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你们也做好准备吧。

“到时候会去辽东。

“四叔在辽东那边,会干活挣钱养活你们的。”

养活?

朱允题不知道能不能。

毕竟而今的朱棣,以他的能力的话。

要想养活一家子这么多人。

那还真不容易。

毕竟是跟着开垦团走的,开垦团能给他多少,完全就看他自己有多努力了。

“辽东?”

“小女的夫君在辽东?”

徐妙云问道。

朱允通没有说话,招了招手,手里就多了一个袋子,道:“朕不是不讲情面的人。”

“徐辉祖做的很好,朕也不想让妙锦埋怨朕。”

“这一袋钱你留着。

“朕知道你是聪明人,什么时候该拿出来,什么时候不该拿出来。

“这笔钱用完了,你们就只能靠自己了。”

他摆手。

就有人将徐妙云给送走。

徐妙云还愣愣的看着手里的一袋钱,不知道在想什么。

但她心里清楚。

这钱,可能会是她们这一家子人,最后一笔家底了。

她不由的死死的将钱袋子抱紧。

徐妙云以前那些华贵的衣服,早就没有了。

穿上的衣服都是很简单便宜的。

那些华贵的衣服,是不能穿在她身份。

回到临时住的地方。

几个儿子都在。

虽然当下不愁吃住的。

“娘。”

“父王怎么样了?”

徐妙云急忙嘘声,道:“以后不能叫父王了,要叫爹。”

朱高炽点头道:“爹这么样了?”

“你爹可能去辽东了,到时候我们一家人都要去辽东。”徐妙云道。

(王好的)“辽东,那么远,那可是苦寒之地啊。

徐妙云没有回话,她把钱袋子藏了起来,安抚几个孩子。

专机。

回去的路上。

朱允题对老朱说道:“皇爷爷,回去后,朕就要着手内阁调整的事情了。”

老朱沉默后,问道:“你准备怎么调整?”

“咱不在乎那点权力,咱就是去后宫带着都行。”

朱允题微微摇头道:“朕决定设立五个副丞相,分别管理不同领域的事务。

“同时还有一个丞相。

“目前朕还没有想好,让谁来担任。”

朱元璋不由说道:“丞相?咱才废了丞相,你难道不知道丞相的危害?”

“皇爷爷,这个丞相可不同,就是用这个名字而已。”

“内阁丞相,可不跟朝廷丞相一样啊。”朱允题笑道。

老朱一下子明白了,算是接受了这个说法。

他想了想,道:“兵部尚书茹常的话,他适合。

“秦逵也行。”

“礼部尚书王锴礼差了点。”

“翟善的话……。

“这些人的才干不错。”

老朱在给朱允题一一找出人选来,进行分析。

朱允题静静的听着,没有说话。

“咱说了这么多,你也不说几句,你难道心里有人选了?”

朱元璋纳闷的问道。

朱允题笑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皇爷爷,你在内阁的这段时间,就处置得很好嘛。”

“这个内阁丞相,非你莫属哦了。”

朱元璋气急而笑道:“你是想把咱当牛羊马使唤啊男。”

他心里很是意动。

不是想跟朱允题争权夺利。

是真的想帮孙子做事。

内阁之重。

这个内阁丞相更是如此。

因为最近他的角色,就是内阁丞相。

“皇爷爷,这事还真非你不行。”朱允题道:“不过,当然不能真让你当内阁丞相,而是以太上皇的名义,总理内阁之事。

正月十五。

朱允题才回到了金陵。

在这之前。

他去了杭州。

去了长安。

也去了蜀地。

去蜀地之前,他命令了在长安的六师,提前派了一个团,进入了蜀地,修建啊了临时机场。

朱允题的专机在蜀地机场降落,随后接见了各地的官员。

他的到来,露出出来的就是一个极为强大的信号。

带来的就是强大的威慑。

在听取了蜀地的情况。

蜀地还存在月鲁帖木儿叛乱的事情。

当即指示,入驻速度的一个团,马上出兵剿灭。

这个月鲁帖木儿,在历史上,本来在去年就该消灭了的。

只是因为朱允题兵变,导致许多时间都没有顾忌到。

也让这个月鲁帖木儿的叛乱,延续至今。

专机在金陵基地落下。

朱允题就收到了蜀地方面的报告。

月鲁帖木儿被活捉,叛军被剿灭。

“处死!”

朱允题边走边说道。

对他来说,就是一个蝼蚁而已。

一言决定其生死。

回到宫里。

朝廷百官早已经结束了休沐,开始做事了。

朱允题在宫里休息了两天。

在谨身殿。

召见了六部堂官,都察院,大理寺等主要官员。

“臣等叩见陛下,太上皇,恭问圣安。

一众官员拜道。

朱允题道:“朕躬安。

“都起来吧。”

等到众人站了起来,朱允题这才说道:“今日叫诸位来,是要确立大明今年的诸多事情。

“首先就是人员上的调整,以及部门的设立。”

一听到人员的调整。

众人顿时就紧张起来。

别看他们都是六部堂官,贵为尚书。

陛下一言就能罢免。

乾纲独断,一言九鼎。

没有任何能让陛下顾忌的地方。

说不行下一刻,自己还是六部堂官,下一刻就是一介布衣了。

众人的脸色变化,朱允题都看在眼里,他也不在意。

哪怕他早点说出后面的话来,让众人放松。

他却偏不。

就是让他们感到压力与畏惧。

火候差不多后。

他才开口说道:“先说制度的问题。

“各部衙门的权力管理范围都要逐步进行调整,增设专门应对的衙门。

“当下朕要确立的制度,是内阁制度。”

他把内阁制度简单说了一下。

大家其实都知道这个内阁,心里也是有准备的263。

“内阁丞相的一职暂时空缺,无人能够胜任。

“朕不远辜负天下民生,耽误苍生大计。

朱允题道:“朕特多次请求太上皇为天下苍生计,暂时出面署理内阁。

“待等到有合适的内阁丞相人选后,太上皇才放下担子。”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礼部尚书王锴礼当即道:“太上皇体恤苍生,挂念天下……。

大家心知肚明。

这就是陛下让太上皇出来的。

陛下也决定让太上皇来当这个内阁丞相。

只不过太上皇还兼个内阁丞相的名头总是不好。

以太上皇名义署理内阁,就避免了这个尴尬的境地。