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温和节气至,夏风初起麦匀浆。绿蓑青笠穗苗茂,摇曳生姿酝稻香。

第二天是个大晴天,天气刚刚好,绿了芭蕉红了樱桃,在阳光的照射下,生机勃勃。

早饭后,钟老爹说,麦子要灌浆了,得去庄子里看看地里的活计做的怎么样了。

乐瑶眼睛一亮,走到钟老爹身边,撒娇,“我也要去看看。”

钟老爹扭头瞪她,乐瑶笑嘻嘻的拽着他的袖子,“好久没出门了,闷得快发毛了。”

柳氏笑骂道:“你个皮猴,一说出门就眼睛发亮,一提绣花就躲懒。”

乐瑶赶紧走到柳氏身边,扶着她的手臂,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面不改色的说道:“我每天都拿针练习,不信,你问绿竹。”

“那是绣了一朵花还是绣了一棵草?我怎么听金婆婆说帕子上只有一团乱麻。”

乐瑶红着脸,低着头,不好意思的嘀咕道:“谁让针线不听手使唤,一朵花就绣成了一团。”

“你呀,你呀,手笨成这样将来可怎么办?”

说完,恨铁不成钢的点了几下乐瑶的额头。

乐瑶长舒一口气,心落回原处,幸好原主的针线也很糟糕,不然就掉马甲了,阿弥陀佛,佛祖保佑。

钟老爹乐呵呵的道:“瑶瑶才多大,针线慢慢学就是。”

摇摇头,柳氏瞪了钟老爹一眼,“你就惯着她吧,十几岁的姑娘了,连个帕子都绣不好。”

见她可怜巴巴的看着自己,心一软,罢了,“出去跟紧你爹,不准乱跑。记得带帽子,要不回来脸晒黑了,出去准得被你那些小姐妹笑话。”

乐瑶高兴的蹦了一下,“知道了,娘。”

说完,像一阵风一样就向后院自己房间跑去,“我去换身耐脏的衣服,绿竹去拿帽子。”

乐瑶跟着她爹乘坐马车花了差不多大半个时辰才到庄子。

只见五颜六色的野花在绿油油的田埂、小路旁放肆盛开,蝴蝶和蜜蜂成群结队的飞舞在花丛间,远处的麦浪翻涌着金灿灿的阳光,香甜的麦香氤氲着蓝盈盈的碧空。

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们忙碌的身影。

好一幅丰收景象。

车夫赶着车到庄子门口,路对面田里做农活的村民停下动作,见是庄子老爷的车夫,杵着锄头问:“是钟老爷来了?刚才看到李庄头去庄子南边了,准是看长工浇水去了。”

撩开马车帘子,钟老爹探出头来,“刘大叔家里的麦田浇灌几亩了?今年水渠里的水量可充足?”

田里的刘老丈一边把浇完水的麦田口子堵住,用锄头把旁边的麦田挖开个口子,让水流进干旱的麦田。

一边热情招呼他,“今日才开始给麦田浇水,今年雨水调顺,水渠里水量充足,麦田灌水灌的好,一亩肯定能多收几斤麦子。”

钟老爹转身下车,和乐瑶挥手道:“我去跟刘大叔说会话,你先去庄子里。”

乐瑶一听她爹的话,心想跟着出来就是实地考察的,我还指望着种田暴富赚钱钱呢。

“绿竹,咱们也下去看看。”立即跳下马车带着绿竹跟了过去。

钟老爹站在田埂上,伸手比了比麦穗的长度,嗯,今年的麦穗长得不错。

“老丈怎么今日才开始浇水?”

刘大叔挠了挠头,满是皱纹的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村里的老人说,前几日刮风,给麦田浇水容易让小麦倒,影响收成,所以等天好了,村里才开始给麦田浇水。”

乐瑶听得一头雾水,看来这种田也不容易,不是生来就会。

不懂就问,我一现代人就不信搞不定小小的种田。

“爹,这给小麦灌水还得看天时和气候啊。”

钟老爹点点头,便说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麦田灌水不当,不仅不会增产,反而会造成减产。

要根据麦苗的涨势和田地的墒情适时适量灌水,尤其是土壤质地较轻的麦田,要防止麦苗受干旱影响灌浆结果。”

一旁的刘大叔听着她爹的话,频频点头,竖着大拇指夸赞不愧是读过书的秀才。

刘大叔抬头看了一下时辰,感觉快到正午了,堵上灌水的口子,收拾农具准备回家。

“叔,这是准备回家了?”

“快正午了,回家吃饭。钟老爷和小姐有时间去家里坐坐。”

看着村民远去的背影,乐瑶好奇的问道:“爹,他怎么把口子堵上了,麦田灌水又不用人一直看着,他可以吃饭麦田灌水两不误啊?”

乐瑶心想,这样效率才会高啊,怪不得都说古代生产效率低下,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效率能不低下吗?

“麦田灌水,尤其注意,不能在高温天气的中午进行。”

乐瑶一脸尴尬,刚刚的得意被这句话扇的一点不剩。

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她挑挑眉,厚着脸皮问道:“为什么不能高温天气的中午灌水呢?”

钟老爹听了一愣,摆手道,这是积年的老农传下来的经验,你只要记住中午给麦田灌水容易影响麦田收成就行。

听了一上午,乐瑶种田暴富的美梦磨灭的一丝不剩。

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啊

她的小钱钱离她越来越远…

心里的小人无语望天,嘴里国骂不断,我的钱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