清军的数倍。
也是在那个时候,阿富汗王国的军力达到了巅峰。当时的阿富汗战力十分惊人,他们拥有射程超远的杰撒伊步枪,这种步枪在后来的战争中,打得英军怀疑人生。
我大量派遣工匠和军士前往各国学习考察,通过他们的讲述,又根据我的历史知识,改良军队武器,制造出纺纱机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投入生产。
不光如此,我还在各地开设工厂,让百姓特别是妇女进厂务工,不仅大大增加了每年的税收,还稳定了民心,愈发稳固了我的皇位。
我知道,寒门出身的进士们虽然入朝为官,但是依然忘记不了百姓生活的艰苦。比起世家贵族,他们更能理解民生疾苦,也更愿意为百姓做实事。
于是,我将部分新科进士下放至各州县,防止地方父母官做出欺压百姓、收取苛捐杂税等的不良行为……
就这样,我既削弱了勋贵氏族,培养了自已的势力;又发展了生产,赢得了民心;还充盈了国库,增强了军队的实力。几年下来,倒也算得上小有成绩了。
这一次,准噶尔部落提出求娶公主,倒是让我想到一件事。
历史上,准噶尔部落就是在乾隆时期被灭族的。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清朝先后两次发兵准噶尔先平达瓦齐,而后又平阿睦尔撒纳。终于在乾隆二十二年,平定了困扰清朝三代的准噶尔部落。
有了几年出访外国学习的经验,再加上我的现代知识,如今国家的军队已经实力大增。乾隆朝的军队实力本就不弱,再加上这几年的积累,算得上是无人可以匹敌了。
况且这几年税收大大增加,国库充盈,已经具备了攻打条件。我想,不如提前平定准噶尔,以绝后患。
听闻前朝的事情,太后也很是心焦。
我的这位姮娖妹妹小的时候并不在太后身边长大。当年太后触怒了龙颜,被罚出宫修行三载,她便被养在了敬太妃冯氏膝下。三年后太后回宫,却发现女儿已不认自已,遂想方设法与女儿亲近,期望弥补她对女儿这三年以来缺失的陪伴。
也就是这两年,姮娖渐渐长大,逐渐懂事以后才开始慢慢与她亲近。这眼看着自已和女儿的关系刚刚有所缓和,却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太后心急如焚,也就不无道理了。
我还没到到慈宁宫,便听到里面有女子抽泣的声音,进去后发现,是姮娖和姮媞两位公主。
“儿子给皇额娘请安”见我来了,她们擦干了眼泪,随后向我行礼。
“让皇兄见笑了。”姮娖开口道。
这是我第一次见我的这两个便宜妹妹。
只见姮娖眉头微蹙,眉毛细长而柔软,宛如远山含烟,蹙起时更添了几分惹人怜爱的风情,眼眸深邃悠远,又略带一丝哀怨,鼻梁挺拔而秀气,与下方的樱唇相得益彰。
这般婉约的女子,我怎忍心将她嫁去那么远的准噶尔部落。
“皇额娘与两位妹妹可是为了准噶尔的事烦心?”我问道。
“皇帝,你也知道哀家与姮娖的关系才刚刚有所好转,可偏出了这般事,哀家实在不愿将女儿嫁到如此荒凉之地。”太后全然没有了昔日那般临危不乱的模样,剩下的只是急切,甚至于有点哀求。
“皇额娘,我是国朝的公主,为了国家社稷,我也是必须嫁的。皇兄,你放心,我断然不会让你为难,此事关乎到社稷安危,以我一人换百姓和乐,我愿。”
这句话里,每一个字都仿佛承载着千斤重量,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无奈之情,可又掷地有声,无比坚定。
听罢,我冷笑一声:“哈哈,以一女换几年太平?这是懦夫才会做的事!”
她们都没想到我会这么说,尤其是太后与姮娖,太后更是上前一步,抓住我的手问道:“皇帝可有办法?”
我将最近军队的训练情况告知了她们。
“圣祖皇帝三征准噶尔,噶尔丹诈降逃脱;世宗皇帝两战准噶尔,噶尔丹策零请和。皇祖父与皇考均未绝了这个祸患,都是因为我军的作战方法太温柔,总是给准噶尔留下火种,到了朕这里,必要根绝此祸,统一全境。”
“皇帝打算对准噶尔用兵?”太后问道。
“就今年了。如今国库充盈,兵强马壮,必得一举歼灭准噶尔,以绝后患。”
皇帝的话语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深处迸发出来的坚定信念。他的眼神锐利而决绝,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他的信念就是一座屹立不倒的山峰,任凭风雨侵蚀,也绝不动摇分毫。
“只是,儿子有一事,还请皇额娘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