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章赵高当庭读雄文,君臣发言引争议
公元前 227 年,咸阳,章台宫,大朝。
巍峨壮观的章台宫矗立在咸阳城中,它庄严而肃穆,彰显着大秦帝国的威严与权势。然而,今日的章台宫内却弥漫着一股异样的冷清氛围。
宽敞的大殿内,稀稀拉拉地站立着约摸五十个人,他们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单和渺小。与三个月前的朝会相比,如今的人数竟然减少了将近一半,这让整个宫殿都显得空旷了许多。
仔细观察这些人,可以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嬴姓宗亲,以及那些土生土长的秦国官员。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大殿内竟然没有一个来自东方六国、自愿为秦国效力的官员。
“赵高,把李斯的《谏逐客书》给朕读一读,让众爱卿也听一听!”我高高的坐在王位之上,用眼睛扫了一下殿下群臣,然后对着站在一旁的赵高说道。
“诺。”赵高应声答道。
谏《逐客书》
臣听说官员们商议要驱逐来自东方六国的客人,臣私下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才,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得到丕豹,从公孙支那里请来子桑。秦穆公任用了这五个人,兼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近顺服。打败俘获楚魏军队,攻占土地千里,国家至今还蒸蒸日上。秦惠文王采用张仪计谋,攻占三川之地。西面兼并巴蜀,北面占领上郡,南面轻取汉中,统揽九夷之地,控制楚国焉郢。东面凭借成皋天险,占领肥沃的土地。追使六国罢兵休战,西面侍奉秦国,功劳恩德福泽至今。秦昭襄王重用范雎,废除穰侯,放逐华阳君,加强中央集权,限制豪强权力,逐步蚕食东方六国,使秦国有了一统天下的实力。这四位名君,都是依靠重用外客,成就了自已赫赫之功。这些贤臣良将,又有哪里对不起秦国了呢?假如这四位明君,拒绝使用六国外邦贤臣良将,哪里有现在秦国富国强兵?
现在陛下拥有昆仑山的美玉,拥有随候珠、和氏璧这样的宝物,悬挂着照如明月的夜明珠,佩带着产自太阿的宝剑,骑乘着产自纤离的骏马,建造翠凤编织的旗帜,使用灵鼍做成的战鼓。这些宝物没有一个产自秦国,而大王喜欢,是什么原因呢?假如只使用秦国土生土长的,那么夜光珠不能装饰朝廷,象牙犀角不能成为玩物,郑卫两国的女子不能充盈后宫。骏马驴骡不能饲养,产自江南的金属也不能使用,西蜀的丹青也不能做为颜料。
所有装饰后宫,点缀居室,娱乐心情,好看好听的东西一定要产自秦国,那么宛地珍珠做成的头簪,镶着珠玑的耳钉,东阿丝绸做成的衣服,都不会进献于你的面前,温顺漂亮的赵国女子也不会站在你的旁边。
那些敲打着瓦缶,弹着的秦筝;那些拍着大腿,呜呜呼叫的才是秦国真正的音乐。《郑》,《卫》,《桑间》,《虞》,《武》,全都是外邦的音乐。
现在抛弃了瓦缶秦筝,选择了外邦的音乐,是为了什么呢?只是他们悦耳动听罢了。
如今选取人才,不论贤愚,不分曲直,只要不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六国人一刀切全部赶走。看重外邦的珠宝服饰、音乐美女,而驱离六国的人才,怎么能够兼并六国,一统天下?
听说地广则粮多,国大则人多,军强则兵勇。泰山吸纳尘埃,所以才能高大;江河汇积细流,所以才能深广。帝王不嫌人民众多,才能功德无量。
因此,地域不分东南西北,人民不分本土他乡,一年四季和睦相处,连鬼神都降恩赐福,这就是三皇五帝之所以无敌的原因。
现在驱赶本国的老百姓,就等于是送给敌人钱财;赶走别国的有才之士,这等于是让别的国家变得强大起来;禁止那些有才能的人来秦国当官,就等于把武器送给了敌人,把粮食送给了强盗。
很多东西不是产自秦国,留在秦国的宝贝却很多;而那些有才华、有能力的大臣和将军们并不是出生在秦国本地的,愿意效忠的人却很多。今驱逐臣良将资助敌国,驱逐六国流民就是使敌国更加强大。削弱自已,又去招惹六国。使这样的国家没有危险,怎么可能。
赵高念完之后,瞬间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仿佛时间都凝固了一般。没有人愿意率先开口说话,因为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和思绪。这短暂的沉默让人感到窒息,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下来。人们默默地注视着彼此,眼神中流露出各自不同的情感:有的是疑惑,有的是震惊,还有的则是担忧。在这片沉默中,众人似乎都在等待着什么,但又不知道究竟在等待什么。
“李斯这篇文章振聋发聩,犹如一道闪电划过夜空,让人猛然惊醒。我大秦要想长治久安、繁荣昌盛,仅依靠赢姓宗亲之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众人愿为大秦尽忠效力之心意,以及对国家的赤诚忠心,本王皆已了然于胸。自外客被逐离之后,我大秦人才凋零,各项事务停滞不前,甚至连政务都无法正常处理。这一切让本王深感痛心疾首,如坐针毡。如今,我们必须立刻采取行动,广纳天下贤才,重振大秦雄风!”我为了打破这死寂般的沉默,痛心疾首的说道。
“赢姓宗亲连连政策失误,致使我大秦政令不通,臣民怨声载道。河渠决口,淹毁良田,使我百姓损失惨重,国力衰退,使我宗氏兄弟蒙耻。
为了我王早日扫平六国,统一华夏,臣恳请我王立刻废除逐客令,重新重用贤臣良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能使我大秦国富民强,秦繁荣昌盛。”渭阳君赢傒率先附和道。
赢姓勋贵们怒不可遏地瞪着这个背叛者,他们的眼神充满了怒火和愤慨,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一般。这个曾经被视为宗亲领袖的人,如今却在关键时刻背叛了他们。勋贵们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冲上去与他决一死战。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