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樉出门就直奔他的马车而去,许坤不解一路跟随,直到上了马车,看见自己带的人都还在,叶樉才放下心来。

“明公,为何走的如此之快?”

许坤气喘吁吁的跟着叶樉上了马车,马车随即向陇西城的方向行去。

“再不走,我怕他们反悔!”

叶樉拿出他手中的一大堆地契,这些都是拿上好的绢布写的。

“可是大人,他们不是心甘情愿给的吗?”

“哎,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这些地方世家把土地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怎么会那么轻易的交出来。”

“我看他们还挺乐意的么。”

许坤心说刚才那几个家主一个个的,又是敬酒又是叫美女去陪你,你也一口一个个的在那叫得你们欢。

“太平盛世,百姓家人人有地种,可为什么到了这乱世时,这些地就都到了这些世家手里了呢?”叶樉问。

“小的不知。”许坤思索了一番,但还是不解。

“因为......”叶樉用手指了指上面。

“明公的意思是,老天爷让土地都到了世家的手里?”

叶樉一叹,心想这还真符合古人的朴素想法。

这时系统的界面又一次出现在叶樉的眼前。

【检测到宿主的智商可能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所以系统将提供相关知识......】

“我TM。”叶樉内心一阵翻江倒海,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用他从小说里学来的历史知识装13的时候,你系统就来这么一句。

“算了,不说了。”叶樉对许坤说完,然后他眼前一黑,再一睁眼又回到了系统初始界面。

【请宿主重新选择,不要影响游戏进程。】

“我XXX。”一顿无能狂怒后,叶樉乖乖回到游戏中重新选择。

“即是天灾也是人祸,既有天意更是人为。”

该装的还是要装,这就是叶樉。

许坤听了目光呆滞了一阵,连忙摇头。

“这也好理解,每当遇到天灾普通百姓家就会缺少活下去的粮食,他们就只能向地主们去借。

而到了来年,在还完地主的粮后,百姓剩的又不够了,如此往复,他们就只能卖地给地主变成地主家的佃农。

地主家在如此积累几代后,将会成为地方上最大的土地拥有者,这时他们再与官吏勾结,或是送自家的子孙去京城读书,成为新的官吏,如此世家就形成了。”

听了叶樉的话,许坤点了点头,对这个情节他是再熟悉不过了,他家就是因为天灾才落魄,到了他这一代,他只能从军来谋生。

“可是,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后辈踩在前人积累上,将家族发扬光大,这不正是前人奋斗一生的动力吗?”许坤说道。

叶樉一脸震惊,他没想到这小子居然还懂这个,这比后世那些成天抱怨“十年寒窗还比不过别人家三代经商”的人强多了。

“哟,没想到你还懂这个。”

“禀明公,小的家里以前也算是富裕,供小人读过几年的书。”

“原来如此,你刚才说的也没错,但是世家在积累财富时,往往不会使用一些见得光的手段。像什么强买强卖,什么恶意抬高百姓的偿还利息。”

“可这些官府就不管吗?”许坤又想起了那个弄倒他家的世家的人的模样,他们就是这么做的。

“管,你要怎么管?粮食在地主的手上,要是那天,地主不借了,在遇到饥荒,就算朝廷救济粮来的快,那也要死很多人,阿哥地方官愿意拿自己的乌纱帽去试一下。”

许坤沉默了,正如叶樉所言,虽然那个弄垮他家的世家可恨,可是要是没了他们的接济,可能也就没有他许坤了。

“难道明公也要做这样的地方官吗?”

叶樉瞪大了眼睛看着许坤,他没想到许坤能说出这样的话。

“呵,这游戏真有意思啊!现实生活过得不如意就算了,到游戏里还要被这NPC骂。”叶樉心道。

“许坤哪许坤,我平日里待你也不薄,你竟然敢当面骂我。”

许坤听了一脸懵,而后一惊,赶忙在车上给叶樉下跪赔礼、

“明公小人,不是这个意思。”

“行了行了,我知道你何意。我要是想做这样的太守,诸葛丞相难道还会让我来陇西?他们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就只能当地方官,而我......”

“我不会如他们这般。这个世上百分之八十的事情,只需要百分之二十的人,而剩下百分之八十的人,再有能力,也只能做那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事。

土地兼并从来都是解决不了的,因为那百分之二十的人获得了百分之八十的土地,他创造的价值就是比每个人平分土地要多的多。

但是不能因为土地兼并,就要让那么多的百姓流离失所。

想我诸葛丞相自从荆州入川以来,在蜀地,雇佣民夫,大兴水利,致使蜀地虽年年对外征战,但仍沃野千里,民用富足。

后又派人在蜀地建造大量的蜀锦作坊,再将蜀锦对伪魏东吴销售,这才有了北伐的资本。

这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我要做的,就是不断的给百姓创造一种不需要土地就能谋生的事情,让能在陇西过上好日子。”

许坤被叶樉的这一番话给震惊到了,虽然有些话,他还听不懂。他从未想过,眼前这人还有如此深远的打算,而且他所描述的未来,对于陇西的百姓来说,简直就像是一个美好的梦境。

“明公,你……你真的能做到吗?”许坤的声音中充满了敬畏和期待。

叶樉看着他,目光坚定,点头回应。

在马车回城的路上,许坤又想起了,他那逝去的老父老母现在要是在陇西就好了。

.......

第二天一早,陇西郡府衙,一人拿着李郡丞刚写好的公文,张贴到了告示板上。

不多时,告示板旁就聚集起了一大堆百姓。

“你们快看,官府又有新的告示了,这上面说的是什么,官府又要招多少人。”

一个面黄肌瘦的汉子说。

这时,后面一个教书匠模样的长者挤进来。

“左夫子,来了,太好了,左夫子给我们讲讲这都写了些啥吧!”人群中有人说。

人群开始散开,让左夫子一个人上前查看公文。

“诸位莫急,容老夫看看!”

随即那老者向众人解释起了官府的公文。

而这一切,都被远离人群,早在一旁观察的人,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