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意思?”叶鼎天大脑宕机,从一个阿根廷人口中说出高深莫测的成语让他有点转不过弯来,给他一种好像他才是阿根廷人的错觉。
莫利纳一只手背在腰后,另一只手指着海天一色的湛蓝天空,他土灰色的夹克沾上浪花带来的水斑,像一个指挥后方海军发射洲际导弹的司令。
顺着指尖所指的方向望去,是那群通体黑色,全身由骨骼构成的人形蝙蝠。它们的视力严重退化,颧骨上是两个小点,泛着深红色的光芒,口器里遍布锋利的,参差不齐的牙齿,像是砍了很多硬骨头的砍刀。它们盘旋在罗梅罗的上空,要知道,魔人是具有一定智慧的魔族,罗梅罗在它们眼中,就像人类看待生鱼片一样。
“一,二,三,大概有几百只吧。”叶鼎天手指指天,慢条斯理地数数。
一旁的加夫列尔脸色惨白,声音颤抖地说,“我们快到驾驶舱里吧!叶鼎天院长,我知道你很强,但几百只魔人你一个人很难对付!”
“加夫列尔先生,”王朝钦按下相机快门,“这么密集的魔人群落在历史上都极为罕见,不,是历史上的第一例!我的终身教授有着落了。”
闪光灯下,是一脸错愕的加夫列尔,“你们中国人都是疯子!莫利纳院长,我们走!”
“逃不掉的,它们的时速能达到三百公里每小时,中国最快的高铁才能勉强逃掉,如此空前规模的魔人群落,是我永远无法预料到的!”
刚要狂奔的加夫列尔一个急刹车停了下来,“海里呢,我们逃到海里!”
“小心海里的大白鲨哦。”叶鼎天不知何时闪现到了加夫列尔的身边,“它们吃起你来,和那群蝙蝠没什么两样。”
叶鼎天拍了拍加夫列尔的肩膀,“放心好了大叔,有我在呢。”
叶鼎天伸着懒腰,犹如氢气球那样缓缓飘到空中,他随意挥手,挥手的方向,大片的魔人突然丧失生命,自由落体般落入海中,它们的身体很轻,漂浮在了海面上。
“上帝!我的上帝!”莫利纳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几百只魔人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陨落,像天上飘过的流星,转瞬即逝。
“这就是最强的斩魔人吗?”加夫列尔问,“他的魔能是什么?我看不到他发动魔能的形式!”
王朝钦满意地查看相机里的照片,“叶鼎天的魔能?看过复仇者联盟吗?他的魔能类似于里面的现实宝石,只不过是加强版。”
“我没看过,”加夫列尔摇头,“这是什么意思!”
“想象力,他的魔能是靠想象力。”王朝钦说,“只要一个念头,一个具体的念头,他的魔能就能把他的念头作用于现实。他的脑子里只要想到魔人死亡的画面,魔人就会死掉。”
“那他岂不是可以毁灭世界!”加夫列尔震惊到把每一个字都加了重音。
“不,”王朝钦严肃地看着叶鼎天,“他小时候曾经毁灭过一座城市,为了防止他毁灭世界,我们给他服用了大量能导致‘心盲症’的药物。简单来说,他无法在脑子里想象过于宏大,过于复杂的场面。”
“现在的他,是被弱化过的!”加夫列尔颤抖着身子。
加夫列尔还未缓过神,罗梅罗像只落汤鸡一样躺在温暖的甲板上,他不断咳嗽,嘴里吐出血和海水的混合液体。
“怎么处置,交给你们了。”叶鼎天又躺在了沙滩椅上,仿佛杀了几百只魔人只是上了厕所顺便的事一样!
“蝙蝠!蝙蝠!”罗梅罗好像在胡乱抓着什么,刚刚下的“蝙蝠雨”显然是把他吓得不轻。
“罗梅罗,冷静一点!”莫利纳在祷告了完整的诵文后松了口气,抓住罗梅罗的手腕。罗梅罗看到眼前熟悉的身影后逐渐冷静下来,停止了抽搐。
罗梅罗恢复坐姿,惊魂未定的他喘着粗气,“你这个自私的家伙!我父亲根本没有说谎,是你害死了我的父亲!”
“如果不是莫利纳院长,你就要死了!”加夫列尔恐吓道,瞥了眼叶鼎天,“我能这么说吗?”
叶鼎天微微颔首,“现在要返航吗?”
“我要上岛!你们休想拦着我!”罗梅罗撕心裂肺,“我要公之于众,我的父亲才能昭雪!”
“你的中文不错啊,”叶鼎天单膝跪地,掐着罗梅罗的下巴,打量着罗梅罗的脸颊,“你看着不像中国人啊,在中国留学?”
“我的母亲是中国人,”罗梅罗挣脱开叶鼎天的束缚,“总之,我要记录下这一切!我要让所有人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我的父亲,他没有错......”
罗梅罗掩面哭泣,莫利纳只能缓缓拍着他的后背,“孩子,不知道从何开始解释......但是,这一切都应该被尘封起来,你将这一切告诉世人又有什么用?无知者才能幸福,知道得越多,越容易招致祸患。”
叶鼎天仿佛在罗梅罗的身上看到了陈既明的影子,这俩人好像确实挺像的,尤其是抱着脸哭的时候,好像又回到了那天的紫金阁,陈既明坐在过道上,旁边是王朝钦,徐薇薇,他站在台上,问陈既明准备好了吗。
不知道陈既明怎么样了,应该通过考试了吧。这小子也真是的,也不报个平安。
“继续航行,既然来都来了,就继续前进。”莫利纳的声音铿锵有力,“我们也快到了。”
朦胧的雾里,一座冒着蒸汽的岛屿逐渐变大,上面是郁郁葱葱的乔木,颇有几分原始森林的感觉。
“我们从哪里登陆?”叶鼎天问道,“岛正面的倾角大概有九十度,船上没有配备的登岛工具吧。”
“这艘渔船其实也是个潜水艇。”莫利纳回答,“我们从地下暗河进入岛里,不然岛上带毒的乔木和昆虫会比魔族更快带走我们的命!”
“魔族的温床吗?”叶鼎天自顾自地说道,“孕育魔族的母体,好像更贴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