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两个老朱的震惊
相比原生世界大明的众位君臣的压抑,平行时空大明的老朱此刻要开心的多。
他的眼睛一直没离开过虚空中那幅画面。
一个禹王,让他看到 了众多皇子中另外的一面。
在他的记忆里,他的皇儿除去建国后出生的那几个小的,其他皇子全都能够独当一面。
他把他们分封在大明的四境,利用他们手中的兵马和能力拱卫京师的安全。
这个禹王,是一个平安王爷,虽然看上去钟灵毓秀,没想到诗词歌赋也如此出彩。
可是当他看到标儿原配夫人的次子也跟在他身边的时候,他的内心掀起了一阵波澜。
这个老七,是不是知道点儿什么?
难道他是纯粹的跟朱允熥玩得来吗?
还是他另有目的?
于是安排完锦衣卫的行动,他就一瞬不瞬地盯着视频画面。
此刻视频仍在继续,画面继续推进。
节日的气氛随着五彩烟花的燃放达到了高潮。
璀璨的烟花从空中绽放,然后瞬间消失,徒留空气中一股刺鼻的火药味。
画舫逐渐归航,人们的热情却依然不减。
朱通牵着朱允熥的小手,本是叔侄的两个人,年纪也相仿,行为却大相径庭。
朱通指着漫天的烟花对朱允熥说到:
“小熥熥,你要记住,人生苦短,要想在短暂的生命周期内做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就要像烟花一样,
隐忍常人无法忍受的黑暗和被挤压的委屈,然后一朝冲天,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朱允熥明显不太懂七皇叔的意思,但是不妨碍他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自从母妃和大哥死后,他在东宫就成了一个多余的存在。
继太子妃不喜欢他,常常在父王不在宫里时对他冷眼,轻则骂上几句,重则不给他吃饱饭。
直到他在太学里遇到七皇叔。
七皇叔看出了吕氏对自己的两副面孔,于是每当吕氏不想让自己去太学读书时,
他就跟在七皇叔的身后,混出皇宫,流连在皇城内,观察人间百态,从细微处了解这个帝国运转的秘密。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牵着朱允熥小手的禹王随口吟诵出了这么一句,说完好像觉得不妥,还孩子气十足的捂住了自己的嘴巴!
然而,他在视频中倒是捂住 了自己的嘴巴,他身边的小熥熥可是听见了。
不光是小熥熥听见了,就连视频外两个世界的人们 也都听见了!
朱允熥两眼亮晶晶地看着中这个无所不能的七皇叔说到:“七叔,你这两句诗听着好厉害的样子。”
禹王笑着点了点头,宠溺的说道:“不是好厉害,是非常厉害哦!”
嗯!朱允熥摇晃着胖乎乎的大脑袋,有模有样的背诵了起来。
咚!
朝堂上的文物群臣全都被震惊到了!
【我擦!这个禹王,好大的气魄!】
【气壮山河啊这是!】
【牛逼!禹王威武!】
【 这个家伙不光是胸中有丘壑,袖内还有乾坤?!】
【然也,这两句绝对可以流传千古!】
【这下禹王殿下的文采,已经是我大明文坛文曲星的存在了!】
【禹王好文采!】
此刻正在东宫的朱允炆气的刚牙咬碎!
双手握拳!手指甲都快要把手心掐出血来了!
可恶!
禹王!
朱通!!
他感觉自己浑身颤抖,手脚冰凉!
不光是手脚,就连自己血管里流着的血也是凉的!!
因为,自己和这个皇叔在同一个世界!
他就在青州!!
视频中幼年的自己被对比的越差,在现实中,自己的处境就会越发尴尬与危险。
禹王?!
七叔?!
没想到,表面上整天一副不学无术样子的他,竟然还玩了局明修栈道!!
你这冲天的志气,是要干什么?!
难道是想取而代之吗?!
不!不!不!
母妃为我筹谋策划 了那么多年,怎么可能轻易让你夺去!
我必须让皇爷爷立我为皇太孙,一旦封赏下来,我第一个就要好好收拾一下你!
你等着吧。
就这句话,足以要了你的小命!
先留你的脑袋在你的脖子上呆一会儿。
皇爷爷肯定会非常在意他的这番话的,虽然他那时候不满十岁。
但是以皇爷爷的脾气和多疑的性子,他知道这下禹王完了。
因为他的话语里多少都带着些许的狂妄和不自知 。
我会好好在这两句诗里做文章的!
嫉妒的怒火已经烧毁了朱允炆的理智。
......
原生世界的大明,
朱元璋听到这句后,眼中的精光一闪!
看来那个世界的禹王殿下不是一个安分的主儿啊。
这等雄心壮志,岂是一个八岁孩童能够拥有的?
难道那个世界的自己竟然有仙人之资?
不然怎么能生出这等麒麟子?!
而平行时空的朱元璋同样震惊,他本就对这个七皇子,有着诸多的不解,
此刻又听见他竟然说出这等振聋发聩的话语,心中的震动可以而知。
难道?这个老七还有异心不成?!
什么叫隐忍委屈?什么叫黑暗?
在朕的皇宫之中哪里来的黑暗和委屈?!
不过转念一想,他才几岁?不过八岁一顽童而已!
又不由的放松下来。
这么些年,跟朝廷中这些老油条打交道,把自己都整的草木皆兵了!
一个整天游手好闲的闲散王爷能干什么。
正当他神思游离之际,就听见禹王又对着二皇孙说到:
“咱们今天出来玩的时间有点长,你知道回去怎么做了吧?”
小胖墩朱允熥一本正经的说到:
“知道,七叔,我要挑灯夜战,把白天浪费的时间补回来,今日事,今日毕。
你昨天给我布置的作业我都提前看完了,今天回去之后,再复诵一遍就记住了。”
“好!既然有人不想你学习,但是你要自己学。
记住——人可以不上学,但是不可以不读书,人可以没有功名,但是不可以没文化。”。
嘶!
这话简直说到了两个朱元璋的心巴上了!
他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自从打天下以来,自己付出的努力岂止是辛苦二字可以形容的?1
人们常说,洪武大帝是史上最勤勉的皇帝,每天批阅奏折多达一千多!
谁又知道如果他饱读诗书,完全可以大大缩短批阅奏折的时间。
那些迂腐的老夫子们,说的话之乎者也一大堆,明明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事情,非得洋洋洒洒一大篇,引经据典,废话连篇。
好像不这样写就显不出他们有才学似的!
害的他每每批阅一封奏章,都要好一番查找好多史料,才能既批阅的合情又批阅的合理!
所以他最重视子女的读书,他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害的自己做起事来事倍功半。
【好!说得好!说的太好了!】
原生世界大明的朱元璋忍不住大声喊了出来!
这个禹王相当的对他的胃口,可惜了,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这号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