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贪,贪到天下所有贪官臣服,贪到江山社稷安定。

贪到后来,所有进京的官员都要先找他打点关系。

有人不服他,当朝抨击他的贪婪,但是,当今圣上却不处罚他,甚至让他身兼多职,权钦朝野。

当朝太子曾多次谨言,要铲除此人以免危害江山社稷。

但是,全被圣上给各种理由给打发了。

最后圣上被问的不厌其烦,才告诉太子是怎么一回事。

凡当当朝者,做到此人这个位置,都是结党营私、酒肉百姓,甚至妄顾朝廷律法为无物。

但是,他不但没有结党营私,甚至朕交代下去的事情,他都能安安稳稳的给朕办的漂漂亮亮的。

甚至,别人办不了的事情,包括朕都头疼的事情到他手里都能解决。

他虽然不知道收敛日子过得是奢华了一点,但是他会捉摸朕的心思啊!哪怕刚开始的时候拍错了马屁,回去捉摸一下下次保准能拍对。

你回去翻翻史书看看,像他这样的臣子,古往今来有多少?

此事过后,太子依然耿耿于怀,不得释然。

后来国家再次发生饥荒,圣上直接派他赈灾。

他深知,救民先救官。

为此,他直接把用来赈灾的粮食换成了畜生吃的夫康,这样就没有人去贪图赈灾粮。

用他的话来说,原本一斤粮食可以救一个人,现在用一斤粮食换成了三斤夫康,就变成了可以救三个人。

天下士子可能会在背后骂他,但又何妨呢?

他们只知道苦读圣贤书,只知道书上所说的易子而食的故事。

他们还知道什么?

他们知道什么是观音土吗?知道吃观音土活活撑死的人是什么样子吗?

知道千里平原,连一根草,一棵树都没有的样子吗?

他们知道易子而食到底是什么样子吗?

这易子而食,就是两家人把孩子交换,煮了给吃了。

这些都是他赈灾的时候见到过的,他们在极度缺乏粮食的状态下,那是有什么吃什么,什么能吃吃什么。

但凡赈灾的人有点良心,这个灾他就赈不成。

因为有良心的人,都会被灾区的人吃进去,连骨头都会被敲碎把里面的骨髓给吸干净。

圣上活着的时候,圣上看的明白,所以会不遗余力的护着他,哪怕圣上死之前都交给了他一道圣旨,让他用来保命。

太子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要杀他,但是,当他拿着先皇的圣旨时,他以为他会活着。

但是,当圣旨打开后,圣旨上写着留全尸。

自此,新皇接位,一代贪官落幕,更是从其府上,搜刮出了无数真金白银,奇珍异宝,堪比国库好几年的收入。

新皇登基以后,就发现手下竟无人可以大用。

此时新皇才明白,先皇当时为什么要那么护住一个大贪官。

后来凡是想到杀他的事,新皇就会后悔。

“周国主觉得我讲的故事怎么样?”

“得此一人可保国家百年无忧。”

周君泽诚恳的说道。

“看来周国主听明白了”

“多谢先生教导,饥荒之事解决以后,必有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